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葉詠詩(1960年生於廣州),中國著名女指揮家。
葉詠詩(1960年生於廣州),中國著名女指揮家。 葉詠詩出生於音樂世家,但成才於香港。父母皆是音樂人。她四歲即隨母親學習鋼琴,八歲參加兒童合唱訓練,十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後隨父親葉惠康博士學習樂理和指揮。1978年,葉詠詩獲香港皇家賽馬會音樂基金獎學金,赴倫敦皇家音樂學院深造,主修小提琴及鋼琴、理論和管弦樂活動,考取了RCM文憑、ARCM和LTCL小提琴演奏文憑以及ARCM鋼琴教學文憑。1983年她轉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繼續攻讀小提琴和指揮課程,取得雙主科碩士學位。
生平經歷
1985年,葉詠詩在法國貝桑松第三十五屆國際青年指揮大賽中葉詠詩贏得冠軍以及金豎琴獎。1988年在第八屆東京國際指揮比賽中獲獎。1986年和1992年,她獲得獎學金參加了鄧肯活動中心的暑期指揮大師班,跟從小澤征爾、伯恩斯坦、米亞及羅查雲斯基、約翰·納爾遜等大師學習。
從1986年至2000年,葉詠詩就一直是 香港管弦樂團的駐團指揮。
1991年又獲邀為中央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之一。
從1996年到2003年出任 廣州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並為之引入了音樂季機制,使得樂團水準穩步上升。
她同時還是泛亞交響樂團的首席客席指揮。另外葉詠詩也經常和上海交響樂團,香港小交響樂團,台灣聯合實驗管弦樂團,日本大阪管弦樂團、札幌交響樂團、廣島交響樂團、新星日本交響樂團、新日本管弦樂團和九州交響樂團等亞洲樂團,波蘭華沙管弦樂團、西班牙納里夫島交響樂團、捷克哥薛施省樂團、法國吐魯士國家交響樂團及貝桑松室內樂團等歐洲樂團合作。
社會評價
葉詠詩的指揮偏屬浪漫一方。她的指揮清澈澄明,表現力強,深受中國聽眾,特別是南部地區的聽眾好評。
其他相關
葉詠詩為雨果唱片公司,馬可勃羅唱片公司錄音。
指揮風格
她於1996年在香港與著名流行音樂歌手張學友一連合作四場演出《愛與交響曲》令許多年輕一代感受古典音樂的魅力,獲得廣泛的歡迎,自此開創了香港管弦樂團與其他流行歌手的合作。
個性
葉詠詩的指揮風格沉靜而幹練,但日前她引領廣州交響樂團在廣州和佛山兩地舉行的兒童音樂會,卻讓人見識了她幽默、女人味的一面。這位在台上從不說話的女指揮,這次卻對著小朋友大耍嘴皮子,讓大小觀眾笑得前仰後合。 熱鬧和諧的氣氛包圍著星海音樂廳。廣州交響樂團演奏了六首老少鹹宜的作品,葉詠詩講解的時候使用了國語、粵語和英語。她的聲音低沉而充滿磁性。比起許多“老廣”,這位香港女指揮的國語說得清晰流暢,不過她還是很謙虛,經常在台上當起小學生,發現哪個詞沒有把握,她就會大聲地問:“這個詞國語怎么念?”讓台下的小觀眾充當自己的老師,使演出的互動和溝通顯得更加融洽。 這台兒童音樂會特邀的小提琴獨奏演員是2001年獲得全國比賽少年組冠軍的楊曉宇,他的演奏博得場上陣陣熱烈的掌聲,葉詠詩讓曉宇再來一首,等曉宇奏了返場曲後,她就說:“精彩演出的背後靠的是長年累月一點一滴地下苦功。曉宇告訴我,他每天練琴的時間不少於5小時。我看到下面有家長在數落自家的小孩:‘你看你,5分鐘你都坐不住了吧。’我的兩個小孩也總是需要我不斷督促。沒有關係的,從今天開始還可發奮追趕嘛,聽完音樂會,回到家至少還可練習三個小時呢。”一席話,逗得觀眾笑聲一片。在演奏安德遜的《失魂時鐘》這首漫畫式的描寫性標題樂曲時,葉詠詩讓場上的小朋友和家長都舉起雙手,隨著樂曲的節奏左右擺動,她一會兒指揮樂隊,一會兒指揮觀眾,全場變成一個快樂的大家庭。這首詼諧的曲目讓小朋友開始“坐立不安”,善解人意的葉詠詩馬上在下一首作品約瑟夫·史特勞斯的《小嘴不停波爾卡》時,把台下“不安份”的朋友和家長請上台與她同台表演,大家被美妙樂曲所激動,也為葉詠詩變幻各種不同的表現方式所吸引。
坦言
葉詠詩作為亞洲樂壇備受尊崇和極具影響力的人物,足跡踏遍歐洲大陸。出生在廣州的葉詠詩是星海音樂廳的常客,兩年前她曾在星海和帕爾曼同台演出。葉詠詩說:“當指揮家成功與否,有一半跟音樂拉不上任何關係,人際關係、領導才能、自信心、人生經驗以及努力不懈的學習態度是缺一不可的因素。”
榮譽
葉詠詩獲獎無數,她於1990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之一。2006年獲香港公開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2007年更成為首位香港指揮家獲法國政府授予文學藝術界的最高榮譽 -“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促進香港與法國的友好關係。 1985年,葉詠詩在法國貝桑松第三十五屆國際青年指揮大賽中葉詠詩贏得冠軍以及金豎琴獎。1988年在第八屆東京國際指揮比賽中獲獎。1986年和1992年,她獲得獎學金參加了鄧肯活動中心的暑期指揮大師班,跟從小澤征爾、伯恩斯坦、米亞及羅查雲斯基、約翰·納爾遜等大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