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鴻儒

現任西北師範大學自然地理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教育部高校科技評議專家、西北師大教學督導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特貼專家。 從事高等教育40多年,領導組織申報和建設了省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個重點學科;申報和建設了自然和人文兩個學位點,為學科發展打下了基礎。 任教期間擔任《氣象學與氣候學》、《現代自然地理》等多門課程教學,培養了套用氣候研究生人才、大批地理、環境、土地開發、資源利用本專科人才,滿足了國家、地方的需求。

中共黨員,教授、研究生導師。1958年7月畢業於國立西北師院地理專業並留校任教至今,期間1960年至1963年,南京大學研修氣象學。歷任西北師範大學地理環境學院院長(原系主任)、院分黨委書記、甘肅省重點自然地理學科負責人、研究生導師、西師大學術委員會委員、甘肅省職稱評審委員會地理學科組副組長、甘肅省氣象學會常務理事、農業氣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現任西北師範大學自然地理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教育部高校科技評議專家、西北師大教學督導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特貼專家。從事高等教育40多年,領導組織申報和建設了省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個重點學科;申報和建設了自然和人文兩個學位點,為學科發展打下了基礎。任教期間擔任《氣象學與氣候學》、《現代自然地理》等多門課程教學,培養了套用氣候研究生人才、大批地理、環境、土地開發、資源利用本專科人才,滿足了國家、地方的需求。先後進行國家、省部級課題研究10多項,其中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完成“溫室”課題研究,建立了溫室設計的結構理論,著有《溫室》一書;七十、八十年代主持完成《帶田農業氣候資源利用研究》,建立了帶田小氣候的理論體系和計算方法,提出了帶田適於在一季和兩季作物種植有餘地區的結論,適種區域占多國的70%的耕地面積;提出了完整的最優農業設計方案,指導農業生產,一般增產20%—40%;該成果國內首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八十、九十年代,從事《乾旱、半乾旱地區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研究》(省科委項目),提出了旱作農田(雨養農業)集水增墒理念,建立了農田集水方法和體系以及集水計算方法。目前已發表論文40多篇,專著兩部。成果被廣為採用,已編入高校教材或作為重要參考教材。其主要事跡選入英國劍橋ⅠBC(國際名人傳紀中心)國際知識分子名人錄和國際傳紀詞典。獲國家成果獎一項,省部級二、三等獎各一項,司局級一、二等獎多項。先後參加美國27屆國際地理大會、歐洲布拉格、布達佩斯、亞洲秦國等以及香港有關會議,並進行學術交流和技術轉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