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島[葫蘆島市下轄半島]

葫蘆島[葫蘆島市下轄半島]

葫蘆島半島位於遼寧省葫蘆島市龍港區,在錦州西南65公里處,遼東灣西岸,東經120°56′~121°03′,北緯40°43′~40°45′之間,全區面積66.7平方千米,是一個三面環水,一面連通陸地的半島。西北部與葫蘆島市獨樹溝鄉接壤,西部與葫蘆島市錦郊街道為鄰,西南與興城市雙樹鄉東窯站村隔灘向望。全島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尾大頭小,南端外部峻峭而稍突出,中部磬折處稍狹,形似葫蘆,為葫蘆島市城市名字來源。

歷史沿革

很早以前,此島荒無人煙。到清雍正年間,從河北、山東來了一批移民到此落戶,隸屬錦縣。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置錦西廳,葫蘆島屬錦西廳管轄。

1911年(民國二年),將錦西廳改錦西縣,本地區隸屬錦西縣。

1920年(民國九年)錦西縣置區保制,葫蘆島屬第五區(連山)第五保(玉皇閣)管轄。

1922年~1929年屬第八區。

1934年(偽康德元年)12月,錦西重新組成屯牌,葫蘆島屬第一區(連山)管轄。

1945年8月~11月,葫蘆島屬第一區。

1946年春~1948年秋,國民黨時期,葫蘆島屬中華鎮(連山)管轄。

1948年11月,葫蘆島獲得解放,建立人民政權。

1949年~1950年8月,葫蘆島屬錦西縣城廂區管轄。

1950年9月~1951年2月,葫蘆島屬錦西縣海防區管轄。

1951年3月~1956年6月,葫蘆島屬錦西縣第九區管轄。

1956年7月~1957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葫蘆島市,下轄錦西、馬仗房、楊家杖子3個區。

1957年6月~1958年9月,將葫蘆島市撤銷,改為馬仗房區(鎮),屬錦西縣管轄。

1958年9月~1961年3月,實行人民公社化,將馬仗房鎮與稻池鄉合併,成立紅旗人民公社、葫蘆島人民公社、馬仗房人民公社,屬錦西縣管轄。

1961年4月~1969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葫蘆島區,屬錦州市管轄。

1969年12月~1982年12月,撤銷葫蘆島區,改建葫蘆島鎮,屬錦西縣管轄。

1983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將葫蘆島鎮與稻池鄉(含8個村)合併,成立葫蘆島區,屬錦州市管轄。

1989年,錦西縣劃歸升格後為錦西市。

1994年,錦西市更名為葫蘆島市,葫蘆島區更名為龍港區。 葫蘆島屬龍港區管轄。

地理位置

葫蘆島位於遼寧省葫蘆島市龍港區,在錦州西南65公里處,遼東灣西岸,東經120°56′~121°03′,北緯40°43′~40°45′之間,全區面積66.7平方千米,是一個三面環水,一面連通陸地的半島。西北部與葫蘆島市獨樹溝鄉接壤,西部與葫蘆島市錦郊街道為鄰,西南與興城市雙樹鄉東窯站村隔灘相望。

行政區劃

本區域屬龍港區,龍港區轄10個街道:葫蘆島街道、東街道、西街道、望海寺街道、龍灣街道、濱海街道、雙龍街道、玉皇街道、連灣街道、北港街道。

龍港區行政區劃一覽
鄉鎮下轄區
東街道大世界社區、嶺東社區、集貿社區、鋅小社區、東山社區、小仙溝社區
西街道鋅園社區、建南社區、果園社區、鋅興社區、街興社區、南山社區、新開社區、西山社區、鐵西社區、建北社區、小街社區、宏業社區
葫蘆島街道西山社區、漁民村社區、海灘樓社區
雙龍街道海龍社區、海虹社區、海霞社區、海棠社區、海燕社區、海鷗社區、郝屯社區、曹屯社區
望海寺街道濱海社區、文化社區、象山社區、共建社區、百萬莊社區、望海社區、仙山社區
濱海街道龍灣花園社區、翠海花園社區、怡園山莊社區、望海花園社區、申海社區、岔溝新村社區
龍灣街道新興社區、騰飛社區、朝暉社區、新風社區、希望社區、綏電社區
玉皇街道海興社區、海翔社區、海飛社區、書芳苑社區、船園社區、奧園社區、玉興社區、文興社區、凱鏇社區、興盛社區、玉皇閣村
連灣街道都市花園社區、荒地、茨山、齊屯、躍進
北港街道白馬石、笊笠頭、牛營村、東營村、稻池

自然條件

地形

全島地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而伸入海中,馬仗房以東部分長7.8公里,尾大頭小,成磬折形,北部內斂,南端外峻而稍突出,中部磬折處稍狹,形似葫蘆,故名葫蘆島。西部與葫蘆島市接壤為平地,東北部為濱海平地,南部為丘陵地。由興城海山山脈延伸葫蘆島內,成為島之脊樑。山巒起伏,有大小山20餘座,海拔在100米以上的有5座。其中以海拔226.9米的鍋底山為最高,還有馬鞍山海拔164米,婁家後山海拔121米,燈籠山海拔123米,孤山海拔124.3米。

河流

連山河 連山河

葫蘆島境內有河流3條,均屬季節性小河,雨季時河內水多,乾旱季節河內只有少量水。島北部有連山河,島南部有五里河、茨山河,均注入連山灣。

連山河:發源於鋼屯鄉青石嶺北麓,流經葫蘆島市北部,稻池鄉北部,流程33.95公里,注入連山灣。是錦州市與葫蘆島市的分界河。

五里河:發源於鋼屯鄉青石嶺南麓,上游名為青水河,流經寺兒堡、靠山屯、高把屯、稻池鄉的玉皇閣,流程36.37公里,注入連山灣。

茨山河:發源於興城市雙樹鄉興北村,流經老和台、楊屯、郝屯、稻池鄉的齊家屯、茨山,東流入海流程20.2公里,注入連山灣。

氣候

葫蘆島雖三面環海,但因屬內海,故仍屬大陸性氣候。春季風大雨少,回暖迅速,氣候乾燥;夏季涼爽,多雨、潮濕;秋季氣溫下降,雨量減少;冬季有風天較冷,但天數不多,降雪量少。因受海洋影響,海陸風比較明顯,氣溫隨季風的轉換而變化。年平均氣溫9.6℃,七八兩月最熱。平均氣溫在24℃以上,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為-7.3℃。無霜期比較長,平均在230天~240天左右。隨季風的轉換,降水變化明顯,年平均降雨量為506.4毫米。冬夏兩季降水量差異懸殊,七、八兩月降水量占全年總量的50%以上,最長連雨天可達9天。一日內最高降雨量極值出現過176毫米。2月份降水最少,平均只有3.5毫米。

