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0日上午10點18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園內,伴隨著眾人的掌聲,“月宮一號”的艙門緩緩開啟,董琛與其他兩位志願者微笑著從密閉艙中走出,標誌著105天的我國首次長期多人密閉試驗獲得圓滿成功,對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腳踏實地,勇敢追夢】
如今的董琛,是全國重點大學博士生中的佼佼者。很難想像,最初踏上求學之路的他,只是一名普通院校的專科生,成才之路充滿艱辛坎坷。有人問他,“是什麼支撐著你一步步走到今天?”董琛常說:“夢想和勇氣!當科學家的夢想和隨之衍生的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勇氣。”
高考失利,董琛進入山東農業大學專科學習。進入大學後,他刻苦鑽研,專升本,考取碩士研究生。並獲取2012屆全國林科十佳畢業生,從南京林業大學碩士畢業。為了一圓科學夢,報考了北航這所老牌“985”重點大學的博士生,最後在激烈競爭中勝出,如願邁進了北航校門。
“月宮一號”是由董琛所在的劉紅教授團隊經過十年執著奮鬥構建的我國第一個世界第三個空間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綜合實驗裝置。董琛在進校之初就被劉教授選進了該項目組,擔任主要工作。董琛深知該項目位居前沿,科研難度大。他利用自己的已有基礎,著眼於航天生命保障的核心關鍵問題開展研究,突破國內空白。在博士的兩年半里,董琛已經發表了4篇論文被國際頂級SCI檢索收錄,其中的2篇論文還是在“月宮一號”密閉艙內撰寫或發表的,獲得了北航博士生創新基金,北航校長獎學金之“優秀科技創新團隊”(排名第一)。
有了夢想與勇氣,即使曾經起點低、基礎弱,通過腳踏實地的不懈努力,夢想一定會實現!
【一馬當先,黨員本分】
懷揣著中國夢、航天夢、月球夢,2013年初,當“月宮一號”招募密閉試驗志願者時,作為黨員,董琛一馬當先,第一個報名。長期多人密閉試驗要求乘員掌握某方面核心技術,有崇高的獻身精神,有強壯的身體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應付各種意外情況。董琛經過技術、身體、心理等層面,包括人體工效學、呼吸參數、動手能力各方面嚴格篩選,並通過7天預實驗的檢驗,最終成為“月宮一號”艙內唯一男性志願者。
即將邁入艙門瞬間,董琛鄭重的對大家說:“我立下軍令狀,一定安全健康的堅持到順利出艙!除非我橫著出來”。這句樸實無華的語言感動了在場每個人,也為這位山東大漢的勇敢精神暗暗點讚。
“月宮一號”是類似地球生物圈的小型生態系統,總面積100m2,董琛他們就是在如此狹小的空間內自給自足地生活了105天。實現了系統內循環再生100%的氧氣和水,循環再生55%的食物,總閉合度達到了97%。董琛在實驗期間,記錄了上百種數據,在植物光合作用光譜組成、光強調節、光環境與營養液協同最佳化等方面提出了原創觀點,對未來航天事業和地面設施農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表彰董琛在“月宮一號”中的突出成績,北航特授予董琛“科學探索特別奉獻獎”。
而董琛也為自己能夠盡到並盡到了一個黨員博士生在科學研究上身先士卒的模範帶頭作用而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