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蔡雪峰,女,1956年出生,福建福鼎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教授,現任福建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院長,是省級重點建設學科(結構工程學科)帶頭人,2009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7年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2006年獲福建省第二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2002年被評為全省建設系統先進工作者,2004年獲清華大學優秀訪問學者。長期堅持在教學、科研一線工作,在本學科教育教學改革成果和科研成果居全國、全省領先水平。
突出貢獻
教學
主持十多項國家、省級教研課題。2005年獲國家級高職高專精品課程稱號(第一),2008年獲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主持),1989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優秀獎(第三),2005年獲福建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第一),1997年獲福建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第三),2009年獲福建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第一),2001年獲福建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第一),2001年獲福建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第三),2009年獲福建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第六),2003年獲福建省高校優秀網路課程和優秀多媒體課件(第一),2001年獲建設部教育技術專業委員會音像教材二等獎(第一),2001年獲中國改革實踐社科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第一),2007年獲福建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第一)。長期擔任“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土木工程施工組織”等課程教學,教學效果好,深受學生歡迎。獲得2008年土木工程系首次評選“我心中最喜愛的老師”最高得票率。作為系主任,帶領全系教師辦出了本專業特色, 2007年土木工程系集體榮獲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狀。
科研
作為學科帶頭人,主持和參與省級以上科研課題20多項。從事土木工程施工研究,在省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現任全國高校施工學科研究會副理事長,福建省土木建築學會副秘書長。發表學術論文三十多篇,主編著5部教材,當前主持省高校服務海西重點項目(920萬);省發改委科技重點項目(150萬);省科技重點項目(20萬);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5萬)等多項重點科研課題,成果效益顯著,2007年獲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第一),2005年獲建設部華夏科學技術獎三等獎(第一),並被評為全省建築科技推廣轉化項目,為企業節約經費數千萬元。
社會兼職
國家級
全國高等院校建築施工學科研究會副理事長
省市級
福州大學兼職教授和碩士研究生導師
福建土木建築學會副秘書長
福建土木建築學會 建築施工學術委員會 副會長
福建工程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所獲獎勵
國家級
1.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國家教育部 2007.8
2.國家級精品課程(專科) 排名第一 國家教育部 2005.12
3.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國務院 2009.2
4.國家級教學成果優秀獎 排名第三 國家教育部 1989.12
5.部級音像教材二等獎 排名第一 中國建設教育協會技術專業委員會2001.7
省市級
1.福建省第二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福建省教育廳 2006.7
2.福建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排名第一 福建省教育廳 2005.1
3.福建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排名第一 福建省教育廳 2009.3
4.福建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排名第一 福建省教育廳 2001.1
5.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排名第一 福建省人民政府2007.12
6.福建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排名第三 福建省教育廳 2001.1
7.福建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排名第六 福建省教育廳 2009.9
8.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狀 負責人 福建省總工會 2007.4
9.福建省優秀網路課程 排名第一 福建省教育廳 2003.12
10.清華大學優秀訪問學者 (個人) 清華大學 2004.7
11.福建省建設系統先進工作者 (個人) 福建省人事廳和福建省建設廳
教研、科研
課題研究
序號 | 課題名稱 | 項目 來源 | 課題 負責人 | 參加人員 | 獲獎情況 或發表刊物 |
