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少華[江蘇省蘇州崑劇院院長]

蔡少華[江蘇省蘇州崑劇院院長]
蔡少華[江蘇省蘇州崑劇院院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蔡少華,1980年參加工作,江蘇省蘇州崑劇院院長。在任期間,始終不渝地全面推進劇院管理、藝術生產和人才培養。堅持改革創新,帶領全院演職員為崑曲藝術傳承發展不懈努力,實踐新的藝術生產方式和藝術資源配置方式,成功排演了青春版《牡丹亭》《長生殿》《西施》《爛柯山》四大品牌劇目,實現人才、劇目、觀眾的全面傳承,完成劇院階段性發展目標。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2007年11月25日蔡少華在長安大學 2007年11月25日蔡少華在長安大學

蔡少華,男,蘇州崑劇院院長 。先後任蘇州市文廣局外事處處長、藝術處處長、藝術中心主任、蘇州文化國旅創始人總經理等職。

人物言論

崑曲十年復興路

2007年11月29日蔡少華在陝西師範大學 2007年11月29日蔡少華在陝西師範大學
蔡少華 蔡少華

2001年來,這十年崑曲發展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十年前,大家對崑曲的認知度完全不夠,演出少,觀眾更少,台上比台下人多的情況常有,這使我們的崑曲從業者人心比較渙散。改革開放,伴隨著文化的開放,新鮮東西進來,有種盲從,你沒有文化自覺自信,對傳統可能就容易遺忘。這十年有很重要的幾個契機。第一是2001年5月18日,崑曲被列為“非遺”,權威組織告訴了我們,我們還有這么一個好東西,我們要去找找翻翻看,不然真的要被遺忘了。第二,國家也出台了搶救保護措施,國務院的高層領導做專門的批示,財政部針對崑曲七個院團,每年1000萬,歷時五年的扶持搶救基金,已經是兩個五年了,現在還有。文化部對申報項目、出人出戲做了不少事情。在這兩個前提下,從業者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社會的關注也達到空前的程度。第三,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現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對蘇崑,對整個崑曲發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定要開放。保守的觀念,使一個劇種上不去,觀念老化,演員老化,觀眾老化。當然不是無序地開放,要先研究到底是什麼來支撐崑曲,靠劇場演員根本達不到,老藝術家傳承的是表演,是經驗,他們的人文支撐是不夠的,所以我們需要更專業的研究者來審視,把握,重塑,架構崑曲要請高人,我經常請教授來上課,演員都在讀研究生,從文學入手,才能在表演中真正感染觀眾。還要沉下心來,敬畏地去發現,從原點到現在,尋找崑曲可以表達的更多可能。

崑曲的確代表的不僅是舞台,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東方奢侈的生活方式,以崑曲為代表,可以說是人類最奢侈的生活。很多人說,戲劇價值在當下有所淡化,但其文化性審美性確實越來越得到重視,傳承要從審美和生活方式上去發掘,這是我們一直在追求的目標 。

民族復興的關鍵是文化復興

蔡少華 蔡少華

在這樣一個時期,社會開放、經濟發展,為我們民族復興打下基礎,而民族復興里,文化復興是最具有代表性、最有意義的事。

任何一種文化,作為非物質遺產來講,它的傳承是一種活態的傳承,它的生命力也在於活。如果是凝固的、固化了,它就沒有生命力了。那么在活的文化裡面,我們怎樣對待傳統?首先是一定要尊重傳統,把我們當代人傳承、學習和研究的想法,能夠在當代進行一種溝通。而戲曲的溝通重在觀眾。現在戲曲的環境變了,科技也變了,審美呢,我們更感覺到應該在崑曲文化中去挖掘,因為我們很多戲劇的理解、色彩、節奏,一講起來,大家往往以京劇為代表,京劇確實是我們的國粹,但是與崑曲比較來講,它才兩百年,而明清代表的是我們文化發展的高峰和典範,而明清文化以吳文化和崑曲、戲劇為特徵,我們從音樂、從舞美,從整個來講,我們在追求文化根本的審美,所以,中國的戲劇,寫意詩化精緻典雅,而崑曲更突出一個雅字,所以我們感覺,怎么讓我們古老的藝術,煥發時代的青春,是我們當代傳統藝術的責任。

對我們來說,傳承是一種責任,不管是物質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活態的傳承,怎么讓經典活下去,在當代的遺產形式中挖掘它的文化內涵,它的文化與當代生活和審美有機結合,這是要研究摸索的。遺產不能當作商標,貼上去賣錢,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我不贊同,大家對遺產的重視,這是一個開始,無可非議,但是還是要靜下心來,研究它,摸索它,這是一個過程 。

文化遺產要在市場取得成功

2010年9月17日晚蔡少華在柏林中國文化中心 2010年9月17日晚蔡少華在柏林中國文化中心

文化遺產不僅僅是對它文化價值、處境的昭示,對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提升顯然是有利的,對社會關注和投入無疑也是有積極意義。但是同時也說明,這項藝術是急需保護的。現在戲劇都在面臨不同程度的困境,人們對戲劇的認識、審美情趣還不夠,好的戲劇氛圍尚未形成。遺產名錄的號召作用,讓觀眾感到本地特色的文化藝術的價值,這個很重要。

崑曲有深遠的文化傳承意義,前人的審美、觀念,很多東西在裡面。對戲劇工作者來說,我們的使命感在於,如何將傳統藝術推向現代的市場,如何用現代的技術和審美來傳承發揚傳統文化,讓現在的觀眾,尤其是青年觀眾走進劇場。在保持本來的藝術特質和味道的前提下,現代的戲劇可以用很多手法來吸引觀眾,豐富自身。對遺產的傳承必須是活態的傳承,只有在市場上取得成功,才說明這個遺產在現代獲得了生機。同時,還要要有開放的姿態,吸引專家學者共同參與,一起實踐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