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水河

萬水河

萬水河屬遼河水系, 橫貫鞍山北部市區, 承泄工業 廢水及城市污水。萬水河主流發源於千山風景區仙人 台, 流域面積 458km , 河長 67km。上游 6 條支流在陳 家台橋以上匯合後穿過市區經瀋大高速公路入遼陽縣 境內。河寬一般 80 ~ 100m。上游有金 家嶺等三座小 型水庫。

萬水河,原名南沙河,是流經鞍山城區的面積最大的河流,發源於千山風景區最高峰——仙人台,在遼陽匯入太子河,是太子河的一級支流。有著百年歷史的南沙河,曾經河水清澈,各種水生物自由生長,對涵養鞍山北部地區水源起到了很大作用。抗戰時期,鞍山兒女還在南沙河抗擊日寇,寫下可歌可泣的戰歌。

建國後的工業發展為鞍山帶來了“鋼都” 的美譽,同時也帶來了污染,當時的南沙河(萬水河前身)兩岸有鞍鋼廠區及市政的大中型企業 50 余家, 流域內人口 42. 4 萬人, 耕地 26. 7 萬畝。 城市段河道長 13km,同時因下游城市污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 廢 水中懸浮物、 COD 等污染物嚴重超標, 河道水質發生惡 化, 臭味較濃, 呈黑色混濁狀態, 河中生物基本絕跡。 同時由於歷史的原因, 右岸灘地上亂建、 違建房屋現象 嚴重, 嚴重影響河道汛期行洪, 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得不 到保證。

2007年,鞍山市政府投資8億元開始改造這條河流。修復橋面、建堤修壩、治理河水、拓寬河面,如今,一條25米寬、雙向4車道的濱河大道橫跨萬水河。未來,公車、旅遊觀光車均會在濱河大道上設站,滿足人們出行、休閒所需。

萬水河 萬水河

而即將建成的立山區萬水河公園位於萬水河兩岸,全長4.4公里,占地面積約18萬平米,是集休閒、娛樂、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公園。據悉,勝利橋以東的萬水河公園建設工程預計投資6000萬元,建設主要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勝利橋到曙光路橋南側,此段全長1200米,寬度在15—40米之間,整個綠化面積將為48000平方米;第二部分,河岸北側公園,全長1200米,寬度從100米至20、30米之間,主要以打造特色景點,為市民提供休閒娛樂場地為主;第三段則是,曙光路橋——陳台橋南側,全長1800米,綠化面積將達到54000平方米,屆時立山市民也將重新回到依水而居的生活畫卷內,而整個萬水河公園建成後將填補市區沒有濱河公園的空白。

萬水河公園整個區域將被分為4個部分,也就是極力打造四個景觀點。

第一部分以靠近勝利橋邊原有大樹為主要打造內容,被稱為“記憶之林”景觀。因原勝利橋原有若干大樹樹形優美,所以改造過程中,以保留原始樹木美感為主,再相應栽種樹木,把這一段打造成極具觀賞性的樹林,之後在相應的樹林下建休閒草坪,步道、兒童天地等觀賞性與功能性等空間場地,為市民提供一個優美的好去處。

第二部分景觀地段主要在勝利橋到曙光路橋的中間地段,因為在此沿河處都是高層住宅,為了服務於這部分居民,增加活動空間,搭建板式木製平台,通過在水中打木樁,給市民打造一處在水上乘涼休息之地,同時也延展停留空間,擴大戶外活動場地。此處景觀也被稱為“風之舞台”。

第三部分的建設主要考慮到供市民活動的功能性。在靠近曙光路橋一側的河岸上,圍繞規劃道路丁位元組點展開設計,在這裡設定眺望台、步道、台階式休閒空間,為市民搭建一個很好的觀景之點,同時也建立公車站點等功能性場地,這個景觀也被稱為“眺望台”。

萬水河南側最後一個景觀為濕地廣場,修建在曙光路橋邊。因為這部分原始地形地貌就比較有特點,所以修建景觀時也是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打造具有濕地景觀的風景帶,並在此增設功能小屋(公廁等)和廣場,服務於到此遊玩的市民。

此外,在萬水河公園南岸建好後,萬水河公園北側也將開始建設,設計構想上主要是與南側互相呼應。計畫建設五處景點:一是在勝利橋東北側,經常有市民路過的地段,搭建一個百米以上可容納較多人集散及休閒娛樂的場地;還將在景區內創造人工山谷,時鐘造型主題廣場,以及光景勝地等五個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