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聖陶的“教”與“不教”

葉聖陶先生的長子葉至善介紹小時候父親是怎樣教授他作文時,用了“不教”這樣的字眼。 原來,葉老從不給孩子教授作文入門、寫作方法之類的東西。 ”葉至誠也描寫過父子們一起改文章的情景:“父親先不說應該怎么改,讓我們一起來說。

葉聖陶先生的長子葉至善介紹小時候父親是怎樣教授他作文時,用了“不教”這樣的字眼。原來,葉老從不給孩子教授作文入門、寫作方法之類的東西。他只要求子女每天要讀些書,至於讀什麼,悉聽尊便。但是讀了什麼書,懂得了什麼,都要告訴他。除此之外,葉老還要求子女每天要寫一點東西。寫什麼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歡什麼就寫什麼:花草蟲魚、路徑山巒、放風箏、鬥蟋蟀或聽人唱戲、看人相罵等均可收於筆下。
葉老在指導孩子作文、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教中有教,其高明之處在於順其自然,因勢利導,啟發培養孩子的興趣和自覺,讓孩子自覺成才,自覺成長,而不是強制、苛求。
不教中有教,集中體現在葉老精心為子女修改文章上。葉至善在兄妹合集《花萼》出版時的《自序》中記敘了當時的情景:“吃罷晚飯,碗筷收拾過,植物油燈移到了桌子的中央,父親戴起老花眼鏡,坐下來改我們的文章。我們各據桌子的一邊,眼睛盯住父親手裡的筆尖兒,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指責、爭辯。有時候,讓父親指出了可笑的謬誤,我們就盡情地笑了起來。每改完一段,父親朗誦一遍,看語氣是否順暢,我們就跟著他默誦。我們的原稿好像從鄉間採回來的野花,蓬蓬鬆鬆的一大把,經過了父親的選剔跟修剪,插在瓶子裡才還像個樣兒。”葉至誠也描寫過父子們一起改文章的情景:“父親先不說應該怎么改,讓我們一起來說。你也想,我也想,父親也想,一會兒提出了好幾種不同的改法。經過掂量比較,選擇最好的一種,然後修改定稿……”三個孩子,一起跟父親學寫作,仿佛在進行一場競賽,每個人都暗自憋著勁要超過其他人。這是一種多好的學習氛圍,其中有指導,有點撥,有熱烈討論,有激烈競賽。三個孩子長大成人後個個成才,確實得益於葉老的“不教”。

葉老重言教更重身教,其身教影響和示範對子女來說更全面、更深刻、更耐久、更具魅力。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葉聖陶是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作家。細密的觀察、客觀的寫實,亦莊亦諧、莊諧結合的筆法和平實樸素、凝鍊精粹的文學語言,這一切構成了葉聖陶現實主義創作的藝術個性。葉聖陶“一直留意語言”,他的語言有一種不雕鑿、不做作的樸素美。他很少用濃艷富麗、華而不實的詞藻,他的作品中很難發現冗長拗口、曲里拐彎的歐化句子。他特別講究錘字鍊句,講究以少勝多、一語傳神,自稱有“斟酌字句的癖習”。葉老以身示範的藝術追求和人格修養,對孩子的影響更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