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導演王保國:義工精神感動了我
為什麼要拍一部專門的義工題材電影?該劇的編劇導演王保國接受記者採訪時詳細介紹了劇本的創作歷程。“拍一部以義工為原型的電影的想法由來已久,自己本身是萊州人,每次回家都會被街頭大批美化環境和指揮交通的義工所打動,我想知道是什麼支撐這些義工堅持了下來。2012年秋天,在萊州到北京的列車上,我偶然遇到萊州義工主要負責人之一的“老魚”,我倆交談了近6個小時,這次偶然的交談讓我豁然開朗。”王保國說,“老魚告訴我,義工不光是要做好事,最重要的是堅持做好事。可以說,是義工的精神感動了我,給了我創作這部電影的靈感,我希望通過這部電影,展現萊州義工的大愛精神,也希望更多的觀眾會參與進來。”經過大半年的跟蹤採訪和多次劇本修改,導演王保國決定通過四個故事展現萊州義工的奉獻精神,其中一個故事講述了萊州義工救助殘疾孤兒“郝愛心”的情景,還有義工幫助一個特殊的“一妻兩夫”的家庭的故事等。
為拍好這樣一部感人的片子,王保國在表現手法上也進行了大膽創新,結合劇情,四段式結構,其中的主要人物又把四個故事串在一起。
義工:我們會讓感動延續
一直跟隨劇組人員拍攝的萊州義工徐愛琴,得知要拍電影《萊州義工之紅馬甲》後,得到單位領導的同意後,她放下手頭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為劇組服務的後勤保障隊伍。“每天早上六點多就趕到劇組,一直工作到晚上11點多,有時凌晨兩點多才能離開。在電影拍攝期間,義工們只要有時間,就來劇組幫忙,與劇組工作人員一同布置現場、採購道具、維持秩序等。雖然每天都挺累,但是卻很開心。”“我2012年剛剛加入義工,在參加活動同時,經常被萊州義工這個群體所散發出來的大愛所感動,正是這種大愛讓我一直堅持著。徐愛琴告訴記者,“我對這部電影充滿了期待,我也相信,這部電影在播出之後,能夠感染更多的人加入到義工的行列中,我們一定會將這種感動延續!”徐愛琴說。演員:義工的微笑讓我們感動
記者了解到,電影《萊州義工之紅馬甲》男一號關鍵接到劇組邀請的時候,對義工並沒有太多的了解,自己對角色的掌握也不是很滿意。之所以鼓起勇氣接拍這部電影就是因為這是一部關於公益的電影,他毅然從廈門趕到萊州。通過近一個月的拍攝,讓他對義工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萊州的義工們很熱情,拍攝過程中他們所流露出來的那種發自內心的微笑,讓人特別得暖心。以前我所經歷的電影拍攝,像住宿、用車接送都是需要費用的,但在這邊卻是免費的。大冷天的,義工們陪著我們一起拍戲到深夜,還開著他們自己的車子接送我們,這種不求回報只願奉獻的精神,真得是值得太多人去學習了。”關鍵說,這部電影所詮釋的不僅是萊州義工精神,更是一種社會責任,以後自己也會繼續關注公益。封鏡儀式
2013年12月2日上午,電影《萊州義工之紅馬甲》舉行封鏡儀式。煙臺萊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田長青出席儀式並致辭。田長青在致辭中指出,萊州風景優美,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多年保持全國百強縣、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稱號,被命名為中國石都、中國草藝品之都、中國月季之都、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連續三屆獲得省級文明城市稱號,成功入選中國(大陸)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也是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市、全省第一家、煙臺市唯一一家中國長壽之鄉,慈善事業更是健康快速發展,成效顯著,全市慈善義工用自身的慈心善舉,在全社會傳遞著正能量,促進了萊州市的精神文明建設。
為大力宣傳慈善理念,讓更多的人參與慈善,電影《萊州義工之紅馬甲》應運而生,自2013年3月開始籌拍,11月正式開機拍攝,電影取材於慈善義工的真實故事,一群好心的義工網友,通過幫助殘疾兒童郝愛心,感受到幫助別人就等於幫助自己,最終在民政慈善部門的引導規範下,成為社會的一股正能量。
封鏡儀式上,導演王保國講述了影片拍攝過程中萊州義工的感人故事,讚賞了萊州義工們的感人精神。參與拍攝的演員們也各自發言,講述了他們在此次的拍攝過程中,對於義工精神的更深理解。據了解,《萊州義工之紅馬甲》將在2014年月季花節期間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