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研發

華為研發

本書通過回顧華為公司和中國通訊產業的發展歷史,深刻地揭示了企業與人才、企業與政府、企業與對手這三組互動關係,並對人才應如何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企業;企業應如何自主創新打造核心競爭力;政府應如何正確扶持企業成長,推動產業發展等問題,提出了很多值得反思和借鑑的建議。 本書為企業家、廣大研發人員、政府管理人員、高校教師和研究人員、EMBA、MBA和研究生生等人群,提供了全面完整了解華為自主研發實戰經驗的精華讀本,也是廣大關心企業自主研發創新的社會讀者必讀參考書。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 名: 華為研發
作 者:張利華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10-1
ISBN: 9787111284383
開本: 16開
定價: 39.00元

編輯推薦

《華為研發》以作者的親身經歷和翔實的資料,在國內第一次講述了華為公司在高速成長過程中,驚心動魄、跌宕起伏、艱難前行的自主研發故事。本書圍繞華為如何通過自主研發獲得第一桶金?如何解決自主研發的關鍵人才和資金問題?如何構建和完善自主研發的管理體系?如何與競爭高手同台競技並獲得成功等人們關心的問題,為我們真實地再現了20多年來華為人如何破解並克服了眾多中國企業難於逾越的產品規模化帶來的人才和資金困境、研發低速度和低效率等弊病,為中國企業的自主研發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實戰經驗。
相信本書這些不同層面的分析視角,會幫助人才、企業和政府去重新審視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共同推動自身和經濟的發展。
中國式研發成長典範產業升級最佳指南
企業生存靠產品
持久發展靠研發
沒有研發就沒有銷售
銷售管一時,研發管一世。
華為公司是一張中國“名片”,也是一面中國民營企業的旗幟。華為從創業時做貿易起家,歷經磨難,深刻體會到自主研發對於打造核心競爭力,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為此華為人20多年堅持不懈地自主研發和創新,成就了今日全球信息通訊產業中實力超群的中國企業。
在信息和通信產業領域,華為和中興從一開始就面向市場進行大規模的研究開發投入,因而得以實現20年的持續增長,且其技術能力迅速提高,目前已經進入全球電信設備領先企業的行列。
相比而言,國內一些企業卻沉湎於組裝環節,其生存環境日漸惡劣。華為和中興等企業的努力值得鼓勵,它們的經驗也值得具有相同條件的企業學習。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吳敬鏈
透過《華為研發》一書,我們看到了華為公司的研發是如何一步步地從弱小走向強大的真相。華為在研發管理上持續學習和吸收國外先進經驗;在研發的組織運作和人才的激勵等方面不斷創新,這些是華為能夠從無到有地構建研發團隊,產品趕超國際先進技術的重要經驗。
我們期待通過學習華為的成功研發經驗,中國能湧現出更多像華為一樣優秀的企業。
——中國寬頻產業基金董事長 田溯寧
從《華為研發》中我們看到,華為公司的持續競爭實力,是依靠長期堅持自主研發和創新,不斷深化和完善研發管理體制實現的。華為的自主研發體系,有效地破解了產品研發規模化後,研發速度減慢和研發效率下降等長期困擾中國企業的問題。華為通過打通研發與市場之間的壁壘,成功地實現了從單一產品到多元產品的快速發展,這些實踐和經驗都值得立足於自主創新的廣大中國企業和科研院所深入學習和借鑑。
——華夏基石管理諮詢集團董事長 彭劍鋒

內容簡介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寒冬中,我國民營企業出現了關門倒閉的現象,社會上也出現了經濟轉型、走自主創新之路的呼聲。民營企業究竟還有沒有發展的前途?適合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道路究竟會是什麼樣子?在國際金融風暴之後,應該如何渡過危機?本書通過對華為公司自主研發、人才戰略、管理結構和競爭策略四個方面的詳細介紹,剖析了華為從初創、發展、壯大直到走向世界的深層次原因,並總結華為研發的經驗教訓。對於那些處於初創期和成長過程中的中小企業,以及掙扎在金融危機中的廣大民營企業,本書提供了很好的榜樣、思路和借鑑。

