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地台
簡介
華北地台(North China Platform)又稱中朝準地台,是我國大地構造中的一級構造單位,是我國北方較為穩定的克拉通。其範圍大體上包括華北和遼東地區以及渤海和黃海的大部分,北至大青山,西至六盤山,南至大別山。基底主要由太古代深變質的結晶岩系構成,除凹陷區外,蓋層均不厚,其時代自震旦紀至第四紀均有。形成
因華北地台包括朝鮮半島,黃汲清(1945)又稱為中朝地台;鑒於它的面積較世界上其他地台小得多,且活動性較大,又以中朝準地台稱之。有些學者則叫做中朝克拉通(Sino Korea Craton)。華北地台是中國最古老的地台,冀東遷西群和遼寧鞍山群有38.4億年的同位素年齡數據。約25億年前的阜平運動,23億年前的五台運動和18億年前的中條(呂梁)運動分別形成了該地台基底的三個組成部分。中條運動形成了統一的華北地台基底。其上的中元古代以來的沉積蓋層都未經變質。它的地台階段歷史可分為三個階段:①中—新元古代是地台早期裂陷階段,沿薊縣—左權、豫陝邊界和銀川—磴口有三個伸向地台內部的坳拉谷;②古生代是地台最穩定的時期,寒武紀—中奧陶世主要為從南向北超覆的淺海相碳酸鹽岩沉積,晚奧陶世—早石炭世地台整體抬升、沉積缺失,中石炭世—中三疊世為一套從濱海沼澤相和陸相煤系沉積到紅層的碎屑岩系;③晚三疊世開始華北地台解體,大致以太行山為界,其東成為亞洲東部活動大陸邊緣的一部分,晚中生代時有強烈的火山噴發—深成岩漿活動,地層發生褶皺並伴有逆沖—推覆構造;而其西部的鄂爾多斯地區則仍保持穩定狀態,中生代的湖相地層至今仍保持近水平產狀。中生代末地台東部轉化為伸展拉張環境,渤海、華北平原等盆地就是這時形成的。礦產
華北地台礦產資源豐富,是中國煤炭主要生產基地,前南華紀的鞍山式鐵礦、山東的黃金和金剛石都是全國規模最大的;遼河、勝利、任丘、中原等油田的產量在中國油氣資源生產中也占據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