區域內霧天的日數不多,平均每年僅有11天,但一年四季(8月份除外),都可能有霧出現,每月出現比較均勻。

風向的季節性變化非常明顯,冬季盛行偏北風;春季偏南風為主要風向;夏季偏南風占優勢;秋季風向多變,一般年份偏北風略多於偏南風,平均風速為4.85米/秒。大風日較多,平均每年可達62天。大風多集中在春、秋兩季,大風日最長可持續5天。

土壤

葫蘆島的土壤可分為:草甸土、棕壤土、鹽化草甸土、棕壤性土和海濱鹽土五類。大致分布:東部海灘一帶為海濱鹽土;北端雖屬海濱,久因河水夾帶泥沙淤積,草木叢生,屬棕壤土;西部與錦郊鄉毗連,為草甸土;中部為鹽化草甸土;南部丘陵地為棕壤性土;西南部與興城市東窯站接壤為棕壤土,極少部分為海濱鹽土;港的背山部分屬棕壤性土。

資源

本地區有耕地面積1.9萬畝。糧食作物以高粱、玉米為主;有少量的穀物、地瓜;經濟作物有大豆、花生、棉花,但數量不多。園田作物,主要有菠菜、韭菜、豆角、茄子、西紅柿、芹菜、辣椒、白菜、黃瓜。此外,還有少量的窩瓜、葫蘆等。

樹木有松、柏、楊、柳、刺槐等,多集中在葫蘆島的西山上,藥材資源豐富,種類繁多。野生動物不多。

葫蘆島地處遼東灣西部,水產品較為豐富。區內有漁民村、望海寺兩處漁場是連山灣水產品重點地區。水產品主要以毛蝦、對蝦、鮁魚、雜魚為主;蟹、貝類為輔。此外,還有少量的青魚、梭魚、黃魚、紅蚶子等。

歷史文化

重慶號起義

重慶號起義 重慶號起義

葫蘆島開發歷史悠久,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早在遼代這裡就被視為軍事屏障。在近代史上,舉世聞名的遼瀋戰役打響以後,蔣介石曾先後兩次來葫蘆島坐鎮指揮。1949年2月,國民黨“重慶號”巡洋艦在上海起義,3月起義官兵在此靠岸,受共產黨領導人賀龍、伍修權的熱烈歡迎。3月29日“重慶號”巡洋艦被國民黨飛機炸沉,為了紀念在起義中犧牲的官兵,在島上修建了烈士墓。

葫蘆島港建設

葫蘆島港 葫蘆島港

葫蘆島港位於葫蘆島。葫蘆島港港口朝南,港闊水深,夏避風浪,冬結微冰,結冰期不過旬日。在營口、秦皇島結冰封口之際,往來葫蘆島的船舶仍能航行自由,是東北天然不凍良港。港入口寬200米,主航道寬90米,可用於商務運輸的萬噸級泊位2個,5千噸級泊位2個。該港北距錦州63公里,西北距市區13公里,西距興城30公里。京瀋鐵路從旁經過,有鐵路專用線直達碼頭前沿,已備有貨場近3萬平方米,儲貨可達3萬噸以上。此港可為大連港分流,可與京瀋公路相銜接。該港在晚清以後才被人重視。

修築葫蘆島港,從清末起歷經4次籌劃,3次興工,初具規模。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東三省總督徐世昌聘請英國工程師秀思,歷時3個月,先後勘測天橋廠、葫蘆島、東窯站、寧遠、菊花島、通姚莊等處,最後選定葫蘆島,制定了築港計畫,預算經費80萬英磅。據此計畫,奏請清廷批准,遂於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任命奉天勸業道黃開文為總辦、秀思為工程師,開工修建。一年後,因辛亥革命爆發,工程中輟,只建成錦西~葫蘆島鐵路一條、防波堤400英尺(約合122米)及其它部分附屬建築。

1917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畫”中提出:“吾擬於中國沿海建九個三等港,自北至南如下:甲、葫蘆島……”。並指出:“葫蘆島將為三等港中之首出者,為熱河及東蒙之良好出路”。還計畫以葫蘆島為起點,修築鐵路4條,民國4年起,國民政府多次核議繼續建港事宜,因諸多原因歷久不決,終因需款太巨而未能舉辦。

1919年秋(民國八年),決定由交通部與奉天省地方當局合辦,各籌資金500萬元,為建商港並開闢商埠之用。1920年國民政府任命周肇祥為葫蘆島商埠督辦,進行第二期築港準備。不久,直奉戰爭爆發,築港又告終止。1922年,直系軍閥控制了北京政權,交通部將前議之築港計畫取消。築港工程又停頓8年之久。

1924年,東三省保全總司令張作霖,利用原有築港設施,建立了東北軍海軍學校(最初叫航警學校)。1929年3月,張學良視察葫蘆島,擬定了第三次築港計畫;1930年3月,由荷蘭治港公司承包著手建港。7月2日舉行了開工典禮,東北長官司令張學良親臨典禮並撰寫了紀念碑文,立了紀念碑。現該碑依然作為遺蹟保留在葫蘆島西山頂上。

“九·一八”事變後,工程再次停頓,1934年(偽滿康德元年)由“滿鐵”復建,至1939年,該港第二、三碼頭及燈塔工程竣工。至抗戰勝利時,完成深水碼頭4道、防波堤2712米,各種建築40餘座,可停泊萬噸級輪船。1934年該港開始商務運輸,葫蘆島至大連之間有定期輪船開航。日本侵略者為掠奪東北資源,曾由該港向日本東京、大阪等地運送煤炭等物資,為了掠奪我國石油,在港口修建了油碼頭,把輸油管線直接修到錦西煉油廠。

