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治病

華佗治病

《華佗治病》是一個典故,選自《三國志》。寓意事物總是在發展變化的,一味憑老經驗辦事,當然得不到預期的效果。華佗自小熟讀經書,尤其精通醫學。不管什麼疑難雜症,到他手裡,大都藥到病除。

古文今譯

故事一

張連庭作品《華佗像》 張連庭作品《華佗像》

原文

佗行道,見一人病咽塞(1),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車載欲(2)往就(3)醫。佗聞其呻吟,駐(4)車往視,語之曰:“向來道(5)邊有賣餅家,蒜齏(6)大酢(7),從取三升食之,病自當去(8)。”即(9)如佗言,立吐蛇(10)一枚,縣車邊,欲造(11)佗。佗尚未還(12),小兒戲門前,逆(13)見,自相謂曰(14):“似逢我公,車邊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見佗北壁縣(15)此蛇輩約以十數。

注釋

(1)塞:堵住,這裡指寄生蟲堵住喉嚨。

(2)欲:將要。

(3)就:靠近。

(4)駐:停住車馬,這裡引申到停留

(5)道:路。

(6)蒜齏(ji):搗碎的大蒜,蒜泥。

(7)酢(cù):同“醋”。

(8)去:除掉,去掉。

(9)即:立刻,馬上。

(10)蛇:這裡指一種外形像蛇的腸道寄生蟲。

(11)造:到……去。

(12)還:返回。這裡指回家。

(13)逆:迎面。

(14)自相謂曰:自言自語說。

(15)縣:通“懸”,掛。

重要語法現象:

(1)家人車載欲往就醫:車,名詞作狀語;

(2)語之曰:語,去聲,名詞作動詞,告訴

(3)“以十數(shǔ)”:用十來計算。換言之,等於“數(shù)十”。上文中“此蛇輩約以十數(shǔ)”意為這類寄生蟲標本大約有數(shù)十條;如果說解成“十來條”,那就錯了。

譯文

華佗 華佗

(一天),華佗走在路上,看見有一個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要吃東西卻不能下咽,家裡人用車正載著他想要去求醫。華佗聽到病人的呻吟聲,就停車去診視,告訴他們說:“剛才我來的路上有家賣餅的,有蒜泥和醋,你向店主買三升來喝,病痛自然會好。”他們馬上照華佗所說的去做,(病人吃下後)立即吐出一條蛇一樣的寄生蟲,他們把蟲懸掛在車邊,想要到華佗家去拜謝。華佗還沒有回家,華佗的兒子在門口玩耍,迎面看見他們,小孩自言自語地說:“你們像是遇到了我的父親,車邊的“病”就是證明。”病人進屋坐下,看到華佗屋裡北面牆上懸掛著這類寄生蟲大約有幾十條。

要點導引

1)華佗,三國時名醫。醫技超群,擅長利用針灸療法治病;自創麻沸散,使人麻醉後再進行手術,後被尊為“外科鼻祖”。後因不願繼續為曹操診疾而慘遭殺害。

2)本文中有多處助於省略的現象。如“(家人)即如佗言,(病人)立吐‘蛇’一枚,(蛇)縣車邊,(病人)欲造佗。主語的省略有承前省略和蒙後省略,在自述或對話中葉常常省略說話人。一個複句或一段話中多處省略主語,這些主語常常前後並不一致,即所指不是同一對象,在閱讀或翻譯時要注意區別。

故事二

原文

又有一郡守(1)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2)多受其貨(3)而不加(4)治,無何(5)棄去,留書(6)罵之。郡守果大怒,令(7)人追捉殺佗。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8),守嗔恚(9)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10)。

譯文

又有一個郡太守病了,華佗認為他的病在十分憤怒的情況下就會痊癒,於是就接受了太守很多的財物,卻不給他治病,不多久就不辭而別,留下一封信大罵太守。郡太守果然大怒,派人追殺華佗,太守的兒子知道內情,囑咐使吏不要追趕。太守更加生氣,接著吐出很多(數升)黑血,病就痊癒了。(出自:《三國志·魏書·方技傳》)

