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墨卷傳衣圖軸

董其昌墨卷傳衣圖軸

本幅自識:“己丑南宮墨卷五策,為好事者所藏,得岸上人袖以示予。 “癸亥”為明天啟三年(1623年),董其昌時年69歲。 在這段自題中,出現了兩個關鍵字語“南宮”、“策”。

董其昌墨卷傳衣圖軸

《墨卷傳衣圖》軸,明,董其昌繪,紙本,墨筆,縱101.5cm,橫46.3cm。
本幅自識:“己丑南宮墨卷五策,為好事者所藏,得岸上人袖以示予。風檐倉卒,書道殊劣,何煩碧紗籠襲之三十五年也。自予孫庭收之,則不啻傳衣矣。以此畫易之。癸亥三月念一日。玄宰。”鈐“董其昌”印。
鑑藏印鈐有: “董氏冢孫庭記”、“董對之”、“用龢寶之”等。
“癸亥”為明天啟三年(1623年),董其昌時年69歲。
此圖取倪瓚二段式構圖,簡遠平闊。近景畫坡石岸渚,樹木幾株,枝葉蔥鬱。中部以留白手法表現平緩的湖水,緩緩過渡到遠處的山嶺以及山下的村舍民居,一派溫潤清幽的江南麗景。作品用筆秀逸率真,精妙地運用了水墨之濃淡、乾濕變化,併兼以黃公望之枯筆短皴勾擦山石,筆致渾厚潤澤而不失蒼率之趣,堪稱董氏晚年山水畫佳構。
在董其昌的自題中表明了畫此圖的用意。其自題大意為:35年前(明萬曆十七年,即1589年)參加殿試得中進士,所作五道策文後被好書之人所收藏。今有從事書畫交易的中間人攜來再觀,雖覺彼時書法因時間緊迫而不佳,但作為自己成就功名的試卷,便以此圖換回墨卷,交付孫子董庭保存,以昭示詩書傳家之意。
在這段自題中,出現了兩個關鍵字語“南宮”、“策”。“南宮”一詞原意指南方星宿,漢時以南宮一詞比擬尚書省,後代又稱禮部為南宮。明清時期,殿試由皇帝主持,除以王、公等為監試外,由禮部尚書為總管。“策”為文體之一種,古時科舉試士用“策”對之,尤其是殿試之時,只考“制策”一場,故亦稱策試。據《明史》卷二二八《董其昌傳》所載:“萬曆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則可以肯定,作者自題中所述“己丑南宮墨卷五策”,其意所指為作者當年殿試時所作五卷策文。至於十分重要的殿試策文如何能夠為好事者所得,尚有待考定。
撰稿人:王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