國民黨統治時期,利用港口作為打內戰的重要運輸地。遼瀋戰役期間,蔣介石曾兩次到葫蘆島部署軍務。東北全境解放時,國民黨殘餘部隊及軍政要員大部從此港逃走。1949年2月國民黨“重慶號”巡洋艦起義,曾停泊於此。三月被國民黨炸沉,港口遭到破壞。新中國成立後,葫蘆島港變成軍港,為擴大港池新建防波堤1018米。為支援經濟建設有時亦接卸少量貨物。1984年8月,錦州市政府決定成立錦州港務局籌備辦公室,與有關單位達成了聯合開發利用葫蘆島港,進行商務運輸協定。1984年12月6日和28日分別在船廠和海軍碼頭舉行了首航儀式。 1999年1月21日國務院批准2000年5月17日宣布正式對外開放,成為國家一類口岸。

葫蘆島百萬日僑大遣返

1908年,清政府曾想在葫蘆島建港,後因發生辛亥革命而中斷。1930年,張學良與荷蘭治港公司簽訂契約,正式開始建港工程,但第二年因“九一八”事變而中止。日本占領東北後,欲將北票、阜新的煤炭經海路運往日本,遂計畫從1936年開始,用5年時間建成該港及其附屬設施。然而,在建完第一和第二碼頭後,第三碼頭剛修建一半時,戰爭就結束了。就是這樣一個當時尚處於草創階段的粗陋港口,卻成為戰後百萬日僑遣返的出發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戰敗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後勝利。戰後的日僑俘遣返,是中美蘇等盟國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戰爭遺留問題。當時,滯留在海外的日本人約有660萬人,其中軍人300多萬人,非軍人330餘萬人。僅中國戰區就有日僑200餘萬人、日俘194萬人(包括被押往蘇聯的47萬餘人)。1945年10月25日,中美雙方根據《波茨坦公告》精神,在上海召開會議,就遣返日僑俘問題進行磋商,原則上確定將滯留在各戰區的所有日僑俘一律有組織地遣返回日本。關於中國戰區的日僑俘遣返問題,會議規定:按照先關內後關外、分期分批、中國政府負責陸路向港口集中與輸送,美軍組織船隻負責海上輸送的辦法施行,務期於1946年底完成。

東北地區日僑遣返是中國戰區日僑俘遣返計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上海、天津、青島、連雲港等地日僑俘遣返基本結束後,東北日僑遣返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東北日僑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僑居時間早。日本軍國主義為推行其大陸政策,變東北為其殖民地,早在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後,即開始有計畫地向“關東州”(今旅大地區)殖民地和“滿鐵(長春至旅順間的鐵路)附屬地”移民,到1930年,共移民215643人。二是僑民數量多。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武裝占領東北,其移民規模不斷擴大,截至1944年9月,日本在東北的僑民人數達1662234人。三是分布範圍廣。到大遣返前,東北全境共有日僑145萬人,日僑分布於國民黨控制區的有84萬餘人,共產黨控制區的有33萬餘人,蘇軍控制的大連地區有27萬餘人。故此,東北日僑之遣返,較之關內,更具有地域上的廣泛性、時間上的緊迫性、任務上的繁重性和組織上的複雜性。

為保證日僑順利遣返,在美方觀察小組的協調下,中國方面先後成立了以李修業將軍為處長的國民黨東北行轅日僑俘管理處、以李敏然(李立三)將軍為處長的東北民主聯軍遣送日人管理處,三方共同商定遣僑相關問題。三方協商確定:以葫蘆島為輸送港口,自1946年5月初開始,先輸送國民黨控制區的日僑,由國民黨東北行轅負責組織實施;對於共產黨控制區的日僑,則由東北民主聯軍負責集中,從當年8月份開始,在陶賴昭、拉法兩地移交國民黨當局,再向葫蘆島港口輸送;在安東(今丹東)的日僑由民主聯軍組織,經朝鮮陸路和鴨綠江海運輸送。在大連地區的日僑由蘇軍負責經大連港徑直輸送。

1946年5月7日,第一批日僑2489人,分乘兩艘輪船從葫蘆島港駛往日本,標誌著葫蘆島日僑大遣返的開始。此後,在東北各地居住和羈留的日本僑民,按照計畫陸續集中到葫蘆島港,並從這裡登船啟航回國。據統計,自1946年5月7日至12月31日,葫蘆島遣返日僑158批,計1017549人;1947年6月25日至10月25日,葫蘆島遣返日僑12批,計29627人;1948年6月4日至9月20日,遣返日僑計3871人。3年中,葫蘆島遣返日僑共1051047人。

葫蘆島日僑大遣返,是中美、國共協調合作處理戰後問題的結果。中國政府提供了極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遣僑的組織與實施,僅調用火車車皮就達13441輛;美軍葫蘆島海軍基地司令部在極短時間內,集中日本海輪、第六艦隊運輸艦,共120餘艘,駛抵葫蘆島接運日僑,每船運送1000-2000人左右,共出動800餘航次。葫蘆島日僑大遣返,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博大胸懷和中國人民的人道主義精神,特別是葫蘆島這塊曾被日本侵略者鐵蹄踐踏過的土地,在自己還是遍體鱗傷的狀況下,無私地張開雙臂,接納了百萬敵國僑民,並讓他們從這裡踏上歸國之路。至今,許多日本僑民視葫蘆島為其再生之地。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百廢待興的50年代初,委託中國紅十字會與日本友好團體共同努力協助尚留在中國、願意回去的日僑由天津、上海、秦皇島出境,每半月走一批,每批5000人,到1955年3月底為止,已有近3萬名日僑回到日本。至此,這項人道主義大工程宣告圓滿完成,不僅在日本國內,而且在國際上也產生了極大影響。

葫蘆島百萬日僑大遣返 葫蘆島百萬日僑大遣返

2006年6月25日,在百萬日僑從葫蘆島港登船回國的地方,由中日重要領導來賓一起舉行了葫蘆島和平公園的奠基儀式,並樹紀念碑,植友誼之樹。 將在此建立的葫蘆島和平公園即為紀念當時“葫蘆島百萬日僑大遣返”而修建,地點就在紀念碑附近,公園還將建和平廣場、遣返雕塑等,還將把旁邊的儲油罐修建成日遣返資料館,展出日本投降後日僑的遣返歷程及中國人民幫助日僑回歸本土的善舉,把葫蘆島遣返百萬日僑的歷史以物化的形式記錄下來。

