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葉世鐸1955年畢業於中南同濟醫學院醫學系(前身為上海同濟醫學院和武漢大學醫學院
,現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留校任局部解剖學教研室助教,後轉入協和醫院外科學教研室任助教。1960年起任協和醫院外科學教研室副主任、講師、主治醫師,1978年任協和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同濟醫學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副所長。1979年從講師、主治醫師破格直升為教授、主任醫師。1984年至1988年間出任同濟醫科大學黨委書記。1988年任同濟醫科大學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心血管外科主任兼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副所長,1992年至1996年任同濟醫科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1996年卸任領導職務以後,仍致力於心血管外科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於1960年被評為湖北省文教系統先進工作者。1980年作為優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出席全國科技大會,獲全國科技進步乙等獎。1982年當選為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四次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2010年獲得中國醫師學會心血管外科終身成就獎最高榮譽。
醫療生涯
在40餘年的醫療生涯中,葉世鐸教授在心血管外科領域取得了多項重大成就。1969年,以他為首的體外循環研究小組成立,經過短短的動物實驗階段,1970年該小組成功開展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這是當時歷史條件下國內心血管外科領域的新突破,填補了省內空白,也為複雜性心臟病的外科治療向縱深發展奠定了基礎。
人工瓣膜研究
1976年,葉世鐸教授主持開展了心臟瓣膜的外科治療,組建了人工瓣膜研究室,引入並改進了人工生物瓣膜,研製了低瓣架牛心包瓣並用於臨床,治療了300多例重症風濕性心臟瓣膜病,進行單瓣以及雙瓣置換術,取得良好效果,1980年省科委、省衛生廳成果鑑定達國內先進水平。在國內率先進行了生物瓣衰敗後再次換瓣手術,並針對生物瓣耐久性問題,對生物瓣衰敗進行了組織學和生物力學的研究,發現了生物瓣衰變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瓣在心腔內受心動周期性交變應力的作用而導致生物材料的疲勞極限降低,從而通過計算生物瓣各部位的應力變化,製作圖表,提出了生物瓣研製的改進意見。該研究成果於1983年在全國專業會議上首次報導,並於1985年發表《牛心包瓣的力學分析》和《牛心包瓣瓣葉撕裂》等論文,於1986年通過湖北省衛生廳成果鑑定。
心臟直視手術的研究
在葉世鐸教授帶領和主導下,協和醫院心血管外科率先在湖北省開展了心臟直視手術的研究。1981年完成湖北省第1例再次瓣膜置換術以及法洛四聯症右心室流出道加寬重建術;1982年完成湖北省首例右心室雙出口矯治術;1984年完成湖北省首例完全性肺靜脈畸形連線糾治術以及上腔靜脈肺動脈吻合術。此外還建立了湖北地區首家心血管外科專科監護室,開創了心血管外科術後專科監護的新模式,極大地降低了危重病人的術後死亡率,推動了心血管外科臨床水平的進一步發展。
除了致力於心血管外科臨床工作以外,葉世鐸教授還不斷進行科學研究以推動心血管外科學的學術水平的發展,在80年代早期,深入研究了先心病肺動脈高壓的病理變化,通過肺活檢與心導管檢測和臨床徵象相關分析,討論了室間隔缺損患者合併肺動脈高壓的手術適應症,為此類手術提供了依據。在國內率先開展了低溫開放直視下縫閉動脈導管未閉的手術,其“深低溫低灌注肺動脈內縫閉未閉動脈導管”於1987年獲得湖北省教委科技進步獎。同時致力於術中心肌保護的研究,率先提出啟動心肌內源性保護機制,提高能量儲備以防止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理論,首次發現1,6-二磷酸果糖可直接進入細胞內作為底物參與糖酵解,此外還提出了低壓持續冠狀靜脈竇冷停搏液逆行灌注在瓣膜置換術中的套用,其課題“冷停搏液冠狀靜脈竇灌注保護缺血心肌的研究”於1996年獲得湖北省科研二等獎。此外還擔任了臨床心血管病雜誌副主編,中華胸心血管外科學雜誌常務編委,以及其他四種雜誌編委。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
著作
葉世鐸教授將畢生奉獻給我國醫學教育事業,他治學嚴謹,誨人不倦,深受學生愛戴,主持並參與編寫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教材《外科學》、《心臟病學》以及《外科用術與併發症處理》等多部專著,葉教授自1986年招收首批博士生研究生以來,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躋身國內外先進行列的優秀人才,經他培養的碩士和博士生遍布海內外,桃李滿天下,部分已成為相關領域的專家和佼佼者,在醫學教育領域取得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