作者簡介

張利華,曾任深圳華為公司研發部校園卡產品經理、華為交換產品部副總工程師、華為業務與軟體產品線總工程師、華為手機公司籌劃組負責人之一、華為運營商解決方案部負責人之一。 她在華為工作七年期間,主持過大量新領域的開拓工作,曾領導過201校園卡產品的研發,主導過寬窄帶一體化增值業務、移動數據業務、運營支撐系統規劃工作,是移動數據業務、運營支撐系統、手機公司、運營商解決方案部這四個華為新增長點部門的倡導者、開拓者和創始人之一。 2002年,她因在產品規劃領域的傑出業績,獲華為公司“金質獎章”。她也是華為研發系統改革項目CMM、IPD、MM等的重要參與人員,負責過華為某些產品領域的研發管理、戰略規劃、產品線管理等工作,並主導過華為從單一產品到向運營商客戶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的轉型。 她目前主要從事企業管理諮詢、培訓和投融資顧問等工作,並任上海交大工程管理與技術創新項目組顧問。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創業篇 
第1章 第一桶金
44歲被騙200萬
“吃虧是福、上當是福、挫折是福”
資金不是創業者面臨的最大問題
市場為先、客戶為大
真誠打動客戶加盟
從低端產品組裝開始自主研發
沒有技術怎么辦
創造點燃激情的文化氛圍
“做先驅不要做先烈”
小結
第2章 初嘗敗績
企業活下來之後做什麼
產品剛推出就沒有市場
要“滿足客戶需求”而不是“引導客戶需求”
山路上的裝機隊帶來市場影響
做好市場的深度是做好服務
理想再好,止步於競爭對手
研發就像賭博
“因為我經歷的挫折比你多”
孫悟空的“救命毫毛”
方興未艾的電信市場
“資深”競爭對手是如何起步的
小結
第3章 首個裡程碑
每天都有新面孔
競爭讓通信產品如海鮮上市
研發部的“紅寶書”
樟木頭:令華為人談之色變的地名
義烏大捷:客戶的支持是公司存在的理由
七天就當上了高級工程師
屋漏偏逢連夜雨
進邳州城:快速突破城市市場
牛皮吹破了總要有人買單
小結
第4章 畢業歌
C&C08機的靈魂是熱愛事業的人
C&C08:華為技術的基石
培養自主研發是正道
C&C08:華為的黃埔軍校
首個畢業證
征途:C&C08從農村到城市
C&C08萬門機:在彎道處開始超越
“為誰乾”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競爭對手死在哪裡
“游擊隊式”研發不可長久
“資深”競爭對手也開始騰飛
小結
第二篇 人才和資金篇 
第5章 白條變股份
企業家也是政治家
高薪:一半是現金,一半是股份
不離開就一直在欠華為的錢
風險投資家加“知本家”
不拘一格降人才
榮譽給員工而不給老闆
讓人才敬業、樂業:集體奮鬥的平台
華為的“中南海”
選擇發揮自己價值最大的地方就業
小結
第6章 誰給華為做風險投資
如果失敗只好跳樓
資金解困方式之一:技術換市場
中外合資:國外廠商經驗
資金解困方式之二:廣泛吸引”風險投資“
融資平台的作用:聯合發展實現雙贏
融資平台的運作方式:共同出資委託經營
融資平台的意義:技術擁有方與市場擁有者相結合
融資平台的結果:五年占據40%的國內市場
資金解困方式之三:賣掉一塊業務給競爭對手
資金解困方式之四:在各地建區域的合資公司
資金解困方式之五:首創高科技企業“買方信貸”
資金解困方式之六:拍賣代理權
“利益共同體”是獲勝的法定
小結
第三篇 研發管理篇 
第7章 中央研究部
分層式研發顯優勢
從“游擊隊”到“正規軍”
權力下放的同時分層控制
“黨”領導下的“軍隊”
從初戰告負到產生“黃金牛”
沒有先進的管理就沒有先進的研發
中研部成為全球研發的“中央”
霸主出世,思科的1995
小結
第8章 新手也能做研發
不會做“滿漢全席”怎么辦
如何較快地突破新產品研發
跨部門項目組產生合力優勢
如何確保跨部門的研發協作
如何既有成本優勢又有利潤
從小處做起,從零突破
中興通訊與矩陣管理
小結
第9章 失敗的教訓
為什麼搞不定“小小”話機
從最失敗到最成功的產品
教訓慘痛:“閉著眼睛”研發
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
對競爭對手估計不足
領導個人決策失誤
小結
第10章 獎勵去美國
在美國的技術“情報部”:蘭博公司
花小錢,大收穫
國際同步,管理先行
淘金美國
微軟和思科成功在哪裡
小結
第11章 研發不是賭博
“如何做科研”本身就是一門學問
研發體系的“三駕馬車”
預研體系:研發的“千里眼”
中試部:成熟產品的搖籃
“搭積木”快速組裝新產品
對外合作:技術拿來主義
“新開發量高於30%不叫創新,叫浪費”
小結
第12章 贏在管理
“軟”實力成就差異化競爭優勢
軟體開發如何又快又好
就像“黨”管理“軍隊”
技術管理的難度不亞於產品開發
不因暫時的產品成敗“論英雄”
對人的評價不能靠主觀估計
小結
第13章 花了波音的錢買的不是飛機
規模迅速擴張導致研發麵臨崩潰
IBM如何從規模化後的無效率走出來
產品做成什麼樣,不再研發說了算
產品研發:各部門都參與的一項投資
讓“明爭暗鬥”的改革“暗礁”下崗
如何讓管理成為“刷牙”一樣的習慣
新員工求助不用再問師傅
從技術驅動跨越到市場驅動
企業富了之後買什麼
小結
第四篇 競爭篇 
第14章 劍挑霸王龍
新產品的開始總是不順利
第一劍:攻其不備
第二劍:改變遊戲規則
第三劍:“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小結
第15章 暗戰、暗合與諜戰
“狼”和“牛”
暗戰
暗合
諜戰
“培養明天逼我們進步的人”
小結
後記
致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