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蔣家灣位於渭河以南的白家灣鄉、距離縣城十多里,甘谷縣有“華夏第一縣”的美譽,屬黃土高原地區,海拔1500左右。
東隔沙溝望白家灣、 西隔山樑到李家大山村、南鄰古風台、北接安家灣。
全村有三百多戶人家,一千五百多人,是白家灣鄉最大的一個村莊,村民基本以務農為業。
從蔣家灣向南七八里山路就到了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古風台 。
2016年,入選“美麗鄉村”甘肅省級示範村。
經濟概況
蔣家灣主要作物為小麥、玉米、油菜籽、洋芋,由於地少人多, 多年來這些作物僅供自需,沒有帶來經濟效益。近年來村民們開始大面積改種蘋果、花椒, 有些人家甚至開始養豬、養羊,經濟效益有所改觀,但大部分家庭的收入還是靠外出打工。
自然資源
四季分明,冬乾夏濕,光照充足,雨量偏少,夏熱無酷暑,冬冷無嚴寒。
除了經濟作物外,村里也有許多杏樹、棗樹、梨樹、李樹、桃樹。水果種類繁多。
常見的植物還有洋槐樹、香椿樹、臭椿樹、白楊樹、柳樹等。野外有酸棗樹、龍掛(文冠果)、美子(懸鉤子)、烏龍頭、野草莓等野果。
近些年來,由於退耕還林及農業專業化的發展,野雞、野兔的數量大大增加。
教育
蔣家灣學校是一所集國小國中為一體的九年制學校,有九個年級九個班 ,教師24人,在校生300多人。
長期以來,蔣家灣學校缺乏專業的教師,教學設施也極其簡陋,桌椅板凳常常捉襟見肘;再加上許多家長並不寄希望於教育,學校輟學率很高。升學率很低。
比較重視子女教育家長會想辦法將子女轉到縣城學校。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村教育的重視 ,蔣家灣學校也陸續從原來的土瓦校舍變成了教學樓,教師隊伍也有了明顯改善。
主要景點
善華寺,亦稱觀音寺,地處白家灣鄉蔣家灣村,距縣城西南7公里。北依隴上名勝大像山 ,南臨伏羲太昊山 。
相傳善華寺始建於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1008年——1016年),原名叫觀音寺。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年)重建,改寺名為善華寺。寺前有池,古時逢天旱,城鄉民眾多在此祈雨。然而,清同治元年(1862年)回民反清時,寺內建築大都毀於兵燹,僅存明時所建的三霄殿。清德宗光緒元年(1875年),地方鄉紳和當地信眾,捐資重建了主殿:觀音殿。建國初期破四舊時,寺內塑像被毀,然宋代神案菩薩繪像和龍王繪像倖存至今。1982年,善華寺恢復宗教活動,並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恢復重建,先後維修重建了大殿(菩薩殿)、伽藍殿、關帝文昌、藥王殿、兩龍王殿、馬三將軍殿和鐘鼓樓等建築。
善華寺建築整體布局為一寺二院,佛、道都有,總占地面積11536平方米,建築面積3325平方米。前院主要有四個大殿,分別是東殿、南殿、西殿和北殿,東殿有八海龍王,南面有山門樓,樓上座白衣大士(中),雷祖(右),無量祖師(左),樓下兩廊左座趙公元帥,右座王靈官。西殿有通濟龍王,北殿通常稱為大殿,供奉三大菩薩,觀世音菩薩(中)、文殊菩薩(左)、普賢菩薩(右),觀世音菩薩蓮座旁侍應黑池龍王和龍女。該殿四柱三門磚木建築,雙坡面硬山頂造,飛檐斗拱,脊獸吻飾,前有廊廡。前院東南角有伽藍殿,坐伽藍菩薩、西南角有馬三將軍殿。山門門樓有中國書協原副主席劉炳森陽刻匾額“善華寺”三個大字。鐘鼓內有韋陀(左)、護法(右)。後院主要有北殿和南殿,北殿內有關聖帝君(中)、文昌帝君(左)、藥王(右)。南殿內正中坐三霄聖母、左右侍立花兒娘娘、子孫娘娘、送王娘娘、催生娘娘等神像。整個建築規整大氣、修繕講究、設施完善。
