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和林

葛和林(1910~1984),又名葛乾昌、王敏。江蘇溧陽人。電線電纜專家。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1936年畢業於金陵大學電機系。曾任湖南大學教授、昆明中央電工器材廠第一廠工程師、中央電工器材廠上海製造廠廠長。建國後,歷任上海電線廠廠長,第一機械工業部電工局主任工程師、副處長,上海電纜研究所副所長、總工程師,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第三屆理事,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第一屆理事、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建國初期,主持了電力電纜、通信電纜和橡套電纜車間的設計工作。為發展中國的電線電纜工業作出貢獻。

大事記

解放前

民國16年(1927年)就讀於北京清華大學,

民國17年轉入上海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

民國20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民國21年底,到南京建設委員會民用電機管理處任電氣事業指導委員會技佐。同時積極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後又進入金陵大學電機系攻讀。畢業後,仍回電氣事業指導委員會。任南京謙信機器公司、資源委員會中央電工器材廠籌備處工程師。

民國26年9月,被派赴英國亨利電纜廠實習。回國後任中央電工器材廠昆明一廠計畫組長、工程師和主任工程師等職。

民國29年8月,聘任湖南大學教授。次年夏,在回昆明途中不幸被捕。後經湖南大學校長鬍庶華保釋,回昆明任中央電工器材廠有限公司總經理惲震的技術秘書,主要從事導電和電氣絕緣材料研究。

民國31年,主持設計製造成功中國第一根鋼絲繩及其生產設備。

民國33年,撰寫《有關鋼絲焊接技術》論文,獲中國工程師學會論文第一名。

民國34年日本投降後,赴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考察電線電纜製造技術,並首次引進了美國製造電線電纜設備。

民國37年1月回國後,任中央電工器材廠上海製造廠廠長兼電纜新廠籌委會主任工程師。同年12月,蔣介石撤退時,命令他把廠遷至台灣。他果斷地組織反搬遷鬥爭,保護全廠設備和技術資料,把工廠完整地交給黨和人民,迎接上海解放。

解放後

1949年12月,出任華東工業部上海電線廠(上海電纜廠前身)第一任廠長。主持試製成功中國第一根電力電纜和市內電話電纜,以及第一套熔銅壓延設備,為中國電纜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53年10月,調入北京,歷任第一機械工業部第四設計分局主任工程師,第七、八局技術處副處長兼主任工程師、電纜設計室主任等職。

1958年上半年,率領中國電纜技術代表團赴蘇聯、匈牙利、民主德國考察電纜技術和企業管理。並撰寫了《匈牙利鋁芯電纜製造與焊接情況》等四篇考察論文。同年10月,調任上海電纜研究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任職期間,他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基礎上,著手建立中國電纜產品標準系列,並提出施行產品研究、工藝研究、設備設計及製造“三位一體”的科研設計體制,受到一機部的肯定。

1959年,為長江三峽水力發電輸電方案論證,提出電纜採用蒸發冷卻結構,提高載流容量,保持恆溫運行的理論。次年,先後提出“以鋁代銅”、“以鋁代鉛”、“以塑代橡”和“以玻璃纖維代棉麻絲綢”等4項建議,均獲得成功,為國家節約了大批資金和貴重原材料。

1965年4月,他主持試製成功中國第一根油浸紙絕緣全鋁電力電纜。

1967年,參加《機電工程手冊》的編寫和審稿工作。

1980年3月,赴義大利佛羅倫斯參加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會議。

1984年,病逝於北京,終年74歲。生前歷任上海市第一屆人大代表、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科委電工組電線電纜分組組長、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和電工技術學會理事等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