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位於永康鎮西邊,距離朝陽村委會8公里,距離鎮政府所在地15公里。國土面積1.97平方公里,海拔1,310米,年平均氣溫19.1℃,年降水量1,132毫米。有耕地166畝,其中人均耕地1.06畝;有林地2,500畝。 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4戶,有鄉村人口157人,其中男性85人,女性72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6人,參合率80.3%;享受低保6人;其中農業人口157人,勞動力9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2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2.71%。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9.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01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今後主要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例如:增加甘蔗面積1250畝,養殖方面發展300頭。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在十一五規劃結束時,全村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1800元。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166畝,其中:田54畝,地112畝,人均耕地1.06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2,5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3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5畝;水面面積200;荒山荒地100畝。全村擁有茶園面積10畝,其中可採摘面積10畝;種植甘蔗185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2.71%。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9.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5.9萬元,占總收入的39.46%;畜牧業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26.7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3頭,肉牛16頭,肉羊27隻,肉雞610隻);林業收入1.3萬元,占總收入的4.3%;第二、三產業收入4.7萬元,占總收入的15.7%;工資性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6.7%。農民人均純收入170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人(占勞動力的2.1%),在省內務工1人,到省外務工1人。該村計畫大力發展甘蔗產業。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電。全村有3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88.2%)。有34戶通電,有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5.9%和44.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0戶,占總數的29.4%。該村到鄉鎮道路為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5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2輛,機車2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戶。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5公里。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端德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永康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公里,距離中學10公里。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不便,飲水困難,就醫困難,就學困難。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30.7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3.06萬元,占總收入的71%;畜牧業收入22.83萬元,占總收入的17.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2頭,肉牛25頭,肉羊30頭);林業收入5.32萬元,占總收入的4 %;第二、三產業收入8.07萬元,占總收入的 6.2 %;工資性收入5.18萬元,占總收入的 4%。農民人均純收入1918.7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1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人(占勞動力的2.4%) 。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等,主要銷售省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4.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2%。該村目前大力發展甘蔗、核桃、茶葉、膏桐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07戶,共有鄉村人口548人,其中男性329人,女性219人。其中農業人口548人,勞動力255人。該村以漢族為主。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60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丫口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勐捧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6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6 人,其中小學生32人,中學生1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61.09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1000個(勞均10個)。有固定資產31.00萬元。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7人,黨員中男黨員6 人,女黨員1人。團支部設在村委會,團員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