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鎮[甘肅秦安縣]

蓮花鎮古名蓮花城,是一座有著古老歷史的文化名城。 “華胥”就是扶渠,是蓮花的古稱。 蓮花峰,舊稱“三台堡”,雄踞於蓮花終南山。

蓮花鎮,位於秦安縣東北45公里清水河下游,地處秦安、莊浪、靜寧三縣交界處,是古“絲綢之路”進入甘肅的第二重鎮;元明清時期為“東西大道”和“南北大道”的交匯處,有“旱碼頭”之美稱。明代蓮花鎮位居全縣四大鎮之首,清居八大鎮之首,如今除興國鎮外是鄉村第一大鎮。

蓮花鎮古名蓮花城,是一座有著古老歷史的文化名城。

話說“蓮花”

綱鑑易知錄》中云:伏羲氏太昊之母居於華胥之諸,而生帝。“華胥”就是扶渠,是蓮花的古稱。這個地方現在甘肅省成紀,它的北面至今還有個蓮花城。

《神話考古》(陸思賢著)中云:華、花一字,華胥應是遠古民族或部落的女酋長。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中云:太昊包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生庖犧於成紀。

可見,“華胥”有兩種說法。一為伏羲之母,人名;一為伏羲之母居住的地方,地名。《中華詞典》對“胥”的古義解釋是:小官吏:~吏。里~(一里之長)。鈔~(管抄寫的小官)。又參照“‘華胥’就是扶渠,是蓮花的古稱。”之說,可見,“華胥”在古人的心中是花中之冠、人中之王。蓮花,又名芙蓉,古稱扶渠(芙蕖),是聖潔高雅之花,故有“一朵蓮花一淨土,一葉菩提一如來。”之言。從而可以說,不管是以“華胥”為地名,還是為人名,都是古代人們由花賦予部落酋長的崇敬之心,表現出人們的愛戴之意。故伏羲之母“居於華胥”還是她“名曰華胥”,這個無需定說,但“華胥”(蓮花)象徵地位之高、能力之大近乎神靈的這種意識卻在古人心中日趨明顯,從而在生活中逐漸成型定論。

這一點還與古代人們的生殖崇拜有關。郭沫若在《釋祖妣》一文中認為,花朵乃是女陰的象徵。崇祀植物是古人生殖崇拜的一種表現。《山海經與世界文化之謎》(宮玉海著)中言:華夏民族的先祖都與“華”(即花)有關係……花對於華夏民族生成及信仰有密切關係。在寧夏賀蘭山岩畫圖騰中,植物花圖形只蓮花一種,由花冠、花托、或花梗組成,花瓣3至5瓣,下有托葉。可見古代人們為了求得“種”的繁衍與昌盛,擴大人類自身的生產,便產生了熾熱的生殖崇拜。而這種崇拜主要就是對花——蓮花的崇拜。

甘肅省成紀,就是今天水市秦安縣一帶,人祖伏羲降生於此,這已有多種史料辨明,現在無所爭議。伏羲之母“居於華胥之諸,而生帝”;《山海經與世界文化之謎》中也言:黃帝的兒子玄囂,即青陽氏少昊(五帝之一),其母夢大星如虹降於華諸而生;“華諸”也就是華胥之諸。可見古成紀地域中確實有以“華胥”(蓮花)為名的古地名。

“它的北面至今還有個蓮花城”,而蓮花鎮就位於秦安縣東北,邊緣又沒有相同的地名,故以上所指“蓮花城”就是今蓮花鎮無疑。

由此可見,“蓮花” 城名的誕生,是當時“民知有母而不知有父”(《商君書·開塞》)的母系社會人們對部落酋長的感生之念中賦予的地名,表現出人們對部落酋長作為神靈般的感恩和崇敬之心,當然也和古代人們熾熱的生殖崇拜意識有密切關係。

這和傳說中城名的來歷一脈相承,《秦安史話》中言:相傳在荒古時期,清水河谷是與救護伏羲的葫蘆河區均為水域,在與水洛(今莊浪)水交匯處盛開著一朵碩大的白蓮花。當水少域竭時,蓮花乾枯,遂成為一朵酷似蓮花形狀的城堡即蓮花堡。城名便由此而來。

《略陽川八千年歷史人文概覽》中言:相傳在很早以前,青龍山(即北山)之巔有一古台(池),沿山脊引東來之水,培成盛開的蓮花,自此聞名遐邇,蓮花一名便由此而來。

蓮花峰

蓮花峰,舊稱“三台堡”,雄踞於蓮花終南山。郭令儀(教師,秦安蓮花人,百歲老人,以書法見長,曾為縣政協第一、二、三屆委員。)有一詩曰:

