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東鄰柴河,南鄰沙壩,西鄰白廟水庫,北鄰阿家。轄東寨、北寨、馬寨、倪寨、山田、松坡等6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41戶,有鄉村人口1326人,其中農業人口1318人,勞動力74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11人。 全村國土面積6.9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氣溫15℃,年降水量140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578畝,人均耕地0.44畝,林地7500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6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06.6元。農民收入主要以養殖為主。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78畝(其中:田73畝,地505畝),人均耕地0.44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75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11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1957畝。有砂、石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340戶通自來水,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340戶通電,有19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0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9.7%、58.1%和61.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9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46戶(分別占總數的56%和42.8%)。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6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0輛,拖拉機18輛,機車4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3畝,有效灌溉率為12.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73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55畝。
到2008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27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戶為主,其中有1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95戶居住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6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3萬元,占總收入的10.8%;畜牧業收入175萬元,占總收入的2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914頭,肉牛14頭,肉羊36頭);林業收入29萬元,占總收入的5%;第二、三產業收入326萬元,占總收入的47.3%;工資性收入43萬元,占總收入的7.4%。農民人均純收入2806.6萬元,其中,常年在外出務工人數96人(占勞動力的12.9%),在省內務工96人。
文化衛生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560平方米,擁有教師9人,在校學生129人,距離鎮中學6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70人,其中小學生129人,中學生41人。
該村有農戶341戶,共有鄉村人口1326人,其中男性677人,女性649人。其中農業人口1318人,勞動力742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995人,白族24人,其他民族7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8人,占人口總數的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79人,參合率94.25%;享受低保4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6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6戶,占農戶總數的0.045%。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1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56.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5.45萬元,有固定資產83.6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董達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沙壩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6.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49人,中學生58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多數村民集體意識不強,規模化的產業發展工作難度大。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加強村民的學習教育,樹立符合自然規律的科學發展觀,改善原有劣質水果品種,發展核桃、茶葉產業,增加廣大村民的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