蕭來潮

蕭來潮

蕭來潮(1924年10月—1989年5月9日),中國著名冶金工程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24年生於湖南省武岡縣,1947年於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即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畢業後,到華北鋼鐵公司唐山鋼廠工作,歷任唐山鋼廠技術科科長、車間主任、副總工程師,1958年任總工程師、副廠長,後任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1982年退居二線後,任公司技術顧問,1989年1月離休,1989年5月9日,在承德參加河北金屬學會學術會議時,因突發心臟病,搶救無效逝世;曾任中國金屬學會理事、中國金屬學會煉鋼分會理事、河北省金屬學會副理事長、唐山市科協副主席、唐鋼科協主席等職。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蕭來潮(1921年―1989年5月9日),民國10年(1921)出生於湖南武岡縣武陵鎮(今湖南省武岡市);民國36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即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礦冶系,分配在唐山鋼鐵廠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思想進步,工作積極,刻苦鑽研科學技術;他書寫“戰士應死在沙場上,作家應死在書桌上,一個真正的人,應該為人民用儘自己的人智、專長和精力,才離開人間”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1950年,他任唐山鋼廠工程師,與同事反覆試驗“轉爐—電爐雙聯煉鋼法”,在國內首次獲得成功;後又找到我國電爐煉鋼原料來源的新途徑,經過科學論證,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受到工業區嘉獎。

1952年,他領導“倒吹鹼性轉爐煉鋼法”試驗成功,被國家科委認定為“國家級發明”,推廣全國,為中國的鋼鐵事業作出重大貢獻;他再接再厲,又由空氣倒吹改為富氣側吹,再改為氧氣頂吹、底吹、頂部複合吹煉等一系列新工藝新技術,都相繼獲得成功;唐山鋼廠從解放前年產1.5萬噸鋼,至1987年發展到150萬噸,由只生產普炭鋼發展到能生產122種、130多個規格的高質量的鋼材,年創利稅達4億多元,使唐鋼成為全國十大重點鋼鐵企業之一和轉爐煉鋼的發祥地。

1958年,國家主席劉少奇、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來到唐鋼視察轉爐煉鋼,在車間裡找到總工程師蕭來潮,他以滿臉灰塵,一身舊工作服的工人形像留在與國家領導人的合影照片上。

蕭來潮平生喜歡買書、讀書和寫書;1976年唐山發生大地震,他帶著兒子,冒著餘震的危險有岌岌的樓房裡一車車往外搶書;1978年,他從北京參加全國科學大會回來,帶回好幾個大紙箱,鄰居以為買的是什麼好東西,打開一看,全是書;為了適應科學技術形勢發展的需要,能經常掌握國際上的最新科技信息,他孜孜學習,不知厭倦,精通英語、日語、德語和俄語。

蕭來潮生活非常儉樸,但助人為樂,出手大方:家鄉青年許連重、許盛松兩姐妹上醫科大學,家境經濟困難,寫信向他求援,他慷慨解襄,負責一人的學雜費;大學時的同學何伯華,三年級時因病休學回到農村,向蕭求援,他一次就寄出一個月的工資;他退居二線時,組織上問他有什麼要求,他說:“工程師劉英妙夫婦跟前有一個女兒,正在上業餘大學,一個三歲的外孫要靠老兩口照顧,太苦太累,我請求組織上照顧她們,將女婿調來廠,以解決她們的困難。”

蕭來潮在唐山鋼廠工廠期間,曾先後任副廠長兼總工程師,唐山市人大常委、河北省政協委員等職,是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全國先進工作者。

1989年5月9日,河北省煉鋼學術委員會在承德召開年會,作為該會主任的蕭來潮,不顧心臟病的禁忌和醫師的忠告,決心赴會,在作工作報告時,突發心肌梗塞,倒在講台上,心臟停止了跳動,後安葬於冀東烈士陵園。

人物著作

蕭來潮從事鋼鐵生產技術40多年,為我國鋼鐵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許多貢獻,其著有《建國以來我國轉爐煉鋼生產技術的發展與展望》、《世界電爐煉鋼生產的發展與前景》、《轉爐煉鋼法綜述》和《淺談鋼渣的開發和利用》、《唐山鋼廠推廣先進經驗的收穫與存在的問題》 等,被譽為“科技楷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