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社鎮

蒼社鎮位於寧強縣西北角,與甘肅省康縣、本省略陽縣毗鄰。全鎮面積70.09平方公里,轄火烽埡、蒼社溝、廟溝、楊家壩、紅石溝5個村,共3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400人,境內海拔700——1800米,崇山峻岭,森林廣闊。陽兩公路(陽平關-蒼社-康縣兩河)過境19公里。主產玉米、小麥、豆類和馬鈴薯,土特產有木耳、天麻、杜仲、生漆、水東瓜等,尤以木耳著稱,年產四五萬公斤,被譽為“木耳之鄉”。畜牧產業發達,牛、羊養殖發展勢頭強勁。礦產資源豐富,以火烽埡金礦、楊家壩銅礦、紅河石鐵礦最為著名。

概況

蒼社鎮位於寧強縣西北角,與甘肅省康縣、本省略陽縣毗鄰。總人口4400人,境內海拔700——1800米,崇山峻岭,森林廣闊,最高處乾樹埡海拔1797米。陽兩公路(陽平關-蒼社-康縣兩河)過境19公里。

農業

主產玉米、小麥、豆類和馬鈴薯,土特產有木耳、天麻、杜仲、生漆、水東瓜等,尤以木耳著稱,年產四五萬公斤,被譽為“木耳之鄉”。畜牧產業發達,牛、羊養殖發展勢頭強勁。礦產資源豐富,以火烽埡金礦、楊家壩銅礦、紅河石鐵礦最為著名。蒼社鎮地處陝甘邊貿區,經濟發展迅速,交通運輸便利,隨著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已建成中型農貿市場支撐起寧、略、康3縣7個鄉鎮農村經濟貿易,間2日逢集。

沿革

蒼社鎮位於寧強縣西北部,清河上游。轄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蒼社溝村,東南距縣城39.3千米。陽(平關)兩(河口)公路過境。
1950年設蒼社鄉,1959年改為陽平關公社蒼社管理區。1961年設立公社,1984年改蒼社鄉,屬陽平關區。1992年末,蒼社鄉地標北緯32°58′-33°04′/東經105°53′-106°00′,面積70.09平方千米,人口4375人,鄉政府駐蒼社溝街,轄蒼社溝(原蒼興大隊)、火峰埡(原全心大隊)、楊家壩(原六聯大隊)、莊子河(原同盟大隊)、紅石河(原民福大隊)、廟溝6村,2011年改為蒼社鎮。

區劃

全鎮面積70.09平方公里,轄火烽埡、蒼社溝、廟溝、楊家壩、紅石溝5個村,共38個村民小組。

經濟

1993年末,全鎮6個村41個組,911戶,4300人,工農業總產值476萬元,其中企業產值79.5萬元,糧食生產1780噸,油料15噸,人均純收入415元。2002年末,全鎮5個村38個組,1042戶、4400人,工農業總產值957萬元,其中企業總產值204萬元,糧食生產1700噸,油料25噸,人均純收入1107元。

氣候

境內海拔700——1800米,崇山峻岭,森林廣闊,雨量充沛,空氣濕潤,屬暖溫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度。

交通

“陽兩”公路(陽平關—蒼社-兩河)過境19公里,交通較為便利。

鄉鎮建設

蒼社鎮堅持搶抓西部開發、扶貧開發等政策機遇,多渠道、多門路積極爭取項目資金,以水、電、路、通訊為主,地方面貌大為改善。架設了太陽嶺至蒼社高壓線路,完成了“蒼兩”公路硬化工程和廟溝村通達工程,建成了移動通訊基站2處、“天漢通”機站1處;完善了蒼社鎮集貿市場建設,新修了鎮政府辦公大樓,改善了機關幹部的辦公條件;實施了45口農村戶用沼氣池項目建設,極大地改善了部分農戶的生活環境;完成了楊家壩、廟溝人畜安全飲水工程,解決了90多戶320餘人及70多頭大家畜飲水難的問題;累計投入扶貧資金75萬元,完成蒼社溝和廟溝重點村建設;投入13萬元建成村級組織活動場所2處。

醫療教育

該鎮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90%以上的教師達到了規定的學歷標準。2006年撤併布點取消了國中班,現有鎮中心國小1所,村小5所,共有學生417人,教職工23人。全面落實了“兩免一補”,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對鎮中心國小現有校舍進行了改建及教學點的排危工作。並為中心國小和各村小配備了現代遠程教育設施。鎮衛生院的內設功能配置進一步增強,投入資金21萬元新建了住院大樓,增配了檢查設備,醫療條件逐步得到改善。紮實做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作,解決了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總計為143人辦理了補償手續,補償金額達79185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