1 | 國家級土木工程特色專業建設點 | 國家教育部 | 蔡雪峰 | 張建勛、周繼忠、畢賢順、蔡建平、歐智菁等 | 2008年獲得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
2 | 建築施工技術 (高職高專) | 國家教育部 | 蔡雪峰 | 周繼忠、蔡建平、張敦、聶小龍等 | 2005年獲得國家精品課程 |
3 | 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子課題 | 國家教育部 | 蔡雪峰 | 張建勛、周繼忠、蔡建平、莊金平等 | |
4 | 建築施工立體化教學 | 福建省教育廳 | 蔡雪峰 | 周繼忠、林渭濱、鄭屹峰等 | 2005年獲得福建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
5 | 以工程實踐為導向的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 蔡雪峰 | 周繼忠、張建勛、莊金平、張士元、聶小龍、鄭永乾等 | 2009年獲得福建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
6 | 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福建省教育廳 | 蔡雪峰 | 周繼忠、張建勛、畢賢順、蔡建平、莊金平、歐智箐、張士元、鄭永乾等 | 2007年評為省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 |
7 | 土木工程綜合實踐中心 | 福建省教育廳 | 蔡雪峰 | 張建勛、畢賢順、周繼忠、蔡建平、歐智箐等 | 2007年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8 | 建築施工--樁基工程施工與質量事故處理 | 福建省教育廳 | 蔡雪峰 | 周繼忠、林渭濱、鄭屹峰等 | 2004.7高等教育出版社(國家級“十五”規劃教材) |
9 | 建築樁基系列 | 福建省教育廳 | 蔡雪峰 | 周繼忠、林渭濱、鄭屹峰等 | 2003年獲省級優秀網路課程和優秀多媒體課件 |
10 | 建築工程施工輔助系列錄象片製作與套用 | 福建省教育廳 | 蔡雪峰 | 鄭居煥等 | 2001年獲得福建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
11 | 新建本科院校工科人才工程實踐創新體系的改革與實踐 | 福建省教育廳 | 陳文哲 | 陳孝慧、包秋燕、劉國買、李建興、蔡雪峰等 | 2009年獲得福建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
12 | 探索專業領域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新途徑 | 福建省教育廳 | 張建勛 | 陳衛華、蔡雪峰等 | 2001年獲得福建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
13 | 房屋建築工程項目施工技術軟體研究與開發(生產教學兩用軟體) | 福建省人民政府 | 蔡雪峰 | 周繼忠等 | 2007年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
14 | 土木工程專業以項目為導向的人才教育模式研究與實踐 | 福建省教育廳 | 蔡雪峰 | 周繼忠、莊金平、張士元等 | 2008年獲福建工程學院教學成果特等獎 |
15 | 建築工程施工輔助系列錄象片音像教材 | 福建省教育廳 | 蔡雪峰 | 林渭濱等 | 2001年獲中國建設教育技術委員會音像教材二等獎 |
16 | 房屋建築工程專業教學改革新構想 | 福建省教育廳 | 蔡雪峰 | 2001年獲中國改革實踐與社會經濟形式社科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 |
17 | 數位化教材研究與套用 | 教研論文 | 蔡雪峰 | 趙湘慧 | 2009年1月中國大學教學 |
18 | 土木工程施工立體化教學研究與實踐 | 教研論文 | 蔡雪峰 | 周繼忠、莊金平、鄭屹峰、聶小龍 | 2008年10月福建工程學院學報 |
19 | 土木工程施工綜合套用能力培養的研究 | 教研論文 | 周繼忠 | 蔡雪峰、聶小龍 | 2008年10月福建工程學院學報 |
20 | 雙師型教師在套用型教育中作用及培養途徑 | 教研論文 | 蔡雪峰 | 毛紅兵 | 2005年3月中國大學教學 |
2. 蔡雪峰 教授近年來承擔學術研究課題
項目名稱 | 項目來源 | 起訖時間 | 科研經費 | 所起作用 |
大跨結構模板支撐安全系統套用軟體研究與開發 | 福建省發改委技術開發項目 (閩發改[2007]877號) | 2007.9-2010.9 | 150萬 | 主持人 |
鋼管支撐體系理論分析與實驗研究 | 人才培養科研啟動基金項目 GY-Z0813 | 2007.12-2010.12 | 8萬 | 主持人 |
超高超重結構GMT環保型建築模板支撐體系技術研發與套用 | 福建省省科技重點項目 (2007H0001(省科技廳) | 2007.7-2009.12 | 15萬 | 主持人 |
非線性在超高大跨結構模板支撐技術與安全設計中的理論和套用研究 | 福建省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E0710001)(省科技廳) | 2006.12-2009.12 | 6.5萬 | 主持人 |
綠色鋼構技術研究與產業化及服務海西建設平台 | 福建省服務海峽西岸建設重點項目 | 2008.12-20012.12 | 920萬 | 主持人 |
福建省建設工程項目施工信息互動系統研究 | 福建省住宅和城鄉建設廳(閩建科[2010]16號) | 2010-2011.1 | 20萬 | 主持人 |
大跨結構模板支撐體系計算研究 | 福建省科學技術諮詢服務中心科研基金項目(GY-H0707) | 2007.10-2008.10 | 8萬 | 主持人 |
福建東南造船廠輪船下水架承載能力預測 | 福建東南造船廠(橫向課題) E1000029 | 2008.6-2009.3 | 9萬 | 主持人 |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的研究 | 福建省教育廳 JB07136 | 2007.1-2009.12 | 0.6萬 | 主持人 |
大型建設項目施工階段的安全風險識別與評價的研究 | 福建省教育廳 JA06029 | 2006.11-2009.12 | 0.75萬 | 主持人 |