這座紀念碑記錄了這段塵封的歷史,也向世界人民昭示中華民族的博愛和人道。

葫蘆島大遣返紀念碑碑文:公元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全面勝利。當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滯留在海外的日本人約有六百六十萬人,其中軍人三百多萬人,非軍人三百三十萬人,僅滯留在中國東北的日本僑俘就有一百三十多萬人。一九四五年底,美、蘇、中共、國民黨三國四方就遣返日本僑俘問題進行磋商,原則上確定將所有在華日本僑俘一律有組織地遣返日本,翌年四月中旬,大遣返開始,在東北各地居住羈留的日本僑俘陸續集中到葫蘆島港,從這裡登船啟航,開始了他們歸國還鄉的第一步,一九四六至一九四八年的三年中,約有一百零五萬日本僑俘從葫蘆島港遣返回國。在此期間,中國人民以德報怨,對被遣返的日本僑俘給予了無私的幫助,特別是葫蘆島人民為遣返的順利進行和最終完成作出了巨大努力。歷史在這裡為日本侵略中國以失敗而告終畫上了一個句號,也在這裡為中國人民的寬容和善良留下了一座人道主義的豐碑。許多日本僑俘把這裡視為他們的再生之地。五十多年過去了,當年那場罪惡的戰爭帶給中日兩國人民的傷害仍然令人記憶猶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面向未來,以史為鑑,願中日兩國人民世代友好,永不再戰。

傳說故事

第一則

很早以前,這裡是個風光秀麗、物產豐富的地方,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大海的慷慨饋贈,過著平靜而富足的生活。

然而,這種平靜的生活被海中的妖怪給打破了。沒有人知道那妖怪是什麼,卻經常遭到妖怪的殘害。岸邊的漁民出海打漁,常有人被妖怪吞噬,連屍首都見不到。興風作浪的妖怪,使這個原本富庶的魚米之鄉變成了多災多難的海灣。

這一天,青年漁民王生帶著捕撈工具,上船出海了。和他一起出海的還有幾個同村的漁民。王生小時候就跟著父親出海打魚,他熟悉大海,就如同熟悉自己的手指上有幾個斗幾個簸箕一樣。雖然王生沒有遇到過妖怪,但是妖怪害人的事件讓他很是憂心,為人正直的王生決心要剷除妖怪,讓村里人重新過上平靜的生活。王生下這樣的決心,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愛海知海懂海,到了海上他比魚還要機靈。同時,他身體好。在打魚的同時,王生還抽空開荒種地,練就了一身好筋骨。王生覺得,除妖降怪的任務,非他莫屬。

王生整理好捕魚工具,搖起船,離開海岸。

離他不遠,是另一隻小船。船上的漁民揚起魚網,甩到了海里。魚網剛一入海,就見海面上鏇起一陣陰風,帶著刺耳的嘶鳴聲,把海面籠罩了。漁民大驚失色,慌忙起網,要返回岸邊。然而不等漁民把魚網拉上來,海面上突然湧起了巨大的波浪,一隻體形龐大的妖怪從海水裡竄出來,高高地揚著頭,張開血盆大口,一下咬住了漁民。妖怪在海水裡翻騰時濺起的海水形成了比房子還要高的海浪,洶湧著,搖盪著海面上的一切。

那可憐的漁民,還沒來得及發出呼喊,就被妖怪吃掉了。

這一切,都被不遠處的王生看在了眼裡。王生毫不畏懼,大喊一聲:“妖怪,別走!”他奮力划船,向妖怪划去。他要勇敢地向妖怪發出挑戰。

可是,波濤洶湧的海面很快平靜下來,妖怪不見了,漁民不見了,只有那隻空空的小船,在海面上晃來晃去。

妖怪再次吃人的訊息很快傳遍了漁村,那位漁民的妻兒趕到海邊,衝著大海哭得死去活來。王生不再捕魚,把小船靠到岸邊,和村里人一起安撫那孤兒寡母。

忙完了漁民的後事,王生一個人來到海邊,望著一望無際的大海。他的心裡怎么也平靜不下來。他知道,妖怪不除,漁民的日子就沒法太平。

王生跪下來,雙手合十,對著大海,大聲禱告:“海神啊海神,你要是有憐憫之心,就請你顯靈,降妖除怪,救救這些受苦受難的百姓吧!”

王生正在禱告,忽聽有人大聲呼救:“救命呀!”王生抬頭,看見海面上漂來一隻漁船,船頭有個老人正拚命呼喊。

王生二話沒說,站起身,拎起魚叉,縱身跳進大海,迅速向小船游去。到了船邊,王生問:“老人家,怎么回事?”

老人說:“有個怪物,咬了我一口就不見了!”老人疼得昏倒在小船上。

王生等老人甦醒過來,問清老人的家,就背上老人送他回家。王生走了大半天,在天快黑的時候,才把老人送到家。老人對王生非常感激,說啥也不讓他走。這時王生看清,老人的右腿有殘疾,拄著個鐵拐。

王生說:“村裡的鄉親在等著我去找藥治病呢,那些被妖怪所傷害的人,需要草藥啊。”老人點點頭,笑呵呵地說:“吃藥只能治病,卻救不了命啊!”

王生一聽,猛地意識到,眼前這位老人的話,應該還有下文。王生認定,老人一定有辦法。他沖老人抱起拳,說:“請你老人家想個辦法,剷除妖怪,救救受難的鄉親吧!”

老人依舊笑呵呵的,順手摸出一個寶葫蘆,從裡面倒出一粒種子,放在了王生的手心裡。王生看到,這是一枚碩大、飽滿的葫蘆籽,正放射著金色的光芒。王生大喜過望。他知道,自己手裡的,決不是普通的葫蘆籽!

果然,老人用鐵拐指了指那葫蘆籽,說:“這是一枚寶葫蘆籽,你要把它種好,結出大葫蘆來,你就可以架著寶葫蘆,斬妖除怪了。”

王生一聽,沖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老人又說:“這寶葫蘆可不同於普通的葫蘆,並不那么好侍弄。你每天要翻十八座山峰取玉泉之水來澆灌它,還要翻十八道山崖,拾來雲雀糞做肥底,這樣堅持九九八十一天,你能做到嗎?”

王生連連點頭,說:“為了能剷除妖魔,什麼困難我都能克服!”

