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黯

董黯

董黯,字叔達,一字孝治。東漢時期句章縣石台鄉(今浙江省餘姚市大隱鎮)人。漢江都相董仲舒六世孫。中國古代著名孝子。董黯幼年喪父,家境貧寒而事母至孝,終年以打柴為生,侍奉母親。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汲水奉母

董黯塑像 董黯塑像

董黯,字叔達,一字孝治,後漢時,句章縣石台鄉人(今浙江省餘姚市大隱鎮),為漢江都相董仲舒六世孫,幼年喪父,家境貧寒而事母至孝。董黯終年打柴換錢,侍奉母親。母疾,思飲故里之水(因大隱頻監姚江,古時遭鹹潮入浸,其水味苦澀,不適於飲用),他竟然每次來回二十餘華里到大隱溪上游永昌潭擔水奉母,據傳在途中絕不轉換肩胛,為的是把肩前的純淨水供母飲用。然故里之水離家甚遠,不能常致,董黯即在外婆家(今章山村永昌潭)旁築一陋室,汲水供母,母病得以好轉。

殺鄰報仇

董黯汲水 董黯汲水

董黯家的東鄰王寄,雖家道殷富但秉性頑劣,事親不孝。有一天,董母與王母拉家常,各自談及兒子孝與不孝之言,恰好被王寄聽到。王寄嫉恨董母,待董黯離家外出時,王寄去董家辱罵毆打董母。董母由此臥病不起,不久而逝。董黯憤極,思及王母年老,便枕戈不言。幾年之後,王母亦因病而卒,畢葬事,董黯乃斬王寄之首,以報母仇,祭奠母親亡靈,然後自縛向官府自首。漢和帝聞其孝心,寬宥其擅殺之罪,並詔他為郎中,被董黯所拒絕。後受皇恩俸祿,隱居終老於大隱。其墳墓建造在溪南劉家塔村外森林岙北首老鼠窩山山腰。

慈母孝子的故事很快傳遍了神州大地,後來人們就把大隱溪叫作慈谿,後來又用慈谿來命名縣名,這就是慈谿的來由。

史籍記載

•會稽典錄

董孝子的文字記載,始見於虞預《會稽典錄》中三國東吳虞翻的《孝子董公贊》,該文應該有詳文字,但今只見文後八句三十二字的讚辭。儘管如此,卻寫出了孝子行為及當時人們對其的評價:“盡心色養,喪致其哀。單身林野,鳥獸歸懷。憤親之辱,白日報仇。海內聞名,昭然光著。”這段讚辭概括了董孝子的主要事跡:在寡母生前,孝子待母承順顏色,供養盡心盡力;在母喪後,他深感悲哀,獨身在荒山野林為母守墓,以致百鳥為其純孝所感,號鳴翔集於墓上;為報辱親之仇,他竟在青天白日殺人。由於漢和帝“表其異行”,“釋殺罪,召拜議郎”,使孝子“海內聞名,昭然千秋”。

•唐朝修廟碑文

唐朝大曆十二年,明州刺史崔殷在為董孝子修廟所撰碑文中概述了董孝子的事跡:

董黯塑像 董黯塑像

“後漢至行董君,諱黯,字叔達,句章人也。依乎中庸,率性純白。少孤,獨立事親,不匱飲菽,以盡其歡,柔色以溫,其省高堂登壽,慈顏袖如。和以肥家,安不擇地。其徙居也,庭出寒泉。其執喪也,林集祥烏。明誠必感,庸德惟懋,施及千載,橫於四海,其大孝也歟。夫大道未隱,不獨親親。逮德下衰,乃有慈孝。行以名揚,情以禮飾。季武矯而服縗,子春強而過禮,此離道以善,非天性這孝也。子云無違,參則直養,素冠有諷,和琴不成,此《禮經》之孝也。文舉棄子,士游出妻,動非先意,何以觀式雖曰可紀,或近沽名,此非教之孝也。夫子一與之質,道與之和,生於東溟,介居夷島,俗遠詩禮,性復著存,無貽一日之憂,終報共天之怨,負土成壟,枕乾不言,卒斬東鄰,祭於中野,所謂生知而上,成心以隨,欲蓋而彰,強名曰孝,加於古之君子數等矣。和帝聞其異行,特舍專殺之罪,召拜郎中,不起,竟以壽終。夫受命於時,惟松柏也,冬夏青青。稟靈於天,惟夫子也,能全正性。六代祖仲舒,漢太中大夫。嗣孫字春,領廬江太守。世為郡中名族,故以董孝名鄉,慈谿署縣。鄮江之俗,薰然遺風。皇唐大曆八載,余分竹茲郡,訊古欽賢,環堵已蕪,遺記將落,徘徊故邑,尚想余范,則夫子之行,可以德類於人,葺宇崇祠,昭銘垂代,豈不務矣。銘曰:白刃可蹈,仁鮮能存;黃金可煉,德無閒言。道喪於季,賢生復古。知禮近夷,變風於魯。豈曰無衣,寒燠以寧。豈曰無魚,泉流在庭。黃鳥哀音,下感棘心;哭無常聲,灑血盈襟。江水湯湯,東注窮越。夫子德音,與之不絕。”

•四明圖經

宋代,甬上最早方誌宋乾道《四明圖經》記載:“孝子諱黯,字叔達,一字孝治,會稽句章人。生後漢時。家貧少孤,事母盡孝,採薪供養,甘果美味,奔獻於母。母甚肥悅。比舍有王寄者,富而不孝。二母各言其子,寄聞而銜之,伺孝子出,苦辱其母。孝子知之,恐貽母憂,默而不言。母既葬,斬寄首以祭母墓,自囚以告有司。和帝釋其罪,召為郎,不就,以壽終。”

•寶慶四明志

宋寶慶《四明志·敘人》中的記載更為詳實而有條理,對“其徙居也,庭出寒泉”、“憤親之辱,白日報仇”這些孝行進行了具體的描述與演繹:“董黯,字叔達,仲舒六世孫也。事母孝。母疾,嗜句章溪水,遠不能常致。黯遂築室溪濱,板輿就養,厥疾乃痊。比鄰王寄之母,以風寄。寄忌之,伺黯出,辱其母。黯恨入骨。母死,慟深切,枕戈不言。一日斬寄首以祭母,自白於官。奏聞和帝,詔釋其罪,且旌異行,召拜郎官,不就。由是以慈名溪,以董孝名鄉。”董孝子到大隱溪汲水之記載由此開始。

•其他文獻

除此之外,元代鄞人袁桷所編的延祐《四明志》、明憲宗時鄞文學楊實撰的成化《寧波府志》、南京兵部尚書鄞人張時徹撰的嘉靖《寧波府志·孝友傳》、清代寧波府知府曹秉仁修雍正《寧波府志·孝義傳》、郡人聞性道纂修康熙《鄞縣誌》及光緒《鄞縣誌》等方誌上大同小異記載其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