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室: 301醫院消化內科
職 稱: 主任醫師 教授
擅 長: 消化系腫瘤早期檢診與防治,胃腸息肉內鏡治療,炎性腸病,NSAIDS所致胃腸黏膜損傷及部分疑難病症診治運動障礙,神經康復,神經遺傳病甲狀腺,乳腺疾病,外科常見病
消化系腫瘤早期檢診與防治,胃腸息肉內鏡治療,炎性腸病,NSAIDS所致胃腸黏膜損傷及部分疑難病症診治
醫生簡介: 萬曉軍,男,主任醫師,教授,出生於1961年,醫學碩士,碩士研究生導師,解放軍總醫院"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工程"入庫人員。
專長於消化系腫瘤的早期檢診、防治及其基礎研究。在國內率先對老年人進行胃鏡、結腸鏡的臨床普查及隨訪,使早期胃癌及早期大腸癌的檢出率、手術切除率及五年生存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高齡患者中開展了多項內鏡治療技術,如胃內異物取出術、食管狹窄擴張、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硬化劑治療及套扎術、內鏡下黏膜剝脫術治療扁平息肉及早期胃腸腫瘤、內鏡下注射化療藥物及免疫製劑治療中、晚期胃癌、十二指腸乳頭切開及膽總管取石等;開展了全小腸可視性檢查_膠囊內鏡的臨床套用,提高了小腸不明原因出血等疑難疾病的診治水平。並擅長炎性腸病的診治、 NSAIDs所致胃腸黏膜損傷的診治及消化系危重、急症病人的搶救。
為總後"十五"重點課題"胃癌及其癌前高危病變基因標誌與臨床套用研究"第二專題負責人;承擔並完成了醫院"九五"課題"糞便中檢測K-ras基因突變對老年大腸癌診斷價值的研究";2002年取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課題(野生型人K-ras2對結腸癌細胞的抑制效應研究)一項。
獲1999年度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5244例老年人直接胃鏡、結腸鏡臨床普查及隨訪的臨床價值)一項;完成了肝癌新的腫瘤標記物-異常凝血酶原(DCP),從方法學到臨床套用的研究工作並進行了其產生機制等基礎方面研究,參加DCP檢測藥盒的開發,95年此項系列研究獲得了軍隊科技成果三等獎;與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基礎所合作建立了GST-π放射免疫分析法,並套用於消化系腫瘤的檢測,為腫瘤檢測增加了新的指標。與本院基礎研究室合作,開展了從胃液及糞便中檢測腫瘤相關抗原的研究,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發表論文二十餘篇。是"現代消化系疾病診斷學"主編之一。擔任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消化病學紐秘書。
相關詞條
-
萬曉樵
萬曉樵, 男,漢族,生於1950年2月, 江西南昌人。1968年10月參加工作,1979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
教育教學 學術論文 科研項目 學術專著 教學和招生 -
王曉軍[廣東技術師範學院教授]
王曉軍,廣東技術師範學院教授。
人物經歷 主講課程 主要貢獻 獲獎記錄 -
丁曉兵
丁曉兵,男,漢族,武警廣西總隊政委。1965年9月出生,1983年10月入伍,1984年10月在遂行軍事任務中英勇負傷,失去右臂。丁曉兵同志入伍30多年...
簡介 事跡 執著信念 主要榮譽 崗位業績 -
軒轅大帝[李曉軍執導電影]
《軒轅大帝》是由導演兼編劇李曉軍執導兼編劇,歷經5年,走訪數十位黃帝文化研究專家,由於波、班嘉佳、周韋彤、王德順、蘇登扎木蘇等主演的傳奇影片。影片講述了...
簡介 劇情簡介 角色介紹 演職人員 電影音樂 -
宗曉軍
宗曉軍,大陸男演員,曾出演《新上海灘》《蝸居》《女足九號》《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等眾多熱播影視劇中的配角,而被稱之為“大陸第一甘草演員”。
個人作品 -
萬慧軍
萬慧軍2003年7月,西北大學理論物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
研究方向 學位論文 -
宗曉軍[中國內地演員]
出演近百部影視作品的宗曉軍,一直都因演繹各種各樣的小人物,而被觀眾熟知和喜愛,其塑造的人物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影響,被觀眾譽為“甘草演員” 。 宗曉軍對...
基本信息 作品 -
戰崑崙[2015年郝萬軍執導電視劇]
《戰崑崙》是廣西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出品的戰爭劇,由郝萬軍執導,由張洪睿、王瑞子領銜主演 。 該劇以抗戰時期為背景,講述了一群愛國青年在戰場上浴血奮戰、保家...
劇情簡介 分集劇情 演職員表 角色介紹 獲獎記錄 -
黔軍
黔是貴州省的簡稱,位於桂、湘、川、滇四省包圍之中。在中國近代史上,黔軍也是西南軍閥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由於貴州是一個貧瘠、弱小的省份,經濟基礎薄弱,因而...
歷史沿革 主要人物 袁祖銘 周西成 王家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