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莊科山青水秀,植被繁茂,空氣清新,被人譽為人間仙境、世外桃源。而古人也很早就將大莊科作為修身養性、成仙得道的理想去處。至今大莊科地區仍然流傳著很多八仙的傳說,並認為八仙之一的漢鍾離的故里在大莊科鄉漢家川村,而且還有八仙廟、漢家川、慈母川等很多仙跡。而蓮花山下的八仙廟尤為著名,海拔只有1005 米的蓮花山也因此變成了“仙山”。
蓮花山八仙廟平面為三合院布局,坐東向西,現存山門1 間,正殿1 間,正殿南北耳房各1 間,南北配殿各2 間,總建築面積75 平方米,占地面積168 平方米。八仙廟的耳房、配殿均為木結構建築,但正殿卻十分特別。正殿分為上下兩層,下層由花崗岩條石砌築而成,面闊3.7 米,進深3.1 米,正面有一石砌券
門,門上鑲嵌一塊黑色石匾,匾上有楷體陰刻“會仙台”三字。殿內供奉玉皇大帝坐像。石砌殿宇的上層為一小間磚木結構殿宇,從現存遺蹟分析,“會仙台”二層建築應比現存建築高大,規格應與第一層相仿,現存建築為後代復建。南北配殿據說原供奉有八仙。
八仙有上、中、下之分,而民間廣泛流傳的八仙是明代以後成型的中八仙,即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仙傳說與道教有著深厚的
淵源,道教中的重要流派全真教就有王重陽“遇仙創教”一說,據說所遇仙人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和漢鍾離。而且還將漢鍾離列入道教北五祖之一。其中全真教的重要支派“真大道”五祖酈希成就曾在延慶劉斌堡鄉大觀頭村附近建有太玄道宮,作為其傳教的道場。
八仙中的漢鍾離傳說姓鍾離,名權,字雲房,號正陽子,出生年代和籍貫說法眾多。一說是漢代鹹陽(西安)人,一說是燕台(即北京地區)人。因其鍾離姓氏,有人就將其與楚漢相爭時項羽手下最勇猛的大將鍾離昧聯繫在一起,還有的說他的原型是東漢大將,所以稱作漢鍾離。其實東漢沒有鍾離權這樣一位將軍。甚至還有人說漢鍾離是唐朝人。傳說他少工文學,尤喜草聖,身長八尺,官至大將軍。後因兵敗入終南山,遇東華帝君授以至道。乃隱於晉州羊角山。而大莊科地區則傳說漢鍾離是大莊科漢家川人。而且還傳說他成仙后與母親辭別的地點就是今天的慈母川。
明清時期,道教逐漸走向衰落。清代統治者對道教缺乏信仰和了解,為籠絡漢人,政治上也利用道教,但由於當時道教和民間秘密宗教、秘密會社的關係密切,故對道教嚴加防範。尤其是乾隆皇帝對道教採取了特別嚴厲限制的方針,規定張天師只許稱正一真人,並將其品級由二品降為五品。但是,雍正皇帝和慈禧太后為求長生不老,曾常與道士來往,道教也曾藉機一度繁榮。全真教在明代默默無聞,入清以後,全真龍門派的教義迎合了當時統治者的思想,起到了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得到了一定發展。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白雲觀一直延續著它的主導地位。蓮花山距離北京不遠,其優雅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合道教修身養性的需要,建廟修煉很是自然,八仙廟也正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八仙的傳說使蓮花山充滿了神秘色彩,漢鍾離的仙跡也讓八仙廟多多少少有些奇異。大莊科地區與八仙有關的傳說、地名、古蹟等,不僅是中國北方明清時期道教與民間信仰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縮影,也是延慶地區民間文化形成和發展的有力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