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鴻生[歷史學者]

蔡鴻生[歷史學者]
蔡鴻生[歷史學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蔡鴻生(1933— ),男,廣東汕頭澄海外砂人。1957年畢業於中山大學歷史系,現為歷史系教授兼任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是廣東省第五、六屆政協委員,1986年當選為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理事。長期從事中外關係史的教學和研究,已出版有《俄羅斯館紀事》(1994年);《尼姑譚》(1996年);《清初嶺南佛門事略》(1997年);《唐代九姓胡與突厥文化》(1998年);《學境》(2001年香港博士苑出版社,2006年中山大學出版社)《突厥法初探》、《商隊茶考釋》、《俄美公司與廣州口岸》等論著。

人物作品

《羅馬晚期奴隸起義》,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年8月。

《俄羅斯館紀事》,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

《尼姑譚》,中山大學出版社,1996年9月。

《清初嶺南佛門事略》,廣東高教出版社,1997年7月。

《唐代九姓胡與突厥文化》,中華書局,1998年12月。

《仰望陳寅恪》,中華書局,2004年。

主編書刊

1.《歷史大觀園》,1985年7月第1期至1994年12月第114期。

2.《廣州與海洋文明》,中山大學出版社,1997年11月。

3.《澳門史與中西交通研究》,廣東高教出版社,1998年10月。

論文、序文和札記

1. 《十九世紀後期東南亞的“豬仔”華工》,《中山大學學報》1959年第4期,頁117—134;收入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編《東南亞歷史論叢》第二集,出版社,1979年,頁305—333。

2. 《斯坎德培與十五世紀阿爾巴尼亞人民反土耳其的鬥爭》,《歷史教學》1962年第6期,頁27—34。

3.《四至五世紀北非的阿哥尼斯特運動》,《歷史教學》1963年第1期,頁27—31。

4. 《突厥汗國的軍事組織和軍事技術》,《學術研究》1963年第5期,頁42—51,收入林乾主編《突厥與回紇歷史論文選集》,中華書局,1987年,頁257—276。

5.《西羅馬帝國的巴高達運動》,《歷史教學》1963年第8期,頁20—25。

6.《唯心主義的歷史虛構——駁周谷城對世界歷史統一性的歪曲》,《中山大學學報》1965年第2期,頁85—91。

7.《七至九世紀拜占廷的保羅派運動》,《歷史教學》1965年第4期,頁39—43。

8. 《突厥法初探》,載《歷史研究》1965年第5期,頁81—98,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編《二十世紀中國法制史研究論文選輯》,北京法律出版社,?年,

9.《從耶穌會到新沙皇——一條尊孔侵華的黑線》,《中山大學學報》1974年第1期,頁75—81。

10.《老沙皇尊孔侵華的吹鼓手——評瓦西里耶夫學派的政治傾向》,《中山大學學報》1974年第4期,頁49—53。

11.《沙俄的侵華工具——俄國東正教布道團》,《歷史研究》1975年第3期,頁120—129。

《太平天國時期俄國駐北京布道團的侵華活動》,《中山大學學報》1976年第4期,頁83—91。

13. 《邵友濂使俄文稿中的“王西里”和“孔琪庭”》,《文物》1977年第8期,頁42—45。

14.《沙俄國家教會形成的歷史過程》,《中山大學學報》1978年第6期,頁59—65。

15.《〈朔方備乘〉俄羅斯館紀事補正》,《文史》第7輯,中華書局,1979年,頁119—128。

16.《評俄國“漢學”》,收入《中俄關係史論文集》,甘肅人民出版社,1979年9月,

17.《“拂雲祠”辨》,《文史》第11輯,中華書局,1981年,頁249—251。

18.《俄羅斯館“秦緩”考》,《中俄關係問題》1982年第4期,頁13—14。

19.《“商隊茶”考釋》,《歷史研究》1982年第6期,頁117—133。

20. 《十九世紀後期清朝使臣與俄國“漢學”家的接觸》,《學術研究》1983年第3期,頁71—77。

21.《論突厥事火》,《中亞學刊》第一輯,中華書局,1983年,頁145—149。

22.《求學隨想》,《汕頭日報》1984年1月20日第4版。

23.《唐宋都市的流氓》,《歷史大觀園》1986年第5期,頁32—33。

24.《清代廣州的毛皮貿易》,《學術研究》1986年第4期,頁85—91。

25.《清代北京的俄羅斯館》,《百科知識》1986年第6期,頁35—37。

26.《隋書康國傳探微》,《文史》第26輯,1986年,頁103—108。

27.《俄美公司與廣州口岸》,《中外關係史論叢》第2輯,世界知識出版社,1987年4月,頁124—142。

28.《“三字經”在俄國》,《百科知識》,1987年第1期,頁30。

29.《學海一燈》,《書品》,中華書局,1988年第3期,頁65。

30.《唐代九姓胡貢品分析》,《文史》第31輯,中華書局,1988年,頁99—114。

31.《陳寅恪與中國突厥學》,《紀念陳寅恪教授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中山大學出版社,1989年6月,頁575—581。

32.《俄羅斯館與〈資本論〉中的王茂蔭》,《歷史研究》1989年第3期,頁191—192。

33.《〈古代摩尼教藝術〉序》,見克里木凱特撰,林悟殊譯《古代摩尼教藝術》,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89年,頁1—3;台北淑馨出版社,1995年,頁4—6。

34.《尼姑與唐王室》,《歷史大觀園》1989年第12期,頁46—47。

35.《廣州口岸史的研究應當加強》,《學術研究》1990年第6期,頁75—76。

36.《璞科第與白雲觀高道士》,《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1期,頁287—291。

37.《讀書品,學品書,一樂也》,《書品》,中華書局,1991年,第1期,頁47、59。

38.《俄羅斯館醫生與清朝宗室的晉接》,《中外關係史論叢》第3輯,世界知識出版社,1991年8月,頁239—242。

39.《論清代瑞典紀事及廣州瑞行商務》,《中山大學學報》1992年第2期,頁72—79;英譯本見The Golden Age of China Trade, Viking, Hong Kong, 1992,PP.90-104.