鐵拐李 鐵拐李

離開老人,王生往家裡趕。他依稀覺得,這位送寶葫蘆籽給自己的老人,不是個普通人。他難道就是八仙之首的鐵拐李嗎?王生越來越覺得,今天自己遇到的這個老人,就是鐵拐李。他拄著鐵拐杖,拿著寶葫蘆。 這樣說,鐵拐李海中遇險是他故意安排的,送老人回家,就是鐵拐李對自己的考驗了。

興奮不已的王生緊緊地握著寶葫蘆籽,飛快地向漁村跑去。

王生選了一塊最好的地,種上了金光閃閃的寶葫蘆籽。他按照鐵拐李的吩咐,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翻高山,爬懸崖,去山裡取玉泉水和雲雀糞,帶回家,小心地澆灌著寶葫蘆籽。工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王生的精心侍弄,寶葫蘆越長越茂盛,很快就開花結果了。

王生知道,有了這個寶葫蘆,他就可以剷除妖怪,為鄉親們報仇了。

轉眼王生已經精心培植寶葫蘆八十天了。為了讓葫蘆長得更大更好,王生決定最後一天要多採集一些玉泉水和雲雀糞。他帶上更大的水壺和背簍出發了。當王生來到山峰頂端時,忽然發現鐵拐李正在不遠處看著他笑。王生連忙奔過去了,躬身叩拜說:“老人家,我已經把寶葫蘆培植得很好了,您還有什麼指教嗎?”

鐵拐李笑到:“我知道了。現在寶葫蘆已經長成了,如果再有海中妖孽傷害無辜,你只要把寶葫蘆高舉在手裡,就能降妖除怪了。記住,你要用中指之血畫圈,你畫的圈有多大,葫蘆就會變多大。”

最後,鐵拐李又囑咐道:“降服妖怪,得靠你的計謀和膽量。”說完,鐵拐李笑呵呵地轉過身,不見了蹤影。

寶葫蘆已經完全成熟了。王生盼望著用這寶葫蘆來降伏妖怪的那一天早些到來。

這天早上,王生到地里去摘寶葫蘆,路上遇到一個乞討的老太婆。老太婆手拄拐棍顫抖著地走到王生面前,說:“年輕人,行個好吧,我兩天沒有吃東西了。”說著,老太婆顯出要暈倒的樣子。

王生一見,忙攙扶老太婆坐下,說:“別急,你等一等,我回家去給你取飯去。”

老太婆見王生走後,起身順著小路來到了寶葫蘆旁邊。她四下望望,見王生已經端著飯正向這邊快速走來,她慌忙摘下寶葫蘆,撒腿就跑。

王生大吃一驚,他丟下飯碗,大喊:“快放下寶葫蘆!”在後面追趕過來。

跑到大海邊,老太婆見王生快追到了眼前,就雙手捧起寶葫蘆,張開嘴,一仰脖,把寶葫蘆吞進了嘴裡。哪知,寶葫蘆太大,老太婆一口沒有吞下去,寶葫蘆卡在了她的嘴裡,咽不下去,又吐不出來,憋得老太婆很難受。這一憋,讓老太婆顯了原形。

王生看到,老太婆原來是一條金花大蛇。他明白了,就是這條蛇怪在海上興風作浪,殘害百姓。現在,剷除蛇怪的時候到了!

王生見蛇怪吞寶葫蘆的大嘴還沒有合上,就大喝一聲,一個箭步衝過去,一隻手撐住蛇怪的大嘴,另一隻手抓住寶葫蘆,用力拉,把寶葫蘆從蛇怪的嘴裡拉了出來。

蛇怪氣急敗壞地沖王生撲過來,血盆大口已經張開,要吃掉王生。

王生靈巧地躲開蛇怪的攻擊,雙手舉起寶葫蘆,大聲喊到:“寶葫蘆入海,鎮妖除怪。”王生的話音剛落,只覺得腳下騰空,身體隨著寶葫蘆飛了起來,耳邊的風聲“呼呼”作響。寶葫蘆帶著王生飛到海面之上,不等蛇怪轉身繼續攻擊,就翻身落下,把蛇怪嚴嚴實實地壓在了海里。

蛇怪死了,但是屍體太大了,足有五里長,二里寬,橫在海灣上。

王生定了定神,忽然想起了鐵拐李囑咐他的話。王生毫不猶豫地用牙咬破了自己的中指。鮮紅的血液流了出來,王生圍繞著蛇怪的屍體開始畫圈。王生的 血滴在海水裡,滴在大地上,他使勁最後的一點力氣,用盡最後一滴血,畫出了一個巨大的葫蘆形的圈。

海面風平浪靜,一道金色的光芒閃過,海灣上出現了一個葫蘆形狀的美麗的半島。

這就是葫蘆島的由來。

第二則

從前有座山,這裡經常發生土石流,也經常發生大潮,別的人家都搬走了,只剩下姓盧和姓胡的兩戶。姓盧的人家以打獵為生,姓胡的以打漁為生,姓盧的人家常把打的獵給姓胡的人家一些,姓胡的人家也把打的魚給姓盧的人家一些,他們過得和和睦睦。

有一天,姓胡的人家不經意間從海里打了一條一米長的魚,便將其切成兩半,一半給盧家,一半自己留著。在切開的地方,有一個種子。姓胡的人家把這個隨手扔到了自己家的園子裡。過了一個月,姓胡的人家的三個兒子跑來告訴自己的父親,園子裡長了一個又粗又壯的苗。父親說:“我們家有許多蔬菜,肯定會有苗。”兒子們說:“這個苗沒見過。”父親走來一看,真有一個苗,和別的苗不同,也不知道是什麼,又不想砍掉,就給它澆水。又過了一個月,姓盧的人家的兩個兒子跑來告訴自己的父親,園子裡有一個怪東西,父親一看,是一個上小下大的東西,是從胡家的園子裡的苗長出來的,長到姓盧的人家來了。姓胡的說:“是胡、盧兩家的,叫“胡盧吧!可是這不是人,是草本植物,叫‘葫蘆’吧!”從此,這就叫“葫蘆”。

