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宮
唐宮名
蓬萊宮,唐宮名。在陝西省長安縣東。原名大明宮,高宗時改為蓬萊宮。唐杜甫《莫相疑行》:“憶獻三賦蓬萊宮,自怪一日聲烜赫。”該宮始建於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是唐太宗為其父李淵消暑而建。初名永安宮,後曾多次擴建,幾度易名。
貞觀九年(公元635年)改名大明宮,龍朔二年(公元662年)高宗李治又更名為蓬萊宮。其名稱可能起源於“如山之壽則曰蓬萊,如日之升,則曰大明”。龍朔三年(公元663年)四月,高宗由太極宮(又名西內)遷入蓬萊宮居住聽政。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武則天又恢復了大明宮名稱。自高宗後成為唐代帝王在長安居住和聽政的主要場所。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昭宗乾寧三年(公元896年)兩罹兵火,遂成廢墟。
仙人所居之宮
指仙人所居之宮。唐白居易《長恨歌》:“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明李夢陽 《上元訪杜鍊師》詩:“馬前兩兩侍玉女,別館多在蓬萊宮 。”安溪蓬萊宮
蓬萊宮,坐落於蓬萊鎮聯盟村彭圩街尾,內供奉福德正神,俗稱“土地公”。相傳始建於民國期間,20世紀60年代被拆毀。1990年重建,建築面積約15平方米,簡約古樸。有聯曰:“蓬島為屏鍾福地;萊峰拱峙顯尊神。”每年農曆二月初二為“土地公”聖誕日。植物名
中文名 : 蓬萊宮異名或俗名 : 無
科別 : 仙人掌 ( Cactaceae )
原生地 : 墨西哥 - 南下加利福尼亞州Southern tip of Baja California (Mexico)
CITES 保護等級 : 2
外觀 : 長成後呈叢生(年輕個體大多單株),成株球體直徑約5cm,高可長至12cm。
疣粒 : 較大,表皮有銀綠(灰綠)色的感覺。在疣粒的腋部有少許的細毛。
稜數 : 無
刺:每個刺座的輻射狀刺為9-15支,刺長12mm,非常均勻分布伸展,於成熟的個體上這些刺粗壯而平滑,而在幼苗則為10-11支羽狀的刺;中刺數量為1支(偶爾出現2-3支)末端帶鉤,刺的前半部為白色,後半部為棕黑色。
花 : 多花性,花為鮮艷的玫瑰紅或深粉紅,直徑約2.5-4cm.,由疣粒間長出花芽,開花位置多在接近頂部附近。花瓣呈尖予狀,柱頭淺綠色末端裂為6條線狀結構。雄蕊數量眾多,比花柱短,垂直地豎立在花柱周圍,花粉呈鉻黃色。開花季節為春至秋季。
栽培 : 本種體質強健,不畏烈日,喜排水良好之介質,排水不良將導致爛根。
根不深,不使用過深之花盆. 春至秋季為生長季, 冬季可減少給水,保持少許水份,乾燥過久及濕冷過久均會讓植株喪失根部。於生長季可施肥加速成長以及開花,秋季應避免施肥。若日照不足,植株過於多汁常導致冬天易於爛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