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松[松科落葉松屬植物]

落葉松[松科落葉松屬植物]
落葉松[松科落葉松屬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落葉松(學名: (Rupr.) Kuzen.)是松科,落葉松屬喬木,高達可達35米,胸徑達90厘米;幼樹樹皮深褐色,枝斜展或近平展,樹冠卵狀圓錐形;冬芽近圓球形,芽鱗暗褐色,邊緣具睫毛,基部芽鱗的先端具長尖頭。葉片倒披針狀條形,先端尖或鈍尖,上面中脈不隆起,球果幼時紫紅色,成熟前卵圓形或橢圓形,黃褐色、褐色或紫褐色,種子斜卵圓形,灰白色,5-6月開花,球果9月成熟。 落葉松是中國大興安嶺針葉林的主要樹種,木材蓄積豐富,也是該地區今後荒山造林和森林更新的主要樹種。木材略重,硬度中等,易裂,邊材淡黃色,心材黃褐色至紅褐色,紋理直,結構細密,比重0.32-0.52,有樹脂,耐久用。可供房屋建築、土木工程、電桿、舟車、細木加工及木纖維工業原料等用材。樹幹可提取樹脂,樹皮可提取栲膠。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落葉松 落葉松

喬木,高達35米,胸徑60-90厘米;幼樹樹皮深褐色,裂成鱗片狀塊片,老樹樹皮灰色、暗灰色或灰褐色,縱裂成鱗片狀剝離,剝落後內皮呈紫紅色;枝斜展或近平展,樹冠卵狀圓錐形;一年生長枝較細,淡黃褐色或淡褐黃色,直徑約1毫米,無毛或有散生長毛或短毛,或被或疏或密的短毛,基部常有長毛,二、三年生枝褐色、灰褐色或灰色;短枝直徑2-3毫米,頂端葉枕之間有黃白色長柔毛;冬芽近圓球形,芽鱗暗褐色,邊緣具睫毛,基部芽鱗的先端具長尖頭。葉倒披針狀條形,長1.5-3厘米,寬0.7-1毫米,先端尖或鈍尖,上面中脈不隆起,有時兩側各有1-2條氣孔線,下面沿中脈兩側各有2-3條氣孔線。

球果幼時紫紅色,成熟前卵圓形或橢圓形,成熟時上部的種鱗張開,黃褐色、褐色或紫褐色,長1.2-3厘米,徑1-2厘米,種鱗約14-30枚;中部種鱗五角狀卵形,長1-1.5厘米,寬0.8-1.2厘米,先端截形、圓截形或微凹,鱗背無毛,有光澤;苞鱗較短,長為種鱗的1/3-1/2,近三角狀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具中肋延長的急尖頭;種子斜卵圓形,灰白色,具淡褐色斑紋,長3-4毫米,徑2-3毫米,連翅長約1厘米,種翅中下部寬,上部斜三角形,先端鈍圓;子葉4-7枚,針形,長約1.6厘米;初生葉窄條形,長1.2-1.6厘米,上面中脈平,下面中脈隆起,先端鈍或微尖。花期5-6月,球果9月成熟。

產地生境

落葉松 落葉松

分布於中國大、小興安嶺海拔300-1200米地帶。在各種不同環境(如山麓、沼澤、泥炭沼澤、草甸、濕潤而土壤富腐殖質的陰坡及千燥的陽坡、濕潤的河谷及山頂等)均能生長,常組成大面積的單純林,或與白樺、黑樺、叢樺、山楊、樟子松、紅皮雲杉、魚鱗雲杉等針闊葉樹組成以落葉松為主的混交林。蘇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蘇聯西伯利亞。

生長習性

喜光性強,對水份要求較高,而以生於土層深厚、肥潤、排水良好的北向緩坡及丘陵地帶生長旺盛。

落葉松最適宜在濕潤、排水、通氣良好,土壤深厚而肥沃的土壤條件下生長最好,在乾旱瘠薄的山地陽坡或在常年積水的水濕地或低洼地也能生長,但生育不良。落葉松耐低溫寒冷,一般在最低溫度達—50℃的條件下也能正常生長。

繁殖方法

採種:9月人工上樹採摘果枝,將球果露天攤曬、敲打、篩選,然後乾藏。 
貯藏:10月至第二年3月,短時間內播種可直接乾藏,將篩選後的種子適當乾燥,置於通風、乾燥的室內,第二年春播種前一個月混沙催芽。  
整地:3月上中旬,選擇海拔在300米以上的陰坡、半陰坡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翻深整平,做1米寬左右的高床或高壟,每畝施廄肥3000公斤,嚴格進行土壤消毒。 
播種:3月下旬,種子催芽後可直接播種。否則,要用40℃左右溫水浸種一二天,在溫暖處混沙或鋸末中進行催芽後再播種。開溝條播,灌足底水。每畝播種7至10公斤,用搗細的腐殖質或細沙覆蓋,覆土不能超過0.5厘米,有條件時,最好再覆一層草保墒。 