一天,姓胡的人家想和姓盧的人家一起吃了,便從中間切為兩半,只見葫蘆里有個娃娃,大家便叫他“葫蘆娃”。姓胡的人家和姓盧的人家都喜歡葫蘆娃,便請到他們家去了。葫蘆娃不喜歡熱和涼,當熱和涼的時候,他便躲到葫蘆里。這一年,土石流和大潮也沒了,於是他們認定葫蘆是個寶。從此,這件事傳開了,龍王爺聽了這件事,讓他孫子去搶葫蘆,姓胡的和姓盧的不給,龍王爺便讓大水來沖他們,他們在水中游泳。葫蘆娃是太上老君的孫子,便把葫蘆扔到海里,去天上找太上老君。這葫蘆變大了,成了一座島,大家叫它“葫蘆島”。

第三則

很久以前,來了個興風作浪的妖魔,漁民出海打魚常常是有去無回。人們對這個妖怪又恨又怕,可光著急沒有辦法。正值春天,神仙鐵拐李知道後,把自己的寶葫蘆籽交給一個叫王生的漁民,並告訴他種下,當寶葫蘆種成時,可伴他去降此妖,用中指畫多大圈,寶葫蘆就會變多大。

王生馬上種下葫蘆籽,經過九九八十一天的精心侍弄,果真種出一個溜光的大葫蘆來。這時妖魔知道了來奪寶葫蘆,王生舉起寶葫蘆,"刷"地一聲,只覺得腳下無根,耳邊生風,寶葫蘆帶著他騰上空中,接著又翻身落下,正好把妖魔壓在下面。這妖屍體太大,橫在海灣上。王生用中指繞著那妖用中指畫了個大葫蘆。頓時,海面風平浪靜,海灣出現了一個葫蘆形美麗的半島。從此,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日子,這個半島就被稱為葫蘆島。也有人說葫蘆島下有神龜馱著,所以不會發生洪澇災害。因為水漲神龜馱的島也會跟著升高。

第四則

幾千年前,那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時候,鐵拐李憑藉寶葫蘆從山東蓬萊(古時燈洲)仙境漂洋過海,來到現在的葫蘆島。他遇到了靠賣淡水維持修行的兩個僧人,一老一少。鐵拐李知道:這兩個步行僧來此是要做些善事,但不知如何去做。鐵拐李讓小和尚到漁民那裡買兩條魚,將其中的一條魚放進井裡,這條魚立刻變成了青龍在井裡游來游去。一眨眼功夫,這條青龍從井裡躥出來,化作一道彩虹飛向天空。這時,就看到天空烏雲密布,接著雷鳴電閃,天陰得伸手不見五指,一陣狂風過後,雞蛋大小的冰雹鋪天蓋地的砸了下來。鐵拐李對兩個和尚說:“你們不是要做善事嗎,做善事沒有財怎么能行?你們把剛下的冰雹從地上撿起來,那是珍珠,做多大善事,就撿多少。”兩個和尚將他們能裝的口袋都裝滿了珍珠。鐵拐李將另一條魚,裝進葫蘆,抹上泥,用火烤,燒熟之後來到海邊的一個小山包上,將裝著魚的葫蘆往海里一扔,說話間,天搖地動,山呼海嘯,就看這個葫蘆越變越大,天空的仙佛也來幫忙助陣。沒一袋煙的功夫,就看這小葫蘆變成了一張葫蘆形的陸地,陸地上出現了一個葫蘆形的山峰。

這時,天空已經是滿天星鬥了。鐵拐李來到兩個和尚的住處,忽聽周圍啥動靜都有,真是鬼哭狼嚎。老和尚對鐵拐李說:“這裡常常鬧鬼,漁民們嚇得都搬走了”。小和尚這時到窩棚外邊一看:窩棚四周黑壓壓一片,一眼望不到邊,全都是各種奇形怪狀的妖怪。有動物變的,有植物變的;有陸地上的,也有海里的,嚇得小和尚扭轉頭就跑,撞翻了酒缸,各路妖怪嗅到酒氣蜂擁而至,個個喝得爛醉如泥,滿山滿溝橫躺豎臥著妖怪,不知有多少。兩個和尚向鐵拐李請教怎么辦。鐵拐李說:“他們作惡多端,都把他們打發了吧,兩個和尚忙說:“善哉!善哉!仙人,給他們留條生路吧!”“既然你們有如此善心,那就讓他們給漁民家送福祿”。鐵拐李用葫蘆一指,滿山遍野的妖怪都站起來了,眾妖怪挨家挨戶掛葫蘆送福祿。

安置完漁民,鐵拐李對眾妖怪說:“你們想修佛仙之道,要先修人道,你們不能再作惡。既然你們都想修行,我就封你們個地界。”他對海上的生靈說:“你們回到海里去修行吧!但是鱉精你帶頭擾民,得讓你有點記性。你的原神回到海里,你的外形要留下。” 說著用葫蘆一指,一大一小兩個鱉精化作一股青煙回到海里。他又對幾條小龍子說:“你們不知天高地厚,也跟著鬧事,也讓你們在海邊留點記號,你們也別往裡去了。”最後讓海上其他生靈退進海里。鱉精外形至今留在“王八山”,十幾條青龍子岩石,在望海寺浴場裡面退潮時清晰可見。鐵拐李對陸地上的獸類生靈說:“從此這裡封為大仙溝、小仙溝。你們要到山那邊集中修行,不許騷擾百姓,在封地內不要越雷池半步,要老實修行。但是你們一頭獅子,兩隻大象不應參加鬧事兒,罰你們守護這片海。”於是今天我們有了大仙溝、小仙溝,海邊有兩座象鼻山,一個獅回首。鐵拐李對植物生靈說:“你們要堅守在此地修行,多為百姓造福”。從那以後,葫蘆島這裡物產豐富,是般若湯神酒的發源地。

鐵拐李安頓完各路生靈後,對兩個和尚說:“你們要為百姓造福,不得有誤。多讓百姓飲缸中之酒(般若湯)多飲般若湯使其祛病強力。”說完鐵拐李踏上葫蘆飄走了。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鐵拐李降妖,在大仙溝山頂修建葫蘆廟。 漁民們為了紀念鐵拐李,每年端午節要在門前掛葫蘆。自那以後葫蘆島地傑人靈,物產豐富,風調雨順。

第五則

相傳,早些年葫蘆島這兒沒有半島,在這老龍灣的北岸,有個小漁村,叫玉皇閣,這裡有個漁霸,養著家奴打手,非常兇惡蠻橫。玉皇閣于姓漁民中有個小伙子叫於浪,駕船使網,非常能幹。