蓮花寺觀古高峰,水抱山環一望中。宋將帥舸過此境,象形命名蓮花峰。

此詩道出了“蓮花峰”一名的由來,為宋代宋將之見,距今有800多年的歷史。“蓮峰疊青”屬現秦安八景之一。故有一聯曰:蓮峰屬八景,古寺基三台。

古寺之古首先要追溯到蓮花峰供奉的觀世音菩薩佛像。這樽佛像相傳是蓮花姓田的麥客在陝西割麥時,菩薩託夢而從紫金山偷著背回來的,來時還有前面晴日後邊雨的傳說。因是田麥客背來,故初建寺廟名叫田家寺,原址在今蓮花中心國小所在地。1927年在擴建國小時掘得一石碑,長約三尺,寬約二尺,中間刻有“隋開皇八年重建”字樣,可見,田家寺建於隋朝開皇八年(588)以前,距今1500多年,歷史久遠,幾毀幾建。菩薩像一直受著民眾的敬奉與保護,解放前夕,人們把菩薩像搬上三台堡(也就是蓮花峰)重建,故有“基三台”之說。在蓮花峰寺廟中,不僅有年代久遠的觀音檀木佛像,還有兩根八卦石柱,是建原田家寺時人們破土發現的,現立在山門兩側,都為隋開皇八年之前遺物。

蓮花峰,真可謂靈山古寺,千年古剎也!

現在的蓮花峰經河水的千年沖刷更顯挺拔高聳,懸崖峭壁之上修建著寺院廟宇,古樸典雅的亭台樓閣直插天際,五顏六色的彩旗隨風飄揚。寺廟正殿供著觀音的檀木像,小巧玲瓏卻精緻至極,絕妙的雕刻技藝不得不令人為之讚嘆! 院內是翠竹聖蓮,古柏蒼松,有厚德載物之氣,海納百川之相。

每逢廟會之日,蓮花峰香菸繚繞,磬聲悠悠。善男信女,遷客遊子,絡繹不絕;四處鄰人,穿紅戴綠,攜幼扶老,熱鬧非凡。若在微風輕拂的夜晚,亭台樓閣上鑲嵌的燈光閃爍,繽紛璀璨,仰望如燦燦星斗,讓蓮花堡如仙宮神殿,而腳下的小鎮已是萬家燈火,人們就在這樣的夢與幻中安息。“雲涌蓮台出天上,風送鐘磬落人間。”落入人間的不僅是這晨鐘暮鼓之聲,更是一片靜謐詳和之氣。

若站在蓮花峰之巔,蓮花鎮則會盡收眼底。秦隆公路從南山盤旋而下,把鎮一分為二,蔡蓮公路直通大地灣古遺址街亭古戰場。樓房與農舍相間的小鎮建築黑白相襯,滿山遍川金黃的油菜花或綠油油的麥田清香撲鼻,顯得飽經滄桑但又老當益壯的清水河由南北二山護送直涌而來。這沉默的河床記憶著多少古老的往事啊,真可謂“上觀千古景,下看一煙村。”如則遇新雨過後,雲捲雲舒,寶剎磬鐘,裊裊炊煙,把酒臨風,定會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其喜洋洋者也!

蓮花屯玉

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胡纘宗纂修的《秦安志》中,將秦安的八處景觀、十處名勝分別列為“八觀”和“十詠”,而“蓮花屯玉”就是明秦安十詠之一。

明志中記載:“新陽、瓦亭、水洛、略陽諸水,皆於蓮花西南合流而入縣川,遠望之,一川四水,參差若屯,謂非一都會與。”水洛即莊浪河,略陽即清水河,於蓮花磨門處相匯。新陽、瓦亭水現已乾涸,讓人憾矣!

若是春色飄臨,幾水潺潺相擁,如別後重逢的呢喃,歡快騰躍而入縣川。河邊芳草萋萋,野花斑斕,相互競放,水鳥樂在其中;山腳綠柳翠蔓,蒙絡搖綴,隨風披拂,農人隨意而歇。山半還有幾點人家,雞犬之聲隱約可聞。而平靜的河水清澈如鏡,若美妻嬌子,護田繞綠,緩緩而流。當春光明媚之日,亦或雪天冰地之時,風煙俱盡,天山共色,登高俯瞰,幾河參差若屯,陽光返映,如銀河閃爍,珠玉璀璨。不愧為“蓮花屯玉”之佳景也!

