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葉綠素f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科學家從澳大利亞鯊魚礁的藍細菌中提取到了一種新的葉綠色——第5種葉綠素(被稱作葉綠素f),它能夠吸收紅光和紅外光。利用該新葉綠素,研究人員有望讓太陽能電池將更多的光能轉變為電能,提高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機能特點
1、這種新發現的葉綠素f展現了一種比其他類型葉綠素紅得多的吸收光譜,它能夠吸收波長範圍為0.7微米到0.8微米的近紅外光(紅外線的波長是0.77微米—1000微米,分近紅外、中紅外),這使得該葉綠素成為迄今所發現的最紅葉綠素。2、光合作用甚至可進一步延伸至紅外波段,這有望促進太陽能電池的發展。由於從太陽發出的光線中,有超過一半的光線為紅外線,太陽能電池板的製造者一直在研發各種新技術,以讓太陽能電池能夠吸收到紅光以外的光線。
研究套用
1、麻省理工學院的張曙光(音譯)則認為,它可以直接使用葉綠素來改進其正在研製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張曙光以前曾經嘗試過使用菠菜葉中的蛋白photosystem I來製造太陽能電池,該蛋白中包含有大約200多個能夠聚光的葉綠素分子。2、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詹姆斯·巴伯表示,將這種新葉綠素添加到太陽能電池上可以起到一定作用:擁有能吸收不同波長光線的不同類型葉綠素,太陽能電池就能夠捕捉到更大範圍的太陽光線,這對太陽能電池的設計和人造光合作用技術等來說都非常重要。
3、張曙光也對此表示同意,目前他正同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之父、瑞士理工學院教授麥可·格蘭澤爾研發低成本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該電池將使用無機的分子染料來吸收太陽光線,與葉綠素吸收太陽光線的方式如出一轍。他們正在探索該新型太陽能電池模式是否能夠使用藍細菌的光系統來替代無機的分子染料。
4、新葉綠素的發現對生物進化研究而言也有重大意義,在地球形成之初,厭氧的藍細菌統治了地球,它能夠吸收紅外線波長的光線,但是現在地球上生活的喜氧細菌都依靠可見光來生存,很少有生物能夠吸收0.7微米到0.8微米範圍內的太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