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胥引·中秋紫霞席上

《華胥引·中秋紫霞席上》是南宋詞人奚㵄創作的一首詞。詞的上片描寫中秋之夜天宇澄曠的清美景色,詞人在飄然欲仙的感覺之中想像著月宮裡玉兔搗藥、嫦娥起舞的情景;詞的下片記述紫霞席上吟詠的雅興和樂歌的美妙,令人流連忘返,詞人宴後歸去,也久久難以成眠。全詞意境清逸脫塵,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把中秋文人聚會的場景描繪得如同仙境。

作品原文

華胥引·中秋紫霞席上

澄空無際,一幅輕綃,素秋弄色。翦翦天風,飛飛萬里,吹淨遙碧。想玉杵芒寒,聽佩環無跡。圓缺何心,有心偏向歌席。
多少情懷,甚年年、共憐今夕。蕊宮珠殿,還吟飄香秀筆。隱約霓裳聲度,認紫霞樓笛。獨鶴歸來,更無清夢成覓。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華胥引:詞牌名,周邦彥始創。紫霞:即南宋詞人楊纘,字繼翁,號紫霞。精音律,能自度曲,周密、張炎皆出其門下;嘗與臨安詞人結西湖吟社,定期集會。

2.輕綃(xiāo):生絲織成的薄紗、薄絹,此狀月光。

3.素秋:即秋季。五行以金配秋,金以尚白,故稱素秋。

4.翦翦(jiǎn):形容風輕微而帶有寒意。(唐)韓偓《寒食夜》詩:“測測輕寒翦翦風,杏花飄雪小桃紅。”

5.飛飛:飛行貌。南朝陳徐陵《鴛鴦賦》:“飛飛兮海濱,去去兮迎春。”

6.遙碧:高遠的碧空。

7.玉杵(chǔ):玉制舂杵。傳說月中白兔持杵搗藥,因以玉杵指月亮。芒寒:光色清冷。

8.佩環:即環佩。女子飾品,多掛在腰間,走路或風吹皆有聲響。此指歌妓。

9.“蕊宮”二句:在紫霞席上,大家拿起筆吟詠創作著新詞。蕊宮,道家指仙宮,此指楊纘富麗的家園。

10.“隱約”二句:指宴席上,有人吹起笛子,仿佛天上飄下的仙樂。霓裳,唐樂曲名,即《霓裳羽衣曲》,傳說是月宮中的仙樂。

11.“獨鶴”二句:指日後回憶起來,這樣的美夢再難以尋覓。獨鶴歸來,用丁令威化鶴歸來之典,見《搜神後記》,傳說漢代遼東人丁令威外出學道,成仙后化鶴歸來,落在城門華表柱上。有少年欲射之,鶴作人語說:“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後人以此比喻人世的變遷。

白話譯文

清澈的天空無邊無際,月光似一幅薄紗,清秋在調彩弄色。天風撲面而來,一飛萬里,吹淨遙遠的空碧。想必玉杵揮舞寒光,聽不見佩環的聲息。月圓月缺是何心,偏偏有心照向歌舞筵席。

多少情懷,為何年年、都愛今夕。仙宮寶殿,還有苦吟的飄香秀筆。隱隱約約傳來《霓裳》仙曲,那是紫霞樓中的清笛。一隻白鶴獨自歸來,更無清夢可以尋覓。

創作背景

楊纘是宋末詞壇上名氣很大的詞人,曾發起組織過西湖吟社,他的家園東園,是臨安詞人們經常聚集唱和的地方。周密《齊東野語》卷十八回憶說:“翁往矣!回思著唐衣,坐紫霞樓,調手制閒素琴,作新制《瓊林》、《玉樹》二曲,供客以玻璃瓶洛花,飲客以玉缸春酒(翁家釀名),笑語竟夕不休,猶昨日事。而人琴俱亡,冢上之木已拱矣,悲哉!”這段記載是《華胥引》詞的一個很好的背景說明。中秋之夜,奚㵄登紫霞樓賞月聽歌,遂作此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在傳統文化當中,道家謂神仙乘紫霞而行,這首詞以“中秋紫霞席上”為題,不僅暗合宴席主人楊纘的字號,也有著佳節吉祥、飄然若仙的美好寄意。

