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近代著名教育家、書法家,著名愛國歌曲《蘇武牧羊》的詞作者。
蔣蔭棠(1846~1923年)名麒昌,1846年生於今營口市蓋縣礦洞溝鎮玉石溝村紫氣溝。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少受母訓,8歲入私塾。雖只念二年私塾,但天資聰穎,善文曉醫,鄉里有名。16歲設帳教私塾,同時潛心研讀,聲譽很高。18歲時,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多融會貫通,受到當地名士宿儒的稱讚,在鄉里聲望頗高。21歲,娶妻,妻賢家睦。1905年,他帶了9名學生到錦州參加院試,考題很難,他略一思索,揮筆疾書,寫完卷子,又一連替學生寫了9篇。發榜時,榜上高書“明槍第一名蔣蔭堂”。發榜後第三天,清朝廢除科舉,功名落空。看透了清末官場的腐敗,蔣蔭棠便捨棄功名,開設私塾。蔣蔭棠學識高深,遠近慕名拜師求學者很多。花甲之年,先後被蓋平縣辰州書院、簡易師範中學、女子師範學校聘為國文教員,曾培育出一批名流高士,著名書法家沈延毅、馮庸大學教授劉化民等皆出其門下。蔣先生待母極其孝順,每有收入,即為母增添衣食。他生活儉樸,為人正直,平易近人,從不恃才傲物,為師生們所敬重。1914年,蓋平縣成立師範中學,他被聘為國文教員,教學中深受上司器重和學生愛戴。學生後有為者如沈延毅。
清末民初,國體更迭,內憂外患連年不斷,執政者在外交上卑躬屈節,國人深感恥辱。當時,蓋平縣盛行演唱皮影戲。皮影戲的大悲調慷慨激越,雄渾悲壯,與蓋平師範中學師生憂國憂民、重振國威的志向產生共鳴,學生們時有吟唱。音樂教員田錫侯聽到這首曲子,非常喜歡,便把譜子記下來。但是,只有曲子還不能完全表達師生的情感,為曲子填上詞,就成了師生們共同的渴求。他們不約而同地想到才華出眾的蔣蔭棠。
此時,蔣蔭棠剛剛為學生們講完《李陵答蘇武書》,他走出課堂,一腔激情還充盈心中,恰逢學生們送來這首格調高古的曲子,立刻引起蔣蔭棠的共鳴。他連夜奮筆疾書,一揮而就: “蘇武留胡節不辱,雪地又冰天,窮愁十九年,渴飲雪,飢吞氈,牧羊北海邊,心存漢社稷,旄落猶未還,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大節不稍虧,終教匈奴驚心碎膽,拱服漢德威。”
這首歌迅速在師生中傳唱,而且在傳播渠道極其原始的情況下,幾乎流傳到全國每一個角落,而且綿延百年,至今不衰。
1923年4月6日,77歲的國文教師蔣麒昌逝世。翌日,蓋平縣師範學校舉辦追悼會,張作霖大帥派代表參加,眾人唱起來他寫的《蘇武牧羊》。
作品
蘇武,留胡節不辱。
雪地又冰天,
窮愁十九年。
渴飲雪,
飢吞氈,
牧羊北海邊。
心存漢社稷,
旄落猶未還。
歷盡難中難,
心如鐵石堅。
夜坐塞上時聽笳聲,
入耳痛心酸。
轉眼北風吹,
雁群漢關飛。
白髮娘,
望兒歸。
紅妝守空幃。
三更同入夢,
兩地誰夢誰?
任海枯石爛,
大節不稍虧。
終教匈奴心驚膽碎,
拱服漢德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