注釋

(1)郡守:郡的最高長官

(2)乃:就

(3)貨:財物

(4)加:給予

(5)無何:不多久

(6)書:信

(7)令:派

(8)逐:追趕

(9)瞋恚:chēn huì 憤怒

(10)愈:痊癒

華佗生平

華佗(約公元145—208),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亳州市譙城區)人,漢族東漢末醫學家,身高約合現今1.61米。據人考證,他約生於漢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於建安十三年(公元二〇八年)。這考證很可疑。因為《後漢書?華佗傳》有華佗“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的記載,也有說他壽至一百五六十歲仍保持著六十多歲的容貌,而且是鶴髮童顏的記載。據此,華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三歲。華佗生活的時代,當是東漢末年三國初期。那時,軍閥混亂,水旱成災,疫病流行,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當時一位著名詩人王粲在其《七哀詩》里,寫了這樣兩句:“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這就是當時社會景況的真實寫照。目睹這種情況,華佗非常痛恨作惡多端的封建豪強,十分同情受壓迫受剝削的勞動人民。為此,他不願做官,寧願捍著金箍鈴,到處奔跑,為人民解脫疾苦。  不求名利,不慕富貴,使華佗得以集中精力於醫藥的研究上。《後漢書?華佗傳》說他“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尤其“精於方藥”。人們稱他為“神醫”。他曾把自己豐富的醫療經驗整理成一部醫學著作,名曰《青囊經》,可惜沒能流傳下來。但不能說,他的醫學經驗因此就完全湮沒了。在後世醫書中記載的華佗方劑不能都視為偽托華佗之名(聶文濤)。因為他許多有作為的學生,如以針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吳普本草》的吳普,著有《本草經》的李當之,把他的經驗部分地繼承了下來。自製了麻沸散麻醉病人。至於現存的華佗《中藏經》,那是宋人的作品,用他的名字出版的。但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當時尚殘存的華佗著作的內容。 華佗死於曹操之手。

華佗的相關故事

華佗診病極其準確。一次,有兩個官員鬧頭疼發熱,先後找華佗看病。經華佗問明病情,給一個開了瀉藥,另一個開了發汗藥。有人在旁邊看華佗開藥方,問他為什麼病情相同,用藥卻不一樣。華佗說:"這種病表面看來一樣,其實不同。前一個病在內部,該服瀉藥;後一個只是受點外感,所以讓他發發汗就好了。"這兩人回去抓了藥服了,果然病都好了。

還有個姓李的將軍,請華佗給他妻子治病。華佗去了,一摸脈,說:"這是懷孕時候傷了身子,胎兒留在肚裡了。"李將軍說:"我妻子已經小產過,胎兒已經下來了。"華佗說:

"按照我的判斷,胎兒還在病人肚子裡。"

李將軍不相信。華佗走了以後,過了一百多天,他妻子的病越來越重,只好再請華佗來治。

華佗說:"肯定有個壞死的胎兒在肚裡。大概你妻子原是雙胞胎,一個先小產下來了,一個留在肚裡。"

華佗給病人服了湯藥,又給她扎針,果然產了一個死胎,病人很快就恢復健康了。

華佗不但能治內科,還善於做開刀手術。他配製一種麻醉劑叫麻沸散。有個病人患肚痛病,痛得厲害,經過十多天,鬍鬚眉毛全脫落下來。華佗一診斷,說:"這是脾臟潰爛了,得趕快開腹治療。"華佗讓病人服了麻沸散,打開腹腔,把壞死的脾臟切除,再縫好創口,敷上藥膏。過了四五天,創口癒合,一個月康復了。

歷史書記載的有關華佗治病的傳說還有很多。據說,有個太守生病,請了許多醫生診治都沒治好。華佗診治以後,認為這種病只有讓病人發怒,才能治好。他故意向病人索取很貴的診費,卻拖拖拉拉不認真給他開方抓藥,過了幾天,竟不告而別,還留下一封信罵太守得了病是自作自受。

太守果然大怒,立刻派人追捕華佗。太守的兒子知道華佗用意,暗暗叮囑家人不要去抓華佗。太守聽說抓不到華佗,更加怒氣衝天,一氣之下,嘔出幾口黑血。不想這一嘔,病反而好了。

曹操一直患頭風病。一遇到工作緊張,頭風病發作,痛得受不了。他聽說華佗的醫術高明,就把華佗請來,華佗扎了幾針,頭痛就止了。曹操不肯放他,把他留下來做了隨從醫官,好隨時給他治病。

華佗雖然樂於幫助人,熱心給人們治病,但他卻不願一直呆在曹操身邊,給一個人管藥箱。有一次,他藉口回家探親,順便去取點藥,曹操沒有懷疑,讓華佗走了。

華佗回到家裡,托人給曹操捎了一封信,說他妻子病得厲害,一時回不了許都。曹操一再催促,華佗還是拖著不去;

曹操又命令郡縣官吏去催,也碰了軟釘子。

這一來可惹惱了曹操。曹操派個使者到譙縣去調查。並告訴使者,如果調查下來,華佗妻子確實有病,就送他四十斛(斛,音hú,古代以十斗為一斛)小豆,聽任華佗推遲假期;要是華佗謊言搪塞,就把華佗抓來。

調查結果,華佗被抓走了。曹操把華佗抓到許都,他認為華佗故意違抗他的命令,是大逆不道的行為,下令把華佗處死。謀士荀彧認為這個處刑太重了,勸曹操說:“華佗醫術高明,他一死,牽涉到許多人的生命,希望丞相從寬發落。” 曹操本來也是個愛惜人才的人,自從他打敗了袁紹後,有點驕傲起來;再說,他正在氣頭上,哪肯聽荀彧的勸阻,氣呼呼地說:“哼,我不怕天下就沒有像他那樣的醫生。”說完,就派人把華佗殺了。

