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通

蒙古通

《蒙古通》是由郭雨橋所著,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圖書信息

作 者:郭雨橋 著 叢 書 名:出

版 社: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ISBN:9787538015362 出版時間:2007-08-01 版 次:1 頁 數:339 裝 幀:平裝 開 本:所屬分類:圖書 > 旅遊 > 國外游

內容簡介

《蒙古通》一書,是作者用通俗流暢的筆觸,系統展示蒙古族生活習俗的文化讀物。內容包括族源、誕辰、婚禮、葬禮、節日、信仰、居住、飲食、服飾、畜牧、狩獵、交通等十二個方面。涵蓋了我國內蒙古、新疆以及蒙古國大部分蒙古地區,是迄今為止最為詳備的蒙古風俗實錄。材料點面結合、詳略有致、翔實可靠,具有科學和學術的品格;注重文字生動和布局章法,穿插了不少趣話、歌謠和祝讚詞,具有審美和文學的品格;關照古人和今人對民俗事象的看法,融進了不少獨到的個人見解和分析,具有思辨的品格。作品融文學性、資料性、趣味性為一體,是一部了解蒙古族民間文化的百科,對於普查和搶救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要意義。
蒙古是東胡的一支。公元七世紀,“蒙兀室韋”一詞,開始見之於《唐書》。內蒙古呼倫貝爾盟的額爾古納河一帶,就是蒙古人的發祥地。那裡有一個小鎮,現在還稱之為室韋。到公元九世紀,陸續遷到現在蒙古國的三河流域(斡難河――鄂嫩河、土拉河――圖勒河、克魯倫河)。三河之源的不兒罕山,就是成吉思汗家族的故鄉。關於蒙古族的來源,現在學者們有三種意見,一種是匈奴說,一種是東胡說,一種是鮮卑說,因為鮮卑就是東胡的一支,所以也可以看作是兩種意見。蒙古國的學者大多持第一種意見,我國的學者大多持第二種意見。至於蒙古一詞到底是什麼意思,現在也有三四種說法。在介紹這些說法之前,我想把漢語音譯蒙古地名、人名的不足之處說一下。漢語屬於漢藏語系,蒙古語屬於阿爾泰語系,漢人往往聽不清蒙古人的全部發音。比如蒙古,實際上蒙古人的說法一直是“蒙古勒”,漢人卻一直寫作“蒙古”。還有“蒙兀”的叫法,實際上也是蒙古的意思。這是由於古文書寫中常常省去左面的兩點,或者由於方音把GU 說成HU造成的。至於對蒙古一詞的含義解釋,比較普遍的有:
一,蒙古就是蒙和嘎勒(монх гал)的意思,就是蒙古人最尊重的“長生天”(монх)與“火”(гал)的合寫。
二, 蒙古就是蒙高勒(мон гол)的意思,就是正中心或者骨幹。
三,蒙古是“我們北方人”的意思。
從成吉思汗上溯二十二代,就是有文字記載的老祖宗孛兒帖赤那與豁埃馬闌勒――蒼狼與白鹿。其實蒼狼不是狼,白鹿也不是鹿。對於蒙古族來說,叫這樣的名字自然不過,就像現在漢族人把自己的孩子稱作老虎、黃牛一樣,只不過可能帶有一些圖騰崇拜的色彩罷了。漢族從自己的民族心理出發,稱呼蒼狼白鹿,往往帶著一種好奇、懼怕和神秘的心理。
成吉思汗誕生以前,蒙古高原有許多使用蒙古語的部落。他們各自為王,互不統屬。又很長時間處於金國的統治之下。金是女真族建立的國家,女真也是遊牧民族。到成吉思汗的曾祖父合不勒汗時代,才有合不勒汗統率合木黑蒙古(全體蒙古)的說法。成吉思汗年輕時代,還受過金國“招討司”之封,他還利用這個職位乾過不少事情。那時候主要的活動舞台,就是現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和蒙古國肯特省、東方省的一些地方。成吉思汗的力量是在後來的戰爭中逐步壯大的,地盤也是在戰爭中開拓的。
1227年,成吉思汗偕同也遂夫人起駕,遠征西夏。他站在哈爾古納穆納山(現在大青山一代)嘴,遙望鄂爾多斯高原,不慎把手中馬鞭失落。隨從要給他撿拾起來,卻被他拒絕。乃降旨曰:蓋此地也,太平江山久居之地,衰落王朝復興之幫。花角金鹿棲息之所,白髮吾翁享樂之鄉。 
