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
葉利平,字立平,1963年生於湖北省武漢市,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現為湖北省國畫院專業畫家、山水畫創研室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書畫研究會理事,繪畫專業委員會委員。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及省市美展並獲獎;也多次在各大專業刊物上專題介紹,並被機構公司及個人收藏家收藏。
主要獎展
2004年作品《千岩鎖翠》獲建國55周年全國青年國慶書畫展優秀獎
2005年作品《橫岩絕》獲全國首屆寫意畫大展優秀獎(最高獎)
2006年作品《昨天,今天,明天》獲全國城市山水展優秀獎
2007年作品《秋山》獲走進經典2007年度全國優秀畫家作品邀請展傑出藝術獎
2008年作品《山水》入選全國名家小品展邀請展
2009年參加慶祝中國文聯60周年全國文藝名家邀請展
2009年作品《天高高》系列入選"以心接物"全國藝術院校研究生創作展
評價
對於西方人來說方與圓不過是冰冷的兩種幾何圖形而已。而東方的中國人對於方與圓的解析卻遠不止這般冰冷簡單。在古代中國人心目中講究的是天圓地方。所行萬事都要以合乎天地法則為準。這叫“天人合一”,又稱“彌綸天地之道”。所以行事要講“規矩”。這“規矩”正是造“圓”與畫“方”的工具。雖然今天的中國人早已知道地也是圓的,但也絲毫不影響今天的中國人依舊以方與圓來作為衡量人事的標準。“做人是應該智圓行方的”。“方”還是不容易置疑的底線與依歸。
康定斯基說:“本質上講,一個點即造就一定的主張,這與悄無聲息”而又有所堅持的內心密切相關了。
實際上就傳統中國山水畫來說 ,是很少用銳利四角的方結構來構成畫面的。這當然與中國人主張含蓄的文化心理有關。但僅就形式來說,方形雖然容易給人以穩定感、莊嚴感、但也極易造成呆板不易協調的危險。所以這是一個非高手莫辯的啃骨頭。
南宋的馬遠、夏圭算是比較早喜用方結構的。但在用方之餘,要么用大面積的留白,要么用控制圓結構與方結構的相對比例來消解方結構帶來的過度銳利的刺激感與呆板感。後來的另外兩位喜用方的高手倪瓚與弘仁在處理以上矛盾時也概莫能外。
我覺得葉利平的用方造險、破險和古代大師的情況還真不一樣。古人以“方”造險基本還是從自然地貌出發,偶用剪裁化用,不背物理自然,你似乎還可以感覺到似曾相識的親切。葉畫的用方造險則充天塞地,層層疊疊,乃犬牙交錯,多維度的穿插交織。一如建築中鋼樑結構般交錯組合。大背自然地貌之理,全由心造。但正是這背理心造卻為我們營造出魔幻般的奇異感與震撼來,也正是這有背物理,全由心造的多維度的穿插交織,竟生出“縱橫穿插”破方之險的新畫來,此類傑構《岩之舞》、《峰脈之源》、《橫岩絕》等作足堪當之。
另外有幾幅畫也是值得一提的。那就是《壑峰繞雲》與《秋山雨後》兩圖。葉利平的視角很有意思,似乎讓觀者坐直升飛機由山腳下盤旋而上的。既可見山之巍峨壯麗,又有至山巔上空俯瞰而下的壯闊圖景。山下是一體,至上而漸闊,如此手法的確可見作者的匠心獨造。
從筆而論,葉利平是主剛、主厚的。如同他的方結構、滿結構一樣,都充滿壓迫感與征服欲,當這四者相加時,更是體現了一種虔誠的對崇高美的追求與堅持。這是一種在當今幾乎已被遺忘的英雄主義情節在他內心與手中的凝結。
有人說葉利平的畫是典型的南人北相,我想包括他近些年的負笈北上求學,都是一種性格的宿命,我希望他去完成這個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