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撤

秦國當時是中國西南部一個文化落後的國家,但國王很謙虛,經常用外國長於治國的布衣為相(即所謂客卿)。有天秦王請外國人蒯撤進宮,聽他講治國之道。蒯撤開始給他講王道(用仁義之道治國)的道理,教他如何愛護人民,“君輕,民貴”、“社稷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國王聽不進,聽著聽著打起磕睡來。蒯撤看秦王打磕睡了心中暗喜,改講“霸道”。中國的“霸道”很象歐洲名著“君王論”中的理論。這套理論強調普遍人民不懂治國興邦的權術,公眾輿論往往喜歡對治國興邦不利的政策,所以國王必須不擇手段地玩弄權術、會講假話、耍陰謀,對小民要“威之以法(這裡的法是指對不服從當局施以嚴苛的處罰),法行則知恩”。秦王聽後大喜,馬上重用蒯撤為宰相。
蒯撤為相後,一天一個他養的外國食客來看他,告訴他他離死期不遠。他聽後大驚,問為什麼他會死。此人問蒯撤,秦國歷史上客卿宰相都是怎么死的。蒯撤一一回答:這些客卿宰相都是在改革成功時得罪了貴族保守派,國王一去世,新國王在保守派的壓力下就將他們處死。蒯撤回答完這些問題,不寒而慄。忙問食客:他應該怎么辦。食客告訴他,應該“急流勇退”。在他推行新政最成功、權勢最大時,就應該退出政治,將自己的權位讓給一個可以執行自己的政策的人,而自己去過悠閒的享樂生活。蒯撤採納了他的意見,在其權勢最盛時,向秦王推薦這位食客接其位,自己退出政治去過他的安樂日子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