他這次出征不太順利,路過阿兒不合圍獵,不妨一群野馬斜沖而來,把他的紅沙馬嚇驚。聖主墜馬受傷,住在一個名叫搠斡兒合惕的地方養傷。阿兒不合(арваг),這個地方如今叫阿兒不斯(арвас),和阿兒不合只有一字之差。搠斡兒合惕(сохор хад),意為盲石,就是現在的阿爾寨石窟。因為這個地方七孔八竅,像盲人的許多瞎眼(搠斡兒),所以漢人才叫它百眼窯 。直到解放初期,這個地方還有野驢。所以這種傳說,可能有些道理。阿爾寨石窟有四個朝代的壁畫,如今已成為旅遊勝地。
成吉思汗這次沒有把西夏攻下來,自己卻病死在六盤山。靈車拉著他的金體,準備落葉歸根,歸葬故土。路過鄂爾多斯,靈車陷進泥淖,八十一頭牛都拉不出來。部下想到他生前說過的話和吟過的詩,就把他的衣冠留下幾件,又祈禱老半天,靈車才重新啟動。鄂爾多斯人把他的衣冠供奉起來,變成了八白室,這就是現在的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死後,幼子拖雷監國。二年後他遵從成吉思汗的遺願,召集忽里台(會議хуралтай),推舉窩闊台(成吉思汗三子)繼位。窩闊台死後,其子貴由汗即位。貴由死後,皇位轉到托雷長子蒙哥汗手裡。從此有元一帶,皇帝寶座一直控制在拖雷後代手裡。
忽必烈是蒙哥汗的弟弟,拖雷的次子,他還有個三弟叫旭烈兀,四弟叫阿里不哥。他們兄弟四人的母親,就是王汗的侄女莎兒合黑塔泥,也叫額錫哈敦。忽必烈年輕時就有雄才大略,“思大有為於天下”。他建立“漠北藩府”,廣召漢地賢才。蒙哥汗即位後,讓他“總領漠南漢地軍民事”,他在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整頓秩序,試行漢法,取得成效。後來治理關中,政績斐然。為他今後安邦治國,積累了經驗,打下了基礎。蒙哥汗進攻南宋時,他提出了迂迴雲南、後路包抄的戰略,得到蒙哥汗的採納。於是蒙哥汗讓幼弟阿里不哥留守首都哈拉和林(在今蒙古國),自己親自統帥西路軍進入四川。忽必烈率領東路軍長驅鄂州(今武昌市)。可是正當他來到江北,打算渡江作戰的時候,忽然傳來一個噩耗:他的大哥蒙哥汗在進攻合州(今合川縣)時,不幸中流失而身亡。他的幼弟阿里不哥正在調兵遣將,準備篡奪汗位。在這種情況下,忽必烈經過和心腹策劃,將軍隊交付手下,自己輕裝簡從,趕回燕京(今北京)。早在三年以前,他就命令劉秉忠在今內蒙古正藍旗建立一座宮城,定名開平府。也不知道是歷史的巧合,還是蓄謀已久,反正開平府成了他繼承皇位的地方。“開平開汗業,問此地,是耶非?”他在宗王和部分漢臣的擁戴之下,強先一步,繼承了汗位。阿里不哥聽說以後,也在哈拉和林宣布稱汗。然後兵分兩路,進攻忽必烈。兄弟倆經過四年的角逐,阿里不哥戰敗投降。1271年忽必烈採用《易經》上“大哉乾元”之意,宣布建“大元”國號,這就是元朝的來歷。建元以後,忽必烈命令大將伯顏為統帥,進攻江南。當時南宋小兒民謠說“百雁過,江難破”,世人不知其意,以為雁過的時候可能出事。事後大夢方醒,才知道百雁就是伯顏。伯顏本是巴林人,既是元世祖的開國元勛,又是元成宗上台的有力靠山。文韜武略兼備,影響所及兩帝。他自賦漢詩寫道:“劍指青山山欲裂,馬飲長江江欲竭。精兵百萬下江南,干戈不染生靈血。”過去人們寫蒙古歷史,動不動就說汗王屠城,其實文明交戰的例子也不勝枚舉。
忽必烈活了八十歲,死於大都(今北京)。縱觀中國歷史,最大的疆域就在元朝時期。而元朝的疆域,恰恰是一個少數民族的偉人開闢的。
元朝從忽必烈算起,凡經十一帝。最後一個皇帝叫妥歡帖木爾――元順帝。中國曆朝歷代,都是開國皇帝與末代皇帝故事多,中間的人們連名字也記不住。元順帝是個怪才,精於製造器具和詩文。可惜生不逢時,趕上元朝衰敗時節。他也識得時務,1368年朱元璋攻入大都(今內蒙古正藍旗),遣使送信招降的時候,他還浪漫氣質地寫了一首詩作為答覆:“信知海內歸明主,且喜江南有俊才。歸去誠心叮嚀說,春風先到鳳凰台。”自己來到應昌城(在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境內),大造巨型龍舟,泛舟達里湖,教習他的《十六天魔舞》去了。這種超脫與瀟灑,並不能阻止武器的批判。明軍很快攻入應昌城,元順帝長子愛猷識里達臘偕同數十騎,逃往漠北哈拉和林,於1731年繼承汗位,這就是歷史上的北元。中國歷史上的又一個南北朝開始了,最後與明朝同為大清王朝所滅。這是後話。
·查看全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