一天,於浪打魚剛收網,見一隻海鷗趔趔趄趄地從天上栽下來,掉在了船頭。他把海鷗帶回家,頓頓給它吃鮮魚,只幾天功夫,這海鷗就好了且飛走了。過了些天,於浪出去打魚又收了網。忽然,這隻海鷗衝著他飛來,落在於浪手上,“嗚嗚”地叫了兩聲,吐出葫蘆籽,象是在說:“好心人啊,這葫蘆籽兒可不能扔啊!”便飛走了。

第二年春天,於浪把這顆葫蘆籽兒種上了。種下籽兒的第二天,小芽兒就冒出來了,墩實實,胖乎乎;第三天葉兒就放出來了,毛茸茸,嫩生生;第四天,就開了花兒,奶白奶白的,香氣撲鼻。“哎呀,於浪想真箇種了一顆寶葫蘆!”一時間,一個傳倆,倆傳仨,傳到漁霸耳朵里去了。 漁霸帶著打手呼啦啦地來到於浪家,於浪明白這個狠心的漁霸,定惦著上了這個寶葫蘆。幸虧,寶葫蘆還沒長成,不然,就被他搶了摘去了。怎么辦呢?想法子拖拖吧。就說:“你的祖宗也是莊稼人,你應該知道,葫蘆這東西要長成才可以摘。”

漁霸有點等不及。可葫蘆不長成還真不能摘,他聽說:有人用寶葫蘆開山取寶,因為寶葫蘆沒長成,被夾在大山里填了餡了。他不能幹這樣的傻事兒。“哼,告訴你,從今天起,這個葫蘆就是我的了,你要把葫蘆弄死,或弄沒,我要你的命!”說完,如狼似虎地走了。

再說漁霸回家以後,就派了打手天天跑於家,一是看這顆葫蘆長什麼樣兒了,二是看著於浪,防備他逃跑。可寶葫蘆要成了這兩天,這個打手鬧肚子。於是於浪帶著寶葫蘆,逃了出來,由於匆忙,忘記了帶乾糧和淡水,兩天后餓得眼睛發藍。於浪拿出寶葫蘆說:“寶葫蘆,為了保護你,我逃了出來。如今又渴又餓,你要有靈,就給我來一桌酒菜救救急吧。”說著,他把寶葫蘆鋸個口兒往外倒。果真,酒啊,肉呀,飯呀,一碗接一碗,直到吃飽才作罷。

第四天頭上,海面上忽然發現了十艘大兵船,團團把於浪圍住了。一看漁霸正比劃朝著他這兒指,怎么辦呢?逃吧,人家的船大,拼吧,打不過人家。於浪想:漁霸無非是為了寶葫蘆而來。我帶上寶葫蘆迎上去,見機行事。 見於浪自己駕船,把寶葫蘆送回來了,漁霸哈哈大笑:“還算你小子識時務,不然,本老爺不把你碎屍萬段。”這個寶葫蘆一到漁霸的手裡,就往大里長,往沉里長只一盞茶功夫,葫蘆就大得像山。漁霸忙喊於浪,但於浪一縱身跳進了大海,游遠了。那寶葫蘆呢,一下子壓沉了船。那些打手們會水,逃到別的船上去了。漁霸是旱鴨子,兩口湯一嗆,就見了閻王。可葫蘆還是長,直到長到了岸邊,和玉皇閣接上頭了,這才作罷。

從此,老龍灣以東,玉皇閣以南,就長出了一個大葫蘆一樣的半島,人們叫它葫蘆島。

風景名勝

葫蘆島是理想的旅遊勝地。這裡山海相接,海岸彎曲,青山蔥綠,碧波粼粼,帆影綽綽、景色宜人。

張學良別墅

張學良別墅 張學良別墅

位於葫蘆島東山的半山腰間,於1930年8月與築葫蘆島港同時施工,翌年建成。別墅是兩層,分前後樓,之間有走廊連通。別墅保持尚好,每當晴和日暖,在背山面海的這座別墅里,朝南眺望興城菊花島,映在眼前。

別墅建於1922年,共兩層,分前樓和後樓,均為磚木結構。樓內設有門廳、前廳、露天迴廊等。白石牆襯綠鐵瓦尖頂,整個建築十分考究。別墅建築仿照東洋木質結構的格局,採用了西方城堡式的造型,也有我國傳統的建築方法,不愧為一座工藝精湛的建築藝術品。1987年渤海造船廠投資重修,別墅又恢復了當年的風姿。

1922年,俄國國內革命之初,局勢很不穩定,當時任東三省巡閱使鎮威上將軍的張作霖想收回松花江的航運權,加強他水上防衛實力,便在奉天(今瀋陽)設立了航警處,同年又在葫蘆島建立了航警學校。這座別墅是和當時作為航警學校校舍的8號洋樓(1926年被侵華日軍所毀)同時開工修建的。

民國十三年(1924年)11月22日,第二次直奉軍伐混戰,張學良從山海關經連山(今葫蘆島市連山區)乘車來到葫蘆島,曾在此暫住,視察了當時的航警學校,後乘船去秦皇島與郭松齡晤面。

民國十九年(1930年)7月2日,張學良親自來葫蘆島主持葫蘆島築港開工典禮,也曾在這座小樓下榻。同來的還有國民黨中央委員吳鐵成和中央特派員張群等。當時張學良剛就任東北邊防司令長官,決心建立自已的軍事港口,但第二年“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占了葫蘆島,此後,張學良再也沒能來此居住。

現在,這座別墅已經成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場所。

築港紀念碑

位於葫蘆島南端炮台山崖上,於1930年7月2日,張學良將軍主持葫蘆島港開工典禮,並親自為紀念碑揭幕。此碑在東北淪陷時期,被日本侵略者推倒拋入大海,石欄柱被砸壞。於1985年經葫蘆島區文化部門打撈上岸,立於此處。築港紀念碑用漢白玉雕刻,為研究近代史提供寶貴實物資料,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葫蘆島築港開工紀念碑 葫蘆島築港開工紀念碑

