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德·蒙特

菲利普·德·蒙特

菲利普·德·蒙特(Philippe de Monte,1521~1603),文藝復興晚期尼德蘭樂派拉絮斯之後最大的代表人物,多聲部牧歌大師。

菲利普·德·蒙特(Philippe de Monte,1521~1603),文藝復興晚期尼德蘭樂派拉絮斯之後最大的代表人物,多聲部牧歌大師。出版有1070多首世俗牧歌,144首宗教牧歌(1554~1598)。這些牧歌被輯入36冊世俗牧歌集和5冊宗教牧歌集中。另出版有319首經文歌(1572~1584),38首彌撒,45首尚松(採用法國詩人龍薩[Pierre de Ronsard,1524~1585]的十四行詩)(1575)等。蒙特的牧歌多採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1304~1374)、貝姆波(Pietro Bembo,1470~1547)以及桑納扎羅(Jacopo Sannazzaro,1456~1530)等的詩。其音樂特點是運用形象的、有表現力的裝飾音,音區和節奏的對比,廣泛運用模仿復調,運用某些朗誦的手法。
彌撒也是蒙特作品中比較流行的體裁,其中有許多是所謂的模擬彌撒(Parody Mass),基於借用的牧歌、經文歌、尚松的主題材料,作曲家涉及羅勒、帕萊斯特里那、若斯坎、拉絮斯和蒙特本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