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南坑鎮葛竹村位於南靖西郊邊陲,是始建於南宋時期的古村落。解放戰爭時期是閩南地委機關和游擊隊的革命根據地。村民居住地平均海拔826米,最高處海拔1486米。冬天霜期40多天,雨量充沛。全村現有農耕地1400多畝,山地13600多畝,茶園5000多畝,主要出產的茶類有金觀音、鐵觀音、奇蘭、黃旦、黃金貴、肉貴、毛蟹等,是南靖高竹金觀音茶葉專業合作社的重要生產基地。此外,葛竹村還盛產宮城月柿、桃仔、梨子、楊梅、積實等農產品。全村分為宮前、中村、下樓、大樓、大嶺頭5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人口1688人。在與平和東槐交界處科嶺頭的大山下小溪邊有一塊八噸多重的巨石,其截面上刻“九龍江西溪源”六個大字,落款“劉可清,2007年5月”,這是時任漳州市委書記劉可清為市委市政府號召保護九龍江,造福人民而題的石刻。
人文
當地流傳著清朝年間三代總兵與三代翰林的故事。村里3座意味著“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下馬碑,記錄著葛竹的舊時榮光。源於明朝的兩座土樓“葛天隆峙”與“竹里輝華”,同樣是葛竹的文化符號。
歷史沿革
據譜載,葛竹賴氏系五郎公之孫——六郎公三子朝英公後裔。朝英公生寧化公,寧化公生九子:荊公、梁公、雍公、豫公、徐公、楊公、青公、袁公、兗公、冀公。南宋度宗鹹淳三年(1267)為避戰亂,荊公、梁公、雍公隨嫡母馬氏由寧化下漳南擇地開基。落居詔安二都霞葛鄉,以“留心之意”築室居住,取地名為田心。荊、梁、雍三脈子孫日漸繁衍,商議分地開基拓展。因不忍遠離,荊公派下擇大溪安厚,雍公派下遷琯溪心田,梁公意在隱居,獨取蘆溪葛竹,為葛竹賴氏開基一世祖。梁公,妣陳氏,生三子。長元興公、次廷興公、三永興公。長子元興為平和蘆溪漳汀賴氏開基祖,生二子:積玉公、積璉公。三子永興公,妣張氏,公妣合葬在船場後壁嶺,生子仕智公、仕仁公、仕勇公。仕勇公為梧宅賴氏一世祖。梁公次子廷興公,妣曾氏七娘留守葛竹。廷興公裔孫在不同時期又遷到平和雙田(埔書治)和南靖的大嶺、北坑、南塘、南高、山城、漳州等地開基。
賴氏葛竹,元·至治二年(1322)時屬福建路南勝縣管轄。1954年12月前屬平和縣管轄,1955年1月後劃歸南靖縣管轄。
葛竹賴氏族人從明朝初開始就有人到廣東、台灣、四川、浙江、廣西等地經商、教書等,尤其在清初遷到台灣寶島的更多,並在那裡生根開花,據不完全統計人口有46000多人。
古建築
賴氏宗祠古建築
大宗埔的賴氏家廟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已有六百多年歷史。據族譜記載:康熙乙丑年(1684)三月十八日寅時重興鼎,建至丁卯(1686)年八月初十日,未時入主安香。雍正癸丑(1733)年八月廿一日重修至十一月初七日竣工。中華人民共和國1987年丁卯歲八月小修至十一月二十六日入香,外門樓改字坐子午兼癸子三分入水乾口,花費人民幣8000多元。2011年正月十八日按原規制重建,至2012年十二月二十日竣工入主晉典。這次重建拆除了門樓及圍牆,門埕增闊,填“橫台”及“手砂”木柱改石柱,舊瓦換琉璃瓦,更換杉木,磚、扁額等材料,共花費人民幣120多萬元。
宗祠大門、金柱、龕聯:
葛天有氏家聲遠 竹里開基世澤長(外大門)
派衍西歧剖金符而建國穎川得姓伊始 支分東晉荷御筆以成家松陽錫郡由來
溯潁川衍派分東晉而始西歧木本水源世澤流芳欽俎豆 自葛竹開基倚南峰以朝北闕鵷班鳥班鷺序宗支荷寵振簪纓
在葛竹村清朝時期建造的宗祠有幾處,其中有一座聞名遐邇的宗祠——太史家廟。系清進士翰林院編修特派督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賴翰顒(受雍正皇帝敕封為翰林院庶吉士)為其父賴鍾、母葉好娘而建的祖祠。(1993年6月13日,經南靖縣人民政府批准為文物保護單位)
門聯、柱聯、龕聯:
葛裘幾更始穎川分東晉由松陽而古田祖德流芳自是源遠流長 竹帛所載有御史至纂修或總戎或參將孫支煥發何非武緯文經
畫棟雕梁發祥光將見雲仍鳳起 玉堂金馬新氣象靜看甲第蟬聯
在葛竹賴氏家廟裡,有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以及大學士察新、錢塘梁、張廷玉,福建巡撫趙國麟、吳士功、盧焯等顯赫官員的諸多題字匾額和華表,但多在1966年全國性的文化大革命“破四舊、立四新”中被燒毀。像太史家廟這樣比較完整地保存下祖像、匾額、神龕、神牌等的,在全省是少之又少,這就更顯其彌足珍貴,具有很高的文史價值。