“澄空無際,一幅輕綃,素秋弄色。”無邊無際的夜空澄澈無比,就像一幅巨大的輕綃薄綢,裝點出素秋的顏色。“翦翦天風,飛飛萬里,吹淨遙碧。”秋風從遙遠的地方吹來,強勁寒涼,把一天碧雲吹得無影無蹤, 只剩下一片純淨的天空。這六句寫詞人登紫霞樓所看到和感受到的秋空、秋色及秋風,呈現出一派天高雲淡、風清氣爽的仲秋景象。雖不言月,卻讓人感覺到月亮無處不在。

“想玉杵芒寒,聽佩環無跡。圓缺何心,有心偏向歌席。”詞人遙想今夜的月宮中,那搗藥的玉杵可能正閃著點點寒光,那寂寞的嫦娥也許正輕舒廣袖,獨自翩然起舞,但卻聽不到佩玉的叮噹聲。月有陰睛圓缺,不知這是不是因為月中仙子的多情善感,但今夜她卻極有興致地將清輝灑落在歌席上。這四句寫詞人沉醉於美好的夜景之中,心神馳騁萬里,上天人地,飄飄欲仙。詞人把現實與神話傳說融合在一起,亦真亦幻,渲染出一派幽美、浪漫的氣息,為宴會增添了無限詩情畫意。

“多少情懷,甚年年、共憐今夕。”人世間有多少情懷,能比每年的中秋之夜共對一輪明月時更能觸動人心呢?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歷代文人詞客留下了無數吟誦中秋的美好篇章,這些都賦予了它深刻的詩情和韻味。每當中秋對月時,人們往往倍感親情和友情的珍貴,或思念或慶祝或傷悼,思緒萬千。

“蕊宮珠殿,還吟飄香秀筆。隱約霓裳聲度,認紫霞樓笛。”蕊宮珠殿,這裡是對楊纘家園樓台的美稱。眾人聚集在風景秀美的東園樓閣上,彼此商榷音律,分題分韻,妙筆生花飄香,唱和不休。紫霞公調琴弄笛,依聲度曲,曲韻出神人化,令人恍惚覺得是《霓裳》之曲迴蕩在夜色之中。這四句寫騷人雅客們的詩酒歡會。 “霓裳” 在此亦可指仙人所穿的以虹霓製作的衣裳,與“蕊珠宮殿”一道共同為詞中增添了濃郁的仙氣。

“獨鶴歸來,更無清夢成覓。”詞人從紫霞席上宴飲歡會歸來,眼前、耳畔仍是宴會中的情景,揮之不去,難以成眠,更無法再有任何清夢。結尾兩句寫宴會後的感受,鶴多與仙人隱士聯繫在一起,詞人以“獨鶴”自喻,暗示自己高雅淡泊的情懷。“更無清夢成覓”的說法委婉別致而略帶誇張,與“獨鶴歸來”一起使全詞仙氣氤氳,繚繞不散,令人迷離恍惚,沉醉不已。

這首詞很能代表南宋應社詞的若干特點,就境界而言,澄空萬里,清風習習,賦詞賞月,吹笛聽歌,各類景物典雅清秀,充分顯示出文人的淡雅情懷。此詞結構工整,音律嚴密,用語精緻,但也存在典雅有餘而情韻不足的缺點。

名家點評

原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研究員廖承良:“此詞的不足之處是意蘊較淺,其中‘圓缺何心,有心偏向歌席’為敗筆。”(《絕妙好詞》)

作者簡介

奚㵄(生卒年及里籍不詳),南宋詞人,字倬然,號秋崖。善音律,曾師從楊纘,並與詞壇名流李彭老、周密、施梅川等交遊。有《秋崖詞》一卷,存詞十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