善華寺每年在農曆2月19日和6月19日舉行兩次盛大的法事活動,城內信士傾城而往,縣內居民朝拜者絡繹不絕,尤以觀音誕生日農曆2月19日的“觀音會”為最盛。《甘谷縣誌》(手抄本)載:“祈雨極應,邑民信仰甚篤,有畫像。平時虔奉寺中,每年夏季,取水下山,遊行城郊,到處香菸燭影,輝靄氤氳,旗鑼傘扇,儀仗繽紛,錦繡翠珠,五色迷離。城郊近地,更形美備。長楊芳草,渠堰清流,掩映逍遙,金鐃法鼓,韻徹雲霄,雲物山川,心神愉悅……如是者約三五日 ,吁極賽之仗,由來甚古,觀蠟珍俗,張弛鹹宜。”
善華寺廟會進行時,其管理和流程皆由民間自發組織,所需費用也都是由蔣家灣村周圍28村的村民自發提供。在廟會開始前幾個月由這些村莊鄉老組織每家每人收取二元錢和每家三兩麵粉來支持廟會的舉行,並且每個村莊親自鑄造一支長約二米,直徑十五厘米重達百斤的大型蠟燭。從2月17日開始至22日舉行為期6天的廟會。從2月17日開始將會進行從28莊為主的隆重迎飯、迎蠟儀式。2月18日和19日是整個廟會的高潮,主要由隆重的迎蠟、迎飯儀式和唱壽戲兩部分組成。在此期間甘谷縣以及縣城以南的信眾和外省、市縣聞名而來的信眾大都前來參加。近年來縣內一些知名寺廟也將委派會長香老親送大蜡敬香朝賀。每日參拜人數萬人以上,參拜者除供佛敬神祈求致富、升學、求職、求平安、求子嗣外、亦有藉機放鬆、愉悅身心、訪親觀光遊玩的。在高峰期間,廟內外眾人聚集、焚香敬紙,口裡念念有詞,祈禱之聲不絕於耳。供桌上各種珍稀果品堆積如山,人們虔誠供奉著菩薩和諸位尊神,希望得到神靈的保佑。屆時還有小商販經商,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在當地民眾的心目中,善華寺的馬三將軍最為靈驗,當地民眾認為這位神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你有不能解決的事宜,虔誠地向他祈禱連稱“馬三爺”,就會得到顯靈應驗。馬三將軍,民間尊稱為馬三爺,相傳降生在李家大山西山莊,回族,生於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初二的卯時,馬三爺要去深峴子看望舅父,路過甘霖寺,正好寺內畫龍王神像的畫師舉行開光迎神儀式,護法神收去三陽正魂,迎去真神,在善華寺幻化成神,尊稱逢山開路馬三將軍。在當地民眾的心目中善華寺廟中的馬三將軍最為靈驗。三百餘年來民間顯靈應驗之傳說,遍布城鄉民眾之中,而且縣內大多寺供奉。
善華寺於1939年,成立了佛教社,為甘谷縣佛教功德居士林所管理。2004年成立了“甘谷縣佛教協會善華寺管理委員會”,管委會成員6人,比丘1人,信教民眾2600多人。每年舉辦2次大型活動,農曆2月19日和6月19日舉辦佛教法事。多年來,該寺愛國愛教,弘揚佛教精神,帶領信教民眾致力於支援教育事業,為汶川等災區人民捐款,修橋築路,修渠排洪等公益事業。
善華寺業餘團
蔣家灣村善華寺業餘團成立於1980年代,期初叫“秧歌會”,2006農曆六月十八日,改稱“善華寺業餘團”。到2016年六月十八日業餘團成立十周年。
每年正月初六到正月十五,業餘團會在善華寺舞台進行秦腔演出,是村里主要的文藝活動。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更多年輕人的加入,業餘團逐漸加入了歌舞、武術、順口溜及其他類型的表演。
善華寺業餘團的成員都是本村村民,他們平常大部分時間都在田地里忙活,或者外出奔波、到處打工。但一到過年回家,大家聚在一起,搖身一變,全成了”民間藝術家“。打鼓的、拉板胡的、扯開嗓子唱的!人們卸掉一年的煩惱和勞苦,扮起包公,直喊得青天明月萬丈高;扮起楊家將,一身正氣保家國。