節孝牌坊及忠義牌坊
在葛竹“賢通堂”前面原古石梯道邊,有一座乾隆皇帝賜建的“欽旌節孝”牌坊,寬6米、高4米,是為賴翰顒的長媳、浙江杭州府知府黃金鐘(龍文區湘橋人)的孫女黃氏而建的牌坊,但在文革中被毀,現只剩下一塊石扁“節孝”和一對大學士蔡新題的石刻對聯:“內德為風風以詠,貞心匪石石應知。”在宮前自然村枋上桿古道邊有一座道光皇帝賜建的“貞女牌坊”,寬6米,高4米,為賴翰顒的曾孫賴夢祥之妻黃氏而建。已毀,現存有幾條石刻:“清道光九年歲次已醜,為故儒士賴夢祥未婚妻貞女黃氏立。”二塊石柱聯鐫刻著太子少保戶部尚書年眷侍生董誥題寫的:“壽表貞珉,晚歲姓彰松柏性;恩榮錘楔,高堂預祝子孫賢。”另有兩塊60公分見方的石刻,刻著黃氏的身份及家況。二位黃氏,一位僅26歲就為夫亡而守節一生,養子育女;一位只因定下婚約,未結婚其夫即病故,後守貞操一輩子。這“節婦”、“貞女”的賢惠、純潔、堅貞的情操成為當時社會的典範而被朝庭表彰。後被選入平和縣誌“忠、義、節孝祠”卷。
葛竹庵——賢通堂
在葛竹村,有一座古老而有著名的廟宇,那就是葛竹庵,又叫賢通堂。它建於明初,主體一殿式,屋頂飛檐翹角、飾雙龍戲珠,古雕木刻,莊嚴古樸,別具一格。殿內奉祀觀音、佛祖、王公、真君、孔子公。村民到此燒香許願,祈求神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農曆十至十一月,村民選日備三牲、糖果到此敬拜,答謝神明,同時還要演3-5天的大戲。由於賴氏先祖尊宗孔子公,因而也就一同將孔子公神像供奉在左殿奉祀,以保後代有文人賢士。
村里下樓隆峙樓供奉關聖帝君廟,每年正月初九,下樓村民們都會抬著神明的轎子巡村(城)以保各信士平安發財,中村三朝公供奉神醫大道公原型保生大帝(俗稱:大帝公)每年正月初九,中村村民們也會抬著大帝公神像巡遊,村民組織鑼鼓、炮、燭、糖、果敬拜、保佑全年平安。
旅遊
葛竹村曾是個被遺忘的世外桃源。清朝以來,這裡遍植枳實樹。每年三月,每逢枳實花開的季節,在高峰時,一天遊客近千,200輛私家車停滿村頭空地。
葛竹村四周群山環抱,百峰朝拱。從近處看,山巒疊翠,起伏連綿,山連著山;往遠處看,山中有山,山外有山,一山更比一山高,恰似一望無際波濤洶湧的海洋。村裡有一條由四條小溪流匯集呈“S”形的溪流往北而去,成為九龍江西溪源之首。走在叢綠掩映的村落里,可觀賞鱗次櫛比的古典民居,蔥蘢中露出黛瓦粉牆,莊嚴肅穆的宗祠廟宇讓人感受到古代文明的芬芳。
葛竹山青水秀、聞名遐邇。清代以來,常有官員、文人到此探親訪友、遊山玩水、吟詩作賦。這些官員、文人們在遊覽葛竹美麗山川之後,留下了八景的名字:“艦山遠跳、文峰挺秀、九曲雲梯、仙橋石路、石筍插天、梳妝望月、龍潭夜雨、龜蛇相會”。
古時,賴氏族人為了方便與外界的接觸和商貿往來開闢了五條以石頭鋪砌的通道。一是從去天嶺往埔時治、小山城至山城;二是從科嶺經東槐、蘆溪至廣東大埔;三是從霜坑仔嶺經大坪、霞寨到九峰;四是從竹子崎嶺通往北坑、象溪、小山城至山城;五是經九曲嶺、大嶺、象溪至山城。這五條石階道,每條都有數十公里長,是當時相鄰的平和、南靖、永定、廣東大埔的交通要道,其長、彎、高、險令人驚嘆!乾隆四十二年丁酉年(1777)八月十七日,平和知縣舉人蔡承烈及其隨從為體察民情經北坑、大嶺上“九曲嶺”到葛竹,曾作詩把古道的九曲嶺和霜坑仔嶺的長、彎、高、仄、險傾注於筆端。平和縣舊志里為這位為百姓不辭勞苦,長途奔波,翻山越嶺到最偏遠最窮苦的小山村體察民情的好縣官立了傳記。
有志於發展鄉村游的葛竹村,已有所行動。按照規劃,當地打算將分散的旅遊資源串聯成線,通過整合形成完整的鄉村游體系,並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村里將舉辦枳實花節,規劃建設停車場,大力發展民俗和農家樂,並建設茶葉觀光園和茶葉體驗館,引得來並留得住遊客。
人物
據葛竹賴氏族譜所載,梁公派下在清朝科舉時中舉人的有賴上進、賴敏桓、賴光誥、賴鴻施,進士庶吉士翰林賴翰顒。武官有監紀將軍賴繼謹,驍騎大將軍賴玉,南澳總兵賴啟照等。七品以上文武官員十多人,真可謂人文薈萃、人傑地靈。
在歷史上,清朝漳州府出過12個翰林。翰林院編修、特派督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兼國史館撰修官賴翰顒享有盛名。清朝《漳州府志》(人物誌)乾隆版將他列入“九翰林合傳”,清·《平和縣誌》儒林志專門為他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