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位居於十七支人散居的中心地,井河鎮麻柳橋與蔣(黃) 家壩的文進村是也。背面依山而雄踞平壩,既有強大的後盾依附,又有右昭右穆(椅於型》把扶支撐;眼前川流不息井溪河流水,似嘩嘩的金元銀團滾滾而致,積澱著蔣氏的強力蓄勢: 包容蔣氏大氣、莊重的胸襟,寬厚仁慈的情懷。宗祠何修? 族賢國躍、國爽、正隆、正柏公等引領攜手十七脈族人,傾力承責,歷經年余之修建,於清道光五年告成也!
族人們仍覺福堂羽翼未豐,經歷數載的融資籌劃,延耽至消光緒三十一年,完成了和祠堂全部配套設施工程興修兩廂房和大小樂樓) 方顯祠宇氣勢堂皇,八面成風通衡遠覽,耀眼輝煌、無愧廣安之冠也。
民國十二年冬祭時,十七脈族人見祠堂老朽,再無力承受風雨的敲打,闔族議當維修,故於民國十六年,在族中賢士正康、明璜、良玲、良須公等人的領導下,經族十七脈裔孫的上下努力維修告竣,較昔更為完善。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命令祠堂、廟宇等一律充公。吾祠論為學堂,十幾年自打鬧間。門前雙獅被毀,破瓦殘璧,飛檐翹角不見蹤跡,祠堂在竹蔭中、雜樹下,枯枝敗葉,壓得粗獷的脊樑也直不起腰、透不過氣來,人們路過見狀,唯飲淚暗泣,默禱而已矣!
盛世今朝,社會和諧,萬物復興。尊宗敬祖,修祠堂、修家譜,各氏你爭我趕爭鰲頭,好不熱鬧。吾族驕子昌鳳在庚寅歲,倡導重修京譜,維修祠堂等宗族文化事務。在宗親會領導下,拉升了修譜、修祠的帷幕。維修祠堂德清負全責,修譜大山負總責。在德友、立華等10餘人萬元以上的資助帶動下,經族十七支脈後商合力,宗祠維修告竣,帶迎十七脈先祖臨享祀。壬辰龍年,一個恆古未有浩大的十七脈族人同心在蔣氏宗祠舉行了隆重祭祖慶典,其聲勢影響震憾川東北,時報刊電視台亦報導了其空前盛況。
維修後的蔣氏(先賢祠同期修復)宗祠今已是區文物保護單位。呈現在世人眼前,房上屋脊的龍圖和四方翹首飛角躍躍欲試,檐口全部琉璃瓦,似環環珠廉,觀其貌似飛燕,遠觀似龍噴珠,鳥飛環宇,好一派清麗秀氣,屋宇四周磚石加固,避鼠侵,防風吹雨打霜欺。古典的木刻染色一新,在白牆畫棟間輝映四壁,好一派祥和氣勢。地面和院中地壩均水泥硬化光沽有度,新穎、拱衛著正殿的恢宏大氣,莊嚴肅穆族人政強資助精修兩廂碑序熠煙生輝,尤似寶鏡鑒光閃爍,與神像下的禪燈交相輝映,既森然嚴肅又素雅。正廳中央壁坎蔣氏列祖列宗考妣神位,入葉七脈嗣孫排序左右,肅穆一去昔日灰濛的寒楚,竟顯偉岸雄渾,霸氣沖柳橋。蔣氏歷代慈穆之慈航無疆,總之,重生的蔣氏宗祠重鑄輝理。“規模宏廣,氣象萬千,通衢遠覽,視昔則換然維新焉! 根深葉豐,源之遠者流自長,後昆禪聯,祠耀輝煌,富貴榮華永綿。即於此,可卜其兆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