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尿退賊題名金榜
明萬曆二十一年三月,葉高標(諸梁103世孫)生於旗興嶂下的海豐縣螺溪鄉(現屬陸河縣)。出世時,恰好有一隻華南虎在其屋畔叢林中吼叫,被鄉人嘖嘖稱奇。有一天半夜,一群山賊舉著火把突然衝進葉家府內,舉家驚恐不安,而時年5歲的葉高標被吵醒後,從容地起床溺尿,面對山賊毫無懼色。賊首頗為驚奇,竟因此不敢搶掠而離去。他在族內私塾讀書時,天資聰穎,見解精闢,帶動其弟瓊標、正標、英標考中秀才;入泮讀書,他和瓊標俱為縣學廩生。
為了督促諸弟讀書和料理家務,他放棄了幾屆的考試。至明天啟四年(1624),始在親友的勸說下,到廣州參加鄉試而中舉人。接著於明崇禎元年(1628)考中戊辰科三甲第四十二名進士,授安徽歙縣知縣。
練才卓識斷案明決
他出任歙縣知縣時,當時發生了名聞江南的“黃山”案,原被告爭執不休,涉及到朝內兩派權貴。他通過深入調查案情後,使雙方愉快地接受了調解方案。
歙縣地處江蘇、浙江三省交界處,歷來盜寇出沒無常,官府束手無策,緝治無狀,掌管司法的御史因此被崇禎帝責罰,戴罪緝辦盜賊。御史每抓到一個盜賊,就動刑審案,然後尋找失主一一對證,拖延多日,至定案時,盜賊受刑過多而暴斃於獄中,御史也感到疲憊不堪,失主更因頻頻出庭而影響了做生意和農業生產的時間。
葉高標主動承擔了這項工作,自行緝盜,就縣審訊後即時定案,而免失主入縣衙核對,自此盜賊不敢入歙縣作案。
御史深為嘆服,命令江南各縣學習歙縣的緝盜刑訊辦法,使安徽全境沒有寇患。同時他對教育勤於課督,對人才樂育其成。明崇禎三年,歙縣子弟在科舉考試中,成績卓異,名聞天下。
朝廷看重葉高標能識別人才,遂升為刑部給事,繼而升為禮部都給事中,負責規諫稽察六部百司之職。
減輕民負薯莨免貢
“海豐薯莨免進”,是海陸豐留傳甚久的一句民諺,裡面蘊含一則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
相傳崇禎年間,海陸豐一帶鬧饑荒,海豐知縣急奏上司,要求赦免錢糧稅收和給予救濟。
崇禎帝看了奏章,問葉高標:“卿家鬧饑荒,你知道嗎?”
葉高標答:“故土情深,臣下知道的。”
皇帝又問:“卿故鄉常鬧災荒的?”
葉高標答:“常鬧災荒,且近三年連續鬧荒。”
皇帝問:“既然連續鬧災荒,為何人口不減、郡縣仍在?”
葉高標說:“幸得臣下家鄉出產番薯,百姓多賴以充飢。”
帝聽後點頭不語,即在奏摺上朱批:“著戶部派員勘查,酌情減免,並行救濟。”又對葉高標說:“卿可隨戶部回鄉宣諭朕意,並帶些番薯讓宮內嘗嘗,看可口否?”
於是葉高標隨戶部侍郎日夜兼程,朝廣東海豐出發。路上他思忖:此事有些不妙,此次如將番薯貢入宮中,品種好的番薯甘甜爽口,萬一被宮內皇眷所喜食,他日必成慣例,那將有如荔枝的故事了,年年要上貢,後果將是不堪構想的。到惠州時,他靈機一動,說陸路崇山峻岭,毛賊多,不安全,而水路官船沿途有水師護航,比較穩妥,也可沿岸觀賞風景。
侍郎當然應允,看到海豐沿海漁民衣衫襤褸,面黃肌瘦,正在地上挖塊狀作物,就問哪是什麼東西?葉高標漫不經心地答道:“薯莨。”
薯莨外形和番薯相似,不能吃,只能用來染棉、麻織品。侍郎一聽,以為薯莨就是番薯。在海豐辦完公事後準備回京復旨,葉高標便對侍郎說,皇上要吃海豐番薯,我們要帶些回去。
侍郎微笑道:“不勞給事費心,我早命人弄妥了。”原來,皇帝也暗中交代侍郎,侍郎背著葉高標叫隨從裝了好幾擔薯莨。
皇宮內眷吃了侍郎帶去的薯莨後,澀得合不擾口,於是崇禎帝朱筆一揮:“海豐薯莨免進。”
而“赦免海豐三年錢糧”的部文也逐級下達。
懲惡治腐不畏權勢
明崇禎末年,李自成起義軍進犯鳳陽陵寢,朝廷上下官員恐惹惱皇威,都不敢上奏。獨葉高標據實奏明,且陳述防禦大計,自此甚得崇禎帝信任。
當時宦官廠衛侵奪司法,有一位任職金吾司刑事的貪官,與東西廠、錦衣衛內外勾結,大肆受賄貪污,活像一個張開血盆大口的母老虎。凡朝廷僚臣一旦犯事入大理寺複審,輒遭要挾索要重賄,否則致其死命,朝內京官和地方官畏其氣焰,皆敢怒不敢言。葉高標獲悉此事,挺身而出,不計個人利害,一一列明這個貪官的罪狀,在朝廷上慷慨痛陳,終於使這個貪官受到重典治罪,東西廠、錦衣衛的囂張氣勢也受到抑制。
那時,負責邊防重鎮的廣東省都指揮使,被荷蘭侵略者重金收買,允許荷蘭商人入虎門做生意,從而影響到國境安全和走漏海關稅收。葉高標接到地方官的上報後,立即上疏朝廷,追究了這位邊關統帥的責任。同時鑒於海寇出入海陸豐以至潮汕沿海一帶。為策海防安全,奏準崇禎帝建設坎下城,對汕尾港的形成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裁革冗餉鞠躬盡瘁
明崇禎十三年,國內外戰事告急,財政極為拮据,戶部賬目十分混亂。可是“從來科臣不司會計,禮臣又非錢糧所乾。”朝中真正會理財的人才缺乏。葉高標又被崇禎特簡授以總理天下糧餉的權力,並命大臣一員輔佐,對戶部錢糧進行清理。葉高標竭精殫慮,總攬大局,採取開源節流的有力措施,打擊中飽私囊的貪污行為。寢食俱在辦公的地點。終於清查冗費七十餘萬兩,剔除弊餉數百萬兩。即使全國的老百姓能稍微減輕稅負,又使朝廷能應付浩大的軍費支出。由於他廉明公正,與他共事的大臣被崇禎罷換了三人,惟獨他始終獲得信任。但亦因此而勞累過度,罹患重病。
翌年,正當他準備請假休病時,恰好名隹城(今四川遂寧縣)被張獻忠攻陷的訊息傳來。崇禎帝急召群臣上殿議論對策,但所論儘是空談。葉高標的奏章一上卻深得崇禎的嘉許,故在病榻前被下旨帶領勛戚內臣星夜馳往慰問,處理危局。但車馬昌暑到達懷慶府(今河南沁陽縣)與從洛陽逃出的福王世子商討機宜時,他已病入膏肓,臥病五日,危在旦夕。床側有河內令王君漢,多次詢問後事。他“口中喃喃,無非對疆事,終無一語及私者。”終年49歲。噩耗傳至京城,崇禎極為悲慟,追贈他為太常寺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