40.《唐宋時代的廣州與阿曼》,《歷史大觀園》1991年第11期,頁2—3。

41.《唐代九姓胡禮俗叢考》,《文史》第35輯,中華書局,1992年6月,頁109—125。

42.《俄羅斯館沿革考》,《中山大學史學集刊》第1輯,廣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頁359—410。

43.《嶺南文化與海》,《嶺嶠春秋——嶺南文化論集》第1集,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頁205—217。

44.《園丁說園》,《歷史大觀園》,1993年第10期,頁5。

45.《論屈大均的逃禪歸儒和闢佛——嶺南文化論集》,《嶺嶠春秋》第4集(上),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頁37—51。

46.《獅在華夏——一個跨文化現象的歷史考察》,王賓、阿讓·熱·比松主編《獅在華夏—文化雙向認識的策略問題》,中山大學出版社,1993年,頁135—150。

47.《清代蘇州的潮州商人——蘇州清碑〈潮州會館記〉釋證及推論》,《韓山師專學報》,1991年第1期,頁1—6。

48.《〈徐松石民族學研究著作五種〉序》,見《徐松石民族學研究著作五種》,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頁1—4。

49.《嶺南三尼與清初政局》,《中山大學學報》1994年第1期,頁61—72。

50.《關於“海濱鄒魯”的反思》,《潮學研究》第1輯,汕頭大學出版社,1994年,頁238—245。

51.《突厥奉佛史事辨析》,《中山大學史學集刊》第2輯,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頁59—75。

52.《“頌紅妝”頌》,胡守為主編《〈柳如是別傳〉與國學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頁35—42。

53.《〈波斯拜火教與古代中國〉序》,見林悟殊撰《波斯拜火教與古代中國》,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5年,頁I-II。

54.《清初嶺南僧臨終偈分析》,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辦國際學術討論會《嶺南文化新探究論文集》,?年,頁101—109:又見王元化主編《學術集林》卷4,上海遠東出版社,1995年,頁240—254。

55.《霓裳和淚換袈裟》,《東方文化》,1995年第4期,頁38—58。

56.《哈巴狗源流》,《東方文化》1996年第1期,頁81—85。

57.《佛門織女的創造》,《東方文化》,1996年第6期,頁54—58。

58.《〈華人發現美洲概論〉序》,見徐松石《中國人發現美洲概論》,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頁1—2。

59.《清代廣州行商的西洋觀——潘有度〈西洋雜詠〉評說》,香港中文大學主辦“明末以來中西文化交匯研討會”論文,1996年5月3—4日。

60.《〈泰國大峰祖師崇拜與華僑報德善堂研究〉序》,見林悟殊著《泰國大峰祖師崇拜與華僑報德善堂研究》,台北淑馨出版社,1996年,頁3—4。

61.《〈早期澳門史〉中譯本序》,見龍泰思著,吳義雄等譯《早期澳門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頁1—2。

62.《〈廣州與海洋文明〉序》,見《廣州與海洋文明》,中山大學出版社,1997年,頁1—2。

63.《清代廣州的荷蘭館》,《廣州與海洋文明》,中山大學出版社,1997年,頁338—355。

64.《中國獨角獸的神話功能》,《華人月刊》(曼谷)第23期,1998年3—6月,頁59—63。

65.《一篇現代的金石錄後序》,《書品》,中華書局,1998年第1期,

66.《唐代汗血馬叱撥考》,《東方文化》,1998年第2期,頁71—73。

67.《王文誥荷蘭貢使紀事詩釋證》,《澳門史與中西交通研究》,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頁217—231。

68.《突厥方物志》,《文史》第46輯,中華書局,1998年12月,頁139—144。

69.《我和唐代蕃胡研究》,張世林編《學林春秋》三編上冊,北京朝華出版社,1999年,頁242—254。

70.《廣東十三行考一九九年版序言》,見梁嘉彬《廣東十三行考》,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頁1—3。

71.《康樂園裡憶“二老”》,張世林編《學林往事》上冊,北京朝華出版社,2000年,頁133—139。

72.《從小說發現歷史——〈讀鶯鶯傳〉的眼界和思路》,《中華文史論叢》62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頁242—256;收入胡守為主編《陳寅恪與二十世紀中國學術》,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頁235—245。

73.《陳寅恪史學的魅力》,《學術研究》2000年第12期,頁108—110。

74.《唐代“黃坑”辨》,余太山主編《歐亞學刊》第3輯,中華書局,

75.《宋代名產“紙被”考實》,《廣東省歷史學會成立五十周年紀念文集》,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

譯文

1.《東南亞——古代文化的中心》,《東南亞問題》1975年第4期,

2.《歷史科學的“中世紀》,《中國中世紀研究會通訊》第1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