栽培技術

落葉松 落葉松

4月至第二年7月幼苗出齊後,要進行必要遮陰,透光度保持60%左右,進入雨季撤除。6月中下旬和7月上中旬分別間苗2次,最後一次每米播種行留苗100株左右。出苗前始終保持床面濕潤,用噴壺每天噴水2至3次,出苗後可適當減少噴水次數,但不可床面過乾。出苗後15至20天,每畝追硫銨5公斤,以後每隔半個月左右連續追肥3至4次,每畝每次追肥量逐漸增加至10公斤左右。7月停止追氮肥,可適量追施磷鉀肥。

出圃第二年春季土壤解凍出圃移栽。起苗前3至5天澆水一次,使土壤濕潤疏鬆,起苗時不易傷根。對主根適當修剪,注意起苗時不要傷頂芽。

病蟲防治

褐鏽病

落葉松褐鏽病是危害落葉松的重要病害。

病原:落葉松褐鏽病由擔子菌亞門的落葉松擬三胞鏽菌引起,該菌為同主寄生菌,在落葉松上能夠完成發育循環。

發病症狀:發病初期,葉片尖端或近中部出現退綠小斑,逐漸擴大,到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葉背面形成夏孢子堆,直到9月中旬仍可產生。夏孢子堆初寄生於葉表皮下,奶油色或赭黃色形成圓形小丘狀隆起,葉表皮夏孢子堆破裂後露出鐵鏽色至血紅色的粉狀物,夏孢子成熟後飛散,最後在夏孢子原基處留下痕跡,這時在葉片上形成段斑,8-9月在葉背面產生3-5個黑褐色凸起於葉表面的小粉堆,即冬孢子堆。隨著病害的發展,冬孢子堆數量逐漸增加,此時針葉萎黃,逐漸乾枯脫落,使樹木生長勢減弱,影響落葉松的生長,嚴重的導致樹木死亡。

發病規律:落葉松褐鏽病主要發生在苗圃和幼林內。1-2年生的苗木和3-6年生的幼齡林受害嚴重,大樹受害輕。於9月下旬以落地針葉上的冬孢子越冬,越冬的冬孢子在適宜條件下5小時即可萌發,翌年的6、7月就能發病。一般降雨多、濕度大發病嚴重;乾旱、濕度小發病較輕;冬季溫度低,第二年發病輕;冬季溫度高,第二年發病重。常集中連片發生,落葉松褐鏽病發生的地塊常有落葉松早落病的發生。

綜合防治措施

可採用百菌清油劑低量噴霧防治苗圃地和幼林內發生的落葉松褐鏽病,防治效果達到58%。也可在5-6月發病前噴灑波爾多液、石硫合劑等,能夠起到預防作用。

可於春秋兩季把林地、菌圃地內落葉松落葉集中成堆,點燃燒毀,可降低落葉松的發病率,但要注意防火。在苗圃地內還要注意苗木栽植不能過密,通風降濕,防止徒長,提高抗病力。

對於已經鬱閉的林分,可利用百菌清煙劑放煙防治,防治效果也十分明顯。

松皮小卷蛾

落葉松松皮小卷屬小蛾子,以幼蟲為害落葉松的枝幹,對幼樹產生較大危害。該蟲在吉林省中東部地區分布廣泛,在人工純林內發生嚴重。

發生規律:該蟲1年發生1代,以6-7齡幼蟲捲曲在落葉松皮下吐絲作薄網越冬。第2年4月上旬落葉松發葉時,幼蟲開始在樹皮下活動危害。成蟲於6月下旬開始羽化,交尾後1天就產卵,卵多產在針葉端部背面,排成2行。樹冠下部產卵最多,中部次之,上部最少。初孵幼蟲活潑,稍遇驚擾即吐絲下垂。孵化後1-2小時即鑽入樹皮下,10天后在靠近樹皮處吐絲作圓形白色薄網,捲曲在內。再經3-5天脫第1次皮,第2齡幼蟲開始食害樹木表層,形成淺而細的坑道;3齡以後已食進韌皮部,形成較寬的坑道,並排出木屑,伴有流脂,幼林受害重於中齡林,其中以7-12年生林分發生最重。疏林重於密林,林緣重於林內。
防治方法:選育抗蟲樹種。造林時適當密植,實行針闊葉樹混交,加強撫育管理,使樹冠儘快鬱閉。保護林間寄生蜂及其他天敵。
對剛侵入樹皮的幼蟲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50%敵敵畏乳油1000信液、50%殺螟松乳油 1000倍液、50%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75%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
對成蟲可用5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常規噴霧。

主要價值

落葉松[松科落葉松屬植物] 落葉松[松科落葉松屬植物]

落葉松的木材重而堅實,抗壓及抗彎曲的強度大,而且耐腐朽,木材工藝價值高,是電桿、枕木、橋樑、礦柱、車輛、建築等優良用材。同時,由於落葉松樹勢高大挺拔,冠形美觀,根系十分發達,抗煙能力強。所以,又是一個優良的園林綠化樹種。

還可以製作落葉松阿拉伯半乳聚糖。落葉松阿拉伯半乳聚糖由落葉松屬木材用水或稀鹼液浸提加工而得,屬低粘度高分散性樹膠,主要用於醫藥、食品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