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基本概況
江口蒜溪景區位於江口鎮東北部東方紅水庫下游,涉及莆江、大東、東大、官莊、上後、頂坡、園頂、園下7個村莊,總面積2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519人,在外華僑人數23500多人,老華僑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新華僑目前已經遍布世界各地及港、澳、台。
蒜溪景區依託7個村莊的資源優勢,將以生態農業、文化體育、鄉村旅遊為主題,打造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綜合旅遊區。蒜溪綜合旅遊項目規劃總面積27平方公里,分為山林生態涵養區、濱水茶園觀光區、鄉村旅遊綜合區、民俗文化遊覽區、田園農耕體驗區、設施配套服務區等6個片區建設,總投資6億。
交通條件
景區域交通較便利,距涵江區中心約15公里,距莆田市中心約29公里,距福清市中心32公里,距瀋海高速涵江出口8公里,距莆炎高速江口出口2公里,距福廈高鐵涵江站3公里。景區旅遊交通網路相對完善,G324國道由景區南部穿過,省道202(快速路江厝路)東西向橫穿景區中部,片區主要道路東官路、頂後路直接連線G324國道。
乘車自駕
導航目的地:江口蒜溪生態公園(或:乘坐202/252到江口站下,換乘232到東大村下,步行約200米即到)
旅遊資源
片區旅遊資源豐富,自然景觀優美,人文底蘊深厚,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相互交融:有特色鮮明的南洋風格建築、莆仙風格建築、清代建築;成片成片的農耕園、火龍果園、百香果園、葡萄莊園;連綿起伏的大帽山、小帽山、蒜嶺等山脈;蜿蜒而過的蒜溪、萩蘆溪;碧波蕩漾的東方紅水庫;歷史悠久的鼓峰寺、青峰亭、碧峰寺;文化深厚的迎仙橋遺址、福莆古驛道、朱熹草堂。 蒜溪·南洋樓。
蒜溪·南洋樓
文德樓,始建於1932年,系姚文德(1886-1958)及其五位兄弟所建。
姚萬豐大厝,俗稱“五哥六角亭”,始建於1926年,期間經歷了兩次翻建。
厝利樓,始建於1936年,系郭厝利(1888-1958)所建。
姚豐隆大厝,俗稱百二十間,建造於1926年,系由姚豐隆(1874-1956)及其三個兄弟所建。
蒜溪螢火蟲
現在的夏天已經難得一見螢火蟲了。
蒜溪大佛
蒜溪大佛位於官莊村
蒜溪鐵索橋
蒜溪鐵索橋位於東大村
基礎資源
片區7個村莊,均為莆田市“幸福家園”建設試點村,其中,東大、大東、上後等3個村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官莊村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片區各村經過多年的示範、試點建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已為片區發展旅遊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發展思路
(一)因地制宜,突出蒜溪魅力
片區內7個村連成一片,因遠離喧鬧的城鎮,故彰顯出寧靜的優雅。片區依山畔水的村落、古寺晨鐘的迴繞、千畝果園的壯觀、百間古居的震憾,這一處處、一幕幕無需打造的自然風景,為片區內的生態環境錦上添花、為生態鄉村旅遊事業的發展提供豐富的資源。
(二)注重開發,突出文化和產業
把文化因子和產業因素注入蒜溪,促進傳統農業向休閒農業發展,培植生態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產業發展
蒜溪片區依託7個村莊的資源優勢,將以生態農業、文化體育、鄉村旅遊為主題,打造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綜合旅遊區。蒜溪綜合旅遊項目規劃總面積27平方公里,分為山林生態涵養區、濱水茶園觀光區、鄉村旅遊綜合區、民俗文化遊覽區、田園農耕體驗區、設施配套服務區等6個片區建設,總投資6億。
一村一品
蒜溪以“山體—村莊—農田—溪流”為媒,巧妙運用片區內的豐富自然文化資源,打造“小橋、流水、人家”意蘊的特色村落景致。官莊—天然水上樂園,東大-—南洋特色古民居群,大東—田野農耕園,上後—傳統特色民居群,頂坡—葡萄莊園,園頂—風情桃花島,園下—清代古民居。
《蒜溪》
劉克莊(1187年-1269年),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後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於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詩詞正文
日爍千山草樹然,海鄉極目少炊煙。
蒜溪一脈涓涓水,只綠庵西數丈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