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萊州毛筆文化遺產名稱:萊州毛筆製作工藝所屬地區: 山東 · 煙臺 · 萊州市
遺產編號:Ⅷ-64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萊州市
遺產級別: 市
工藝概述
萊州毛筆製作工藝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曾是當地四大貢品之一,清康熙年間,掖縣就有制筆作坊,從事專業生產。建國後,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博採國內外毛筆生產之長,經過創新發展,品種不斷增加,質量顯著提高,在國內外市場上有很高的聲譽。
所在區域
萊州位於膠東半島西部,全境陸海兼備,位居交通要地。正如縣誌所載:“萊郡擁負山海,為渤海之名疆,三齊之巨鎮”。司馬遷說:“海岱間一都會也,我於掖乎見之矣!”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相對的開放機制,加之萊州歷來是書畫家群英薈萃的地方,人才輩出,為萊州毛筆的興盛和發展提供了種種機遇和可能,悠久的歷史積澱和燦爛的文化傳統,對於萊州毛筆製作的興盛和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萊州市苗家鎮是生產毛筆的主要產地,梁郭周邊區域也是生產毛筆的主要產區。
歷史發展
製作毛筆是苗家鎮(原掖縣保旺鄉)一帶民間傳統的家庭手工業。早在清朝初期,這裡就製作毛筆。解放前夕,天津市就有五家筆莊是保旺鄉的筆工創辦的,有張克順先生創辦的“華盛堂筆莊”,遲俊盛、遲昌盛兄弟創辦的“俊昌厚筆莊”,“盛山齋筆莊”和“成文堂筆莊”等;還有大連“同記筆莊”、哈爾濱“五星筆莊”、海城“牛莊筆莊”和北京、保定、河北易縣等地的筆莊。保旺姜家村的老筆工姜延齡先生,1940年前後曾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傳授制筆技藝,後返回故里。萊州毛筆傳世, 據現在人講清朝時傳承人已無可考證,有承繼人之佼佼者-李兆志、劉廣生,善領掖筆制技之真法,筆藝精湛。滕延福、滕占左等人在這方面也深有造詣。
建國後,1972年,苗家公社率先將散居民間的制筆藝人組織起來,建立了苗家筆廠。苗家筆廠充分發揮苗家鎮一帶家庭作坊的技術優勢,沿襲傳統的手工製做工藝,利用萊州灣沿岸特產的黃鼠狼尾毛質量不亞於京東尾的自然資源優勢,佐以優質東北元尾、貉子針毛,生產出各種優質狼毫筆、兼毫筆;又虛心學習湖筆、宣筆的製作經驗,博採眾長,生產出增強了筆腰健性的長鋒羊毫筆,深受書畫家和廣大業餘愛好者的喜愛。1978年,鄧小平同志訪問日本,選用該廠製作的“泰山牌”牌毛筆饋贈日本天皇。在1982年全國第二次毛筆質量評比中榮獲總分最高分數,被譽為“狀元筆”,“狀元筆”受到諸多書法家的青睞。1983年10月29日,中國享譽中外的近代美術教育事業的奠基人、新美術運動的開拓者、傑出的美術教育家、畫壇泰斗、書壇大師88歲的劉海粟先生攜夫人夏伊喬參觀了掖縣制筆廠並揮毫潑墨寫下了“掖筆縱橫,蟬蛻龍變”八個大字,其夫人夏伊喬是上海美協和書協的會員,為筆廠題寫了“筆歌墨舞”四個大字。其後,慕名而來的書畫家絡繹不絕。
工藝特點
萊州毛筆從選料到製成,經過選、配、墊、梳、圓、修、捋等120多道工序,主要包括擇料、水盆(分配料、提材、脫脂、梳理、順齊、清洗、圓頭、扎頭等)、修筆、刻字、包裝五個大的工序,工序中又以水盆和修筆最為複雜。毛筆的筆頭選用東北優質大黃狼尾毛為主料,配以適量香狸尾毛、免 須、獾針、貉子胸毛、羊毛、雞毛等細尾毛,經過百餘道工序,手工精製而成。萊州毛筆共有290多個規格,400多個品種。按頭長度分,有大楷、中楷、小楷;按筆頭材料分,有狼毫、羊毫、兼毫、紫毫(山兔毛)、金雞毫、石獾毫及胎毛筆等;按用途分,有字筆、畫筆、修像筆、眉筆等。筆桿按產品等級用料選用中國湖南特產的湘妃、福建鳳眼等名竹,鑲嵌有粵、桂產烏黑髮亮的水牛角和上好的玉石鏇制的筆斗、 筆頂。開峰尖細,書寫流利,柔而不軟,剛而含蓄,經久耐磨,“圓、健、尖、齊” 四德兼備。
代表口種
萊州毛筆的代表品種是狼毫筆。萊州產的狼毫筆選用中國華北和東北一帶寒冷地區特產的優質黃鼠狼尾作主要原料。正宗的萊州狼毫筆,筆頭表面呈嫩黃色或略帶紅,顏色一致而有光澤。潤墨使用時,手感毛筆的尖部既有羊毫筆的柔性,又剛於羊毫筆,鋒穎細長,攏抱不散,不分綹,不開叉,耐磨損,壽命長。尤其是中楷狼毫,選擇正冬時節收穫的東北大元尾毛精工細做,成品筆頭色澤澄黃,毛桿粗壯挺直光滑,細長柔潤,一般長達4厘米,手感剛柔相濟,是狼毫筆中的珍品。萊州毛筆在國內外市場上贏得越來越高的信譽。承擔全國毛筆質量評比、簽定任務的中國畫研究院對萊州毛筆的評價是:可用於工筆、寫意國畫,作寫意人物花鳥皆可,吸水適度,有彈性,畫細緻或作大筆鋪張皆宜,隨行筆舒,變化豐富,柔而不軟,剛而含蓄,既挺拔且潤秀,勾、點、皴、擦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