如遇炎夏,驚雷暴雨,水漲潮湧,急湍甚箭,昔日溫文爾雅的河水變得洶湧澎湃,像發怒的雄獅狂吼而來,在交匯處激起丈高巨浪,隆隆作響。臨高山之頂,望猛浪若奔,聽波濤激石,迎山風拂面,讓人心胸開闊,能融山川萬物,目光高遠,能視千里之外!讓人馬上感受到曹操那“志在千里”、“壯心不已”的胸襟與抱負。這種與眾不同的風景和截然不同的感觸,給“蓮花屯玉”另一種別樣的詮釋。

雷祖廟與雷祖廟遺址

在蓮花鎮北面的青龍山頂,築有一個圓形的土堡,堡內建有雷祖廟,廟內有雷祖洞,洞內有雷祖像。洞門有一聯曰:“鷲嶺崔巍招列缺,蓮峰聳崎喚阿香。”說明雷祖廟就是一座地方民眾祈求雷祖減免暴雨雹災,呼喚太平豐收的廟宇。

伏羲相傳就是雷公的兒子。《太平御覽》卷七八引《詩含神霧》中云: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宓羲。《帝王世紀》云:太昊帝庖犧氏,風姓也。母曰華胥。燧人之世,有巨人跡於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於成紀。以上所云“巨人跡於雷澤”就是雷公留下的腳印,華胥在腳印里走過,便懷孕生伏羲於成紀。

隴右文化》中言:成紀,其地在今天水市秦安縣東北的清水河流域。再根據“伏羲氏太昊之母居於華胥之諸,而生帝。‘華胥’就是扶渠,是蓮花的古稱。”(《綱鑑易知錄》中雲)的說法和大地灣文化與伏羲時代基本吻合的事實(大地灣遺址距蓮花不到10公里),就證明了“蓮花鎮是傳說中伏羲氏的誕生地古雷澤”(2005年9月6日《甘肅日報》刊載文章《重新發現民間,守護精神家園》中言,作者成兆文。)

由此斷定,現在的清水河流域蓮花鎮一帶就是伏羲之母華胥居住並生伏羲的地方。這和伏羲是雷公之子而城北有雷祖廟,並廟前有一古池盛開蓮花不謀而合。這和上文“話說蓮花” 完整詮釋了蓮花城名的由來,說明蓮花城有著古老的歷史文化,有著深厚淵遠的古代文明。

雷祖廟遺址和五營的雁掌坪遺址有清水河谷兩奇葩之美稱。遺址高出河床60—80米,東西長約150米,南北寬約70米,總面積達1.05萬平方米。因為該遺址也位於蓮花鎮北面的青龍山上,分布在雷祖廟為中心的山坡兩面及山頂上面,故將這一處齊家文化遺址命名為“雷祖廟遺址”。

文物專家從部分標本考究,確定雷祖廟遺址的年代屬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齊家文化,距今約4000年左右,這說明早在三千多年前,蓮花城就有一定的發展規模。遺址中遺物豐富,遺蹟明顯,有灰層、灰坑、白灰面等;斷崖文化層里均壓著很多陶片,其陶彩有紅褐色、紅色、灰色和夾沙陶。遺址中出土的遺物有細泥紅罐、石斧、石刀、陶紡輪等,從殘陶片上可辨認的器物有陶罐、缽、碗、杯等生活用具多種。表面飾有繩紋、藍紋刻劃紋和蜂窩紋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遺物是一件泥質紅陶罐,高45米,腹部直徑43厘米,罐底直徑16厘米,平底、腹部有6個突起的小鏨和兩個耳朵。腹上部有當時鑽穿用來連線的小孔,整個器物表面飾有粗糙的藍紋。陶質細膩,造型大方獨特,表現出當時人們高超的手工技藝。

雷祖廟遺址1963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的發掘,再次證明了蓮花城是一座有著古老歷史文化的名城。

千年的陶罐啊,你多像一位千年老人,與手中的紅陶泥微笑對視!你定格成母親勞作的姿勢坐在北山之巔,記憶著蓮花一路走來的足跡,吮吸著蓮花春華秋實的芬芳!她——一朵蓮花,幸福地開在你的膝下……

清水河奔流不息,傳承千載文明,滋養千年蓮花古城。此地乃華胥生羲雷澤,絲綢古道重鎮。南北兩山對峙,若抱若合,乃關隴咽喉,兵家要地。蓮花峰靈山寶剎,雷祖廟遺址奇葩。蓮花屯玉,銀蛇星漢;千山競秀,萬壑爭流。綠樹掩映,農家煙村;土地肥沃,麥田成畦。風起雲湧矣,蔚為大觀焉!

2005年8月23日,由甘肅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會舉辦的“民情民風與隴右文化”學術研討會在秦安蓮花鎮舉行。“在一個鄉鎮地方舉辦省級學術研討會,可謂開創了歷史的先河。” (甘肅日報刊載此訊息時言)蓮花古鎮,萬人沸騰!千年文化,舉世矚目!

蓮花城,可謂一朵古老的芙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