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主要研究成果:先後主持參與17項省、部、局級科研與推廣項目。1982年將海產幼香魚引入湖北內陸水域馴養繁殖成功。1983年和1987年先後將露斯塔野鯪和淡水鯧引進湖北,並繁殖推廣至華中數省,形成巨大的社會效益。1983年至1995年,連續12年對莫三比克、尼羅、奧利亞等三種羅非魚的性別決定機制和性別人工控制技術作了深入研究,選育出大批YY型超雄魚、XY型和YY型轉化雌魚,以及大量全雄羅非魚。研究證實了羅非魚四種配子的性別決定基因的強度順序為:Y♂>W♀>Z♂>X♀。1992年至1996年,在華中地區率先研究攻克了大口鮎的人工繁殖和養殖技術難關,並推廣到湖北、湖南、廣東數省,每年繁殖魚苗數千萬尾供各地養殖,養殖效益過億元。1995年至1996年研究了斑點叉尾鮰的人工催產繁殖技術,親魚催產率100%,受精率和孵化率達98%。1999年至2000年開展了中華鱘苗種人工培育初步研究。2001年成功進行了胭脂魚人工繁殖。1998年至2004年,主持開展了瓦氏黃顙魚人工繁殖與養殖技術研究及推廣,在全國率先實現了瓦氏黃顙魚全人工繁殖,將該魚馴養成人工養殖新對象。2005年至今,主持開展了鱤魚人工繁養技術研究,其苗種已推廣到省內外,養殖前景非常看好。參編著作一本,發表論文100餘篇,取得省級重大科研成果四項,獲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