紀念碑一通,位於碑亭內。石碑通高18米,造型整潔嚴肅,美觀大方。碑亭基台正圓形,直徑72米,邊緣設三步階道。平台上砌0.7米高的方圍牆,四面有通道。四根26米高的水泥方柱支撐梁架,亭蓋四面陡坡飛檐上翹,頂上有圓楔尖。碑亭通高5米,占地43平方米。碑亭內漢白玉石碑一通,石碑呈扁長方體,兩側有雙肩,並以雙道圓條紋裝飾,立在長方座上,周圍8根白色花崗岩方柱,用鐵鏈拉成一八角形護欄。碑身高1.35米,寬0.66米,厚0.25。碑身正面陽刻隸書大字“葫蘆島築港開工紀念”9個大字,背面陰刻張學良將軍撰稿的八行正楷碑文,共219字。碑長方體,座高0.45米,長0.73米,寬0.36米。碑座正面陰刻12個正楷字,右起豎排兩字一行“中華民國十九年七月二日立”。碑座背面刻粗體“1930”的年代字碼;兩側雕刻盾形雲紋。碑面朝東方,北依山,南臨渤海,東靠市街、工廠,西連山路。地勢高平,避風向陽,環境幽靜,是理想的碑址。

烈士墓碑

是為“重慶號”巡洋艦起義烈士而樹立的,原在葫蘆島海邊山坡上,後遷移到馬仗房的西山坡處。

雙泉寺

位於望海寺東2公里處。解放後為軍工用地,此寺後被拆除,遺址和碑尚存。2006年進行重建。

望海寺

望海寺 望海寺

位於葫蘆島港西南5公里處,1930年被拆除,寺前石制的香爐尚存。 2000年,在望海寺舊址,恢復重建瞭望海寺院。現在的望海寺寺院東西寬80米,南北長120米,廟內有山門,有龍土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玉泉殿、佛主殿、念佛殿、齋堂和3個香爐、1座寶鼎。有4名主持僧人。該廟坐落在山林之中,背靠青山,面對水庫,可謂位處山水之間,松柏之中。逢春夏季節山花爛漫時,松柏翠綠,到此一游,如進仙境一般。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多有信男信女來廟燒香、拜佛。

龍回頭

龍回頭 龍回頭

龍回頭位於龍灣海濱以南2公里處, 俯瞰龍灣海濱,依山傍海,這裡風光秀美,風光旖旎,是葫蘆島的重要旅遊景點之一。相傳乾隆皇帝出遊時,回京途中曾路過此處,見此美景不止一次地回頭觀望,這便是龍回頭的由來。關於龍回頭的傳說,還有一個版本。傳說,渤海灣內曾經是海怪出沒,有一天,就來了一條來此修行的龍,看到這裡百姓,受到海怪的欺負,就用自己的法力將海怪除掉了,海怪除掉後,它的修行也圓滿了,馬上就要離開這一方水土,這條修行的龍有些依依不捨,頻頻回頭,就形成了如今的龍回頭景區。

2012年在龍回頭觀景平台下面修建了興海棧道。沿海棧道興城段全長1600米,東起葫蘆島和興城交界龍回頭廣場,沿海岸依勢向南延伸至邴家灣,沿途一邊為大海,一邊為山地森林,依山傍海的沿海棧道將具有鮮明反差的兩側天然景觀串聯。而棧道本身,更是一道綽約多姿的景觀。1600延長米的棧道建有木橋、索橋、下沉式谷地、觀海長廊、涼亭和休閒廣場等多類景觀。

山城遺址

據出土文物考證,該城堡始建於明代,後來坍塌,遺地尚存。

龍背山公園

龍背山公園 龍背山公園

龍背山森林公園座落在龍灣新區南側的龍背山上,東與渤海灣遙遙相望,南與興城境界接壤,總面積240公頃,現規劃建設80公頃。 龍背山公園是1996年5月由省城鄉建設規劃設計研究院進行總體規劃設計的,以植物造園為主的綜合性公園。在大片的山林中,結合龍背山原有的地形地貌,進行合理布局,規劃設計了“龍塔凌霄”、“海天一色”、“仙台留賓”、“俯仰成韻”、“高閣攬月”、“槐林聞鶯”、“書院博古”、“杏林春曉”、“碧潭荷風”、“群芳抱翠”、“菊苑尋秋”、“葫蘆真趣”等十二景觀。園內地形起伏,林木蔥蘢,野花覆坡,是人們追尋山林野趣、清閒遊樂、回歸自然、陶冶情操的遊覽勝地。

望海寺海濱

望海寺海濱 望海寺海濱

望海寺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期,它曾是錦州市葫蘆島區區委區政府所在地.當時葫蘆島區中間隔著錦西縣,是屬於錦州市區的一塊飛地.現在的葫蘆島港也在望海寺.望海寺的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登上臨崖而立的望海亭,可眺望西面的菊花島。

望海寺海濱距市內10公里,現海濱總面積為40萬平方米,浴場建在景致宜人的山海連線處,浴場沙灘為11000平方米,海岸線全長1015米,其中第一浴場海岸線全長800米,第二浴場海岸線全長215米,海面寬闊,海底坡度低緩,海灘水清沙細,海水溫涼適度,自然風光優美,是旅遊避暑勝地。

望海寺海濱有一座明代建築----望海寺廟。據鄉志記載,清乾隆二十三年曾重修此廟,到解放前,只有3間正殿,4間耳房,3間廂房,1座古碑,1個鐵香爐(於1966年被砸鐵盜賣)。殿內供有藥王塑像。解放後,寺廟改成了學校,後又改建成果樹隊。1992年,經興城市民委批准,重修此廟。

龍灣海濱

龍灣海濱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坐落於渤海灣畔,地跨興城市和龍港區,沙灘長達3000多延長米,寬80—100米。海灣的北面是葫蘆島市龍灣新區,寬闊的海濱南路將海濱與城區緊緊連線成一體。龍灣海濱自1990年開始利用。這裡山海相接,海岸彎曲,漁舟綽綽,景色秀麗,風光迷人。在海灣西北的山坡上建有新穎別致的“望海樓”。登樓遠眺,雲水蒼茫,海天一色,海風吹拂,令人胸襟為之開闊,豪情滿懷,猶如身處人間仙境。“望海樓”的南面坡地上建有隨山勢彎轉曲折、上下兩層均可觀海的“觀海長廊”。長廊與望海樓連成一體,手扶長廊的圍欄,觀海浪,聞濤聲,頓生愜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