《三娘教子》、《蘇三起解》、《鍘美案》、《斷橋》等是業餘團常演曲目。
在舞台表演的同時,另一批人會舞著獅子,劃著名旱船,踩著高蹺,扭著丫鬟,敲著鑼,打著鼓,唱著四留曲挨家挨戶巡演,以求全家平安、五穀豐登。
業餘團的經費主要來自村民的集資和捐款,每年臘月,專門的負責人會挨家挨戶收“秧歌錢”,每人一元,村民自願繳納。每年正月,想業餘團捐款捐物的人也很多。
經過幾十年的沉澱,業餘團的服裝道具已經可以媲美專業劇團了。業餘團在周邊也越來越有知名度和影響力,曾多次受邀外出演出。已然成為蔣家灣村連線外界的友誼橋樑。
風土習俗
罐罐茶
蔣家灣人晨起必喝罐罐茶,罐罐茶就著饃饃飽餐之後開始一天的勞動。
甘穀人普遍喜歡飲茶,而且對飲茶很講究,幾乎家家備有各自喜愛的茶具。在甘谷,賓客上門,首先敬茶;上了年歲的人,喜歡在茶爐後面品茶聊天。甘谷城鄉民眾喜歡喝罐罐茶,早晨起來或勞動歸來,用沙泥罐熬上一罐罐釅茶,呷上幾口,既提精神又解渴。罐罐茶水要求少而精,多者三五口,少則兩三口,茶汁釅而底色亮,微微帶粘性。
甘谷熬罐罐茶的用具有四:一是火爐,俗稱火盆;二是水壺;三是茶罐罐,又稱區區罐;四是小瓷盅。甘谷罐罐茶講究茶道,煨法考究,水以泉水為佳,尤以天然雨水稱著,茶以青茶為好,煨茶時還可根據時令配以紅棗、枸杞、蜜棗、當歸佐之,以助茶性。飲茶同時,伴餐以少量烙餅之類以養胃,稱為“墊茶饃”。 。
漿水面
漿水面又叫“酸飯”。《呂氏春秋》載:“文王嗜菖蒲菹酸菜,孔子聞而服之,縮頞而食之三年,然後勝之。 ”這說明酸菜在周文王時就已被人食用。宋金時代,中醫有著名方劑“漿水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述,漿水有“調中行氣,宣和強力,通關開胃,止渴消食,利小便、白肌膚、止嘔吐、治瀉痢”的功效。漿水中飽含乳酸,亦有抵制腐敗菌和抗衰老的作用。漿水製法簡單,先把白菜、蘿蔔、包菜葉、芹菜、苦苣(苦苣最上,芹菜次之,他菜又次之)等新鮮蔬菜洗淨切碎,然後在沸水中煮片刻,並配以少量麥粉或豆面、玉米面,後倒入缸中,再加入現成漿水數碗或發酵的引子,然後加入適量滾沸的開水,攪拌均勻後用塑膠袋、棉布等密封缸口,一二日後啟封,其內色白的水曰“漿水”,菜曰“酸菜”。做漿水面時,先在鍋內倒入少許食用油,將蔥花、鹽或蒜片、辣椒絲放入,炸成焦黃,倒入漿水,叫熗漿水,燒開後,澆在煮好的麵條上,再加上炒好的蔥花或韭菜,便是酸香溜爽的漿水面。在“酸飯”里夾雜一些用沸水煮爛的洋芋塊,則風味更佳 。
每月初一、十五,蔣家灣人必去善華寺進香 。
風景名勝
廣場、噴泉公園
新建廣場的地方原先是個深溝, 因威脅善華寺安全,在善華寺出資下將其填平,變成了打麥場,平日裡堆著麥稈柴草。2016年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改麥場為公園,建有涼亭、噴泉、荷花池;有籃球場、健身器材。平時農閒時村民再次健身、集會 。
石泉
石泉位於蔣家灣南五里處,清澈的泉水常年不斷,泉水甘甜可口。十多年前集雨井水還不普及的時候,尤其是乾旱的時候,是村里人唯一的水源。現如今已經井水普及,但是還有許多人在閒暇時回去走上幾里路,去打些泉水喝茶。
大峴
大峴是通往石泉的必經之路,有山神廟一座,香火主要來自下莊。廟前一片樹林,置身林間,朝南可見連綿群山,朝北正對著善華寺。
峴口咀
峴口咀位於峴口坡上,是通往黑遙峴、後山的必經路口。 也有一座山神廟,一片樹林,林間有百年的柳樹,粗壯的藤蔓,是三座山神廟風景最好的一座。爬上峴口坡,整個蔣家灣盡收眼底。
高廟咀
高廟咀為善華寺舊址,在通往大山村的小路旁,與峴口咀相望。
著名人物
王老虎
王老虎是蔣家灣村人。相傳他力大無窮,當年回民造反,王老虎守住了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