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日記作為真實記錄個人心理、性格、行狀、思想的文字,一直被視為研究歷史人物的第一手資料、蔣介石是中國現代史上極為重要、極其複雜的人物,長期以來,蔣介石的日記備受史家和廣大讀者關注而不可得;《蔣介石日記揭秘(上下)》在對日記“揭秘“過程中,徵引了與之相關的電文、信函、命令、演講、談話記錄等珍貴資料,其中不乏屬首次披露世所鮮見的歷史檔案文獻 因此. 蔣介石日記揭秘不僅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還具有啟迪發微的研究價值。該書輯錄了蔣介石自1915—1949年部分日記共1000餘篇.經過作者悉心深入地研究整理對其逐篇進行了考釋、註解和評析。內容涉及黨務、軍事、行政、外交以及家事等諸多方面。
媒體評論
前言
本書以翔實的史料,本著不溢美、不隱惡的實事求是之態度,披露了蔣介石從1915—1949年期間的主要活動。 書中以蔣氏日記為線索,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和新的側面評析了他大半生的歷史;圍繞蔣氏自身之“獨白”與“自供”,評述了蔣介石在大陸的功與過、是與非。 蔣介石日記始於1915年。這一年,他“遁跡東京,銳志於學,每日看書習字,皆有常課,尤喜讀王陽明、曾文正、胡文忠三集,昕夕不釋手。前在士官學校及陸軍大學所受課程秘本,與巴爾克戰術書,靡不逐一精研。軍事學即以巴爾克戰術書為基礎,而政治學則以王陽明與曾文正二集為根柢也。至檢身之法,專從悔字上著力,昨非而今猶未是,凡所省克,必日記手冊。 ”(毛思誠《蔣公介石年譜初稿》) 然美國著名政治傳記專家布賴恩·克羅澤另有一說:“蔣介石回到東京,開始整天鑽研中國哲學和軍事著作,並且開始每天晚上在日記中記下白天所乾的錯事。由於那時他沒有多少事可做,所以有人猜想他並沒有多少東西可以往日記里寫。但記日記的習慣已纏住了他,他一直將這個習慣保持到死。”(〔美〕布賴恩·克羅澤《蔣介石》) 蔣介石喜讀書。他在讀書時,多以紅藍鉛筆批註,並寫心得,數十年如一日,到台灣後,也未改變。他讀書有一個很大特點,就是對某一種書,不終卷是不中途改看他種書的。除工作、出巡、讀書外,他每天必記日記,這也是數十年中毫無間斷。他說:“幾十年來,我每日必有日課,每日必有日記,雖在造穴顛沛之中,也沒有一日間斷。我在閱讀某一種書籍時,沒有終卷以前,絕不旁騖其他書籍。”(《“總統府”秘錄》) 蔣氏日記前三年(1915—1917)業已散失(近年發現《參謀長日記》13則) 自1918年至蔣去世(1975年)前50多年的日記亦未全部公開。除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有部分所藏外,其餘尚無從確定現藏何處。 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不是蔣氏日記的全部,卻可窺其全貌。蔣的日記不是一般人心目中所想像的日記,而是將他所面臨的人物、事件,並帶有個人觀感之記錄。“這樣無主旨之客觀不是他立身做事之方案。可以斷言:他在寫日記時即存心以筆下之文字作為修養和施政的工具。有時所記不僅是直覺的個人觀感,而強迫的帶上一段‘應當如此’的想法。”(〔美〕黃仁宇《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 儘管蔣介石日記中有許多可斥為保守與反動,但作為中國歷史上重要的當權人物,在政治舞台上曾產生的作用(正面與反面),僅以眼下的資料,已是難得與珍貴的,為所有關心中國現代史人物提供極好的“教材”,誠然,更加完整的日記足本,將拭目以待。 鄧穎超同志曾在第四次全國文史工作會議上指出:“文史工作要高舉愛國主義旗幟,但並不排斥收集、整理、出版一些反面的歷史材料。我們教育人民、教育青年,只有正面材料不行,還要有反面材料。” 本書通過對大量有關資料的綜合、分析、研究,較為全面、客觀地把蔣介石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的所作所為及其煩惱、哀怨、猶疑、兇殘、歡樂等細節展現在讀者面前,令人讀來真實可信。 評析中力避主觀臆斷,恪守秉史公允,但本人學識所限,肯定會有錯誤或遺憾,請讀者和專家指正! 張秀章 1999年12月12日
目錄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1918年
1919年
1920年
1921年
1922年
1923年
1924年
1925年
1926年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