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新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十一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 2006-2009 | 1萬 | 主持人 |
腳手架施工安全風險識別與評價的研究 | 福建省科技廳資助省屬高校項目(2007F50005) | 2007.07-2009.10 | 4萬 | 第二 |
基於非傅立葉熱傳導的微、納米尺度絕緣層力學性能分析 | 福建省青年人才項目 (2007F301050044) | 2007.07-2010.10 | 6萬 | 第二 |
混凝土剪力牆的耐火性能和抗火設計方法研究 | 福建省教育廳科技項目 (JA08172) | 2008.10-2011.09 | 1萬 | 第二 |
火災下鋼筋混凝土剪力牆力學性能的研究 | 人才引進科研啟動基金項目 (GY-Z0855) | 2008.10-2010.09 | 6萬 | 第二 |
腳手架施工安全風險識別與評價的研究 | 福建省科技廳資助省屬高校項目(2007F50005) | 2007.07-2009.10 | 4萬 | 第二 |
著作論文
論著
蔡雪峰教授主要論著
1.《建築施工---樁基工程施工與質量事故處理多媒體課件》,主創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7,教育部“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2.《建築工程施工組織管理》,主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規劃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7
3.《建築施工組織》, 主編,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1
4.《網路計畫技術及施工設計》, 副主編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2。
論文
蔡雪峰 教授 近5年正式發表的科研教研論文
1.鋼管扣件節點抗滑性能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 (EI).2009.3
2.“北京捷運暗挖施工技術灰色聚類評估分析”《土木工程學報》(一級)2004.12第一作者
3.Xue-Feng Cai,Jin-Ping Zhuang.Ji-Zhong Zhou. RESEARCH ON SLIP OF JOINT FOR FASTENER-STYLE STEEL PIPE FORMWORK SUPPORT. Proceedings of the T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y Yong Experts. (ISTP),2008.10.
4.“灰色關聯在橋樑施工設計評審中套用研究”《公路交通科技》(核心)2004.10第一作者
5.“ 膠合板模板設計軟體的研製及套用”《施工技術》2004.12(核心)第一作者
6.“分級網路法在高層建築施工中的套用”《燕山大學學報》2004.11第一作者
7.“建築施工腳手架方案分析及相應軟體設計”《施工技術》2004.12 (核心)第一作者
8. “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軟體研製及套用”《燕山大學學報》2005.3 第一作者
9.“數位化教材研究與套用”《中國大學教學》(核心)2009.1 第一作者
10. “塔吊基礎設計系統的研究與開發” 《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05.3⑴第一作者
11.“雙師型教師在套用型教育中的作用”《中國大學教學》(核心)2005.6 第一作者
12.“軟弱土層中塔吊樁基礎設計軟體研製與套用”《長春工程學院學報》2004.12第一作者
13.“膠合板模板設計存在問題分析與對策”《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05.2 第一作者
14.“複雜幾何建築體平面施工測量訓練研究”《福建建築》2005.7⑺第一作者
15“Crack-tip Stress Fields in FGMs under Anti-plane Shear Impact Loading Using the Non-local Theory”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acture and Damage Mechanics (FDM2007)Madeira,Portual.(EI收錄)
16.“土木工程施工綜合套用能力培養的研究”,《福建工程學院學報》, 第二作者, 2008.10
17.貝殼形鋼屋蓋大懸挑結構的有限元驗算分析[J].土木工程學報(EI收錄).2007.40⑾.
18.“土木工程施工立體化教學研究與實踐”,《福建工程學院學報》,第一作者,2008.10
19.“北京捷運五號線項目中期評價研究”《土木工程學報》 (一級刊物)2004.11 第三作者
20.“北京捷運五號線暗挖施工技術方案優選探討”《土木工程學報》2004.9第三作者
21.“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施工安全風險識別與應對”《施工技術》2008.2(核心)第二作者
22.“管井降水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套用”《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03.12 第三作者
23.“高層建築施工測量質量控制” 《福建建築》2005.3,第二作者
24.“扣件式腳手架大模板支撐安全事故分析與控制”《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08.2第二作者
25.“淺埋連拱隧道地震反應分析”《中南公路工程》(核心)2006.6⑶第二作者
26.“建築施工腳手架安全風險評價” 《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07.12⑹第二作者
27.“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編制及套用” 《福建建築》2005.8⑻第二作者
28.“工程項目成本分析研究” 《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06.2⑴第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