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清時期資料佚失無從考,民國年間設董王保,轄今過高、油煙兩村及屯腳村部分組共18個自然寨,隸屬大龍鄉(今交硯鄉)治下;油鬧(撈)、皮桶、打窖等村寨設油鬧保同屬大龍鄉管轄;油尖保(含今油尖、尖坡、打改、交足等村寨和今屯腳村屯腳、大墳山2個自然寨)屬羅沙鄉(今羅沙鄉)管轄。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2月設鄉,董王保改設董王鄉,油尖保改設油尖鄉、油鬧保改設油鬧鄉,三鄉同屬邊陽區管理。1955年8月,撤油尖鄉併入董王鄉,政府駐地也由今過高二組搬遷至現址。後歷經人民公社、大躍進、文革等時期,三鄉撤撤併並。至1991年3月,油鬧撤鄉併入董王鄉。董王鄉始轄今10村50組58個自然寨,2007年末,全鄉共轄10個行政村50個組2132戶9429人,少數民族人口占全鄉總人口的89%,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邊遠貧困鄉。
2007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1285元,人均吃糧達439公斤,全鄉農村貧困人口由2002年的6268人下降到1624人,極貧人口占全鄉總人口的17.22%。
新階段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董王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州、縣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始終牢記“兩個務必”,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發揚大關精神,艱苦奮鬥,紮實苦幹,奮力拚搏,使全鄉水、電、路、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雜苞、脫毒洋芋、核桃、畜牧養殖、勞務輸出為主的民眾增產增收的工作進一步推行,董王這個典型的麻山鄉正在發生著歷史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