華佗被捕離開家鄉的時候,隨身還帶著一部醫書,這是他根據多少年來積累的經驗寫成的。他本來沒想到得罪曹操竟招來殺身大禍。他覺得自己遭到罪沒法挽回,可是讓這部書湮沒太可惜。臨刑前一天,他把獄吏請來,對他說:“請您把這部書好好保存,將來可以靠它救病人。” 那獄吏膽小,怕接了華佗手裡這部書,將來曹操追究起來,自己受到牽連,說什麼也不肯保管。華佗十分失望,他嘆了口氣,向獄吏要了火種,在監獄裡把寶貴的醫書一把火燒毀了。

打從華佗死後,曹操發頭風病,就再沒有找到合適的醫生給他治療。但是曹操並不肯承認自己做錯了事,說:“華佗這小子是有心不肯根治我的病,即使我不殺他,也不見得會治好我的病。”直到他的小兒子倉舒死了,他才懊喪萬分。華佗死後,他的幾個學生繼承他的事業,繼續為百姓治病。可惜記下華佗的經驗的那部醫書竟失傳了。

啟示

做任何事要打好基礎,靠平時積累,才能達到成功。

古文記載

原文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一名旉。遊學徐土,兼通數經。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曉養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又精方藥,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度,捨去輒愈。

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若病結積在內,針藥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

府吏兄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宜殊。”即各與藥,明旦並起

佗行道,見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車載欲往就醫。佗聞其呻吟,駐車往視,語之曰:“向來道邊有賣餅家,蒜齏大酢,從取三升飲之,病自當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縣車邊,欲造佗。佗尚未還,小兒戲門前,逆見,自相謂曰:“似逢我公,車邊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見佗北壁縣此蛇輩約以十數。

廣陵太守陳登得病,胸中煩懣,面赤不食。佗脈之曰:“府君胃中有蟲數升,欲成內疽,食腥物所為也。”即作湯二升,先服一升,斯須盡眼之。食頃,吐出三升許蟲,赤頭皆動,半身是生魚膾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後三期當發,遇良醫乃可濟救。”依期果發動,對佗不在,如言而死。太祖聞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

佗之絕技,凡此類也。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後太祖親理,得病篤重,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佗久遠家思歸,因曰:“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到家,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又敕郡縣發遣。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於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太祖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佗,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強,索火燒之。佗死後,太祖頭風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及後愛子倉舒病困,太祖嘆曰:“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廣陵吳普、彭城樊阿皆從佗學。普依準佗治,多所全濟。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頸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並利蹄足,以當導引。體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體輕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阿善針術。凡醫鹹言背及胸藏之間不可妄針,針之不過四分,而阿針背入一二寸,巨闕胸藏針下五六寸,而病輒皆瘳。阿從佗求可服食益於人者,佗授以漆葉青黏散。漆葉屑一升,青黏屑十四兩,以是為率,言久服去三蟲,利五藏,輕體,使人頭不白。阿從其言,壽百餘歲。漆葉處所而有,青黏生於豐、沛、彭城及朝歌雲。

譯文

華佗字元化,是沛國譙縣人,又名旉。曾在徐州地區漫遊求學,通曉幾種經書。沛國相陳矽推薦他為孝廉,太尉黃琬徵召他任職,他都不就任。華佗懂得養生之道,當時的人們認為他年齡將近一百歲,可外表看上去還象壯年人一樣。又精通醫方藥物,他治病時,配製湯藥不過用幾味藥,心裡掌握著藥物的分量、比例,用不著再稱量,把藥煮熱,就讓病人服飲,同時告訴服藥的禁忌或注意事項,等到華佗一離開,病人也就好了。

如果需要灸療,也不過一兩個穴位,每個穴位不過燒灸七、八根艾條,病痛也就應手消除。如果需要針療,也不過扎一兩個穴位,下針時對病人說:“針刺感應應當延伸到某處,如果到了,請告訴我。”當病人說“已經到了”,隨即起針,病痛很快就痊癒了。如果病患集結鬱積在體內,扎針吃藥的療效都不能奏效,應須剖開割除的,就飲服他配製的“麻沸散”,一會兒病人就如醉死一樣,毫無知覺,於是就開刀切除患處,取出結積物。病患如果在腸中,就割除腸子病變部分,洗淨傷口和易感染部分,然後縫好腹部刀口,用藥膏敷上,四五天后,病就好了,不再疼痛。開刀時,病人自己並不感到疼痛,一個月之內,傷口便癒合復原了。

府中官吏倪尋、李延同時來就診,都頭痛發燒,病痛的症狀正相同。華佗卻說:“倪尋應該把病邪瀉下來,李延應當發汗驅病。”有人對這兩種不同療法提出疑問。華佗回答說:“倪尋是外實症,李延是內實症,所以治療他們也應當用不同的方法。”馬上分別給兩人服藥,等第二天一早兩人一同病好起床了。 一天,華佗走在路上,看見有個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東西卻不能下咽,家裡人用車載著他去求醫。華佗聽到病人的呻吟聲,就停車去診視,告訴他們說:“剛才我來的路邊上有家賣餅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買三升來吃,病痛自然會好。”他們馬上照華佗的話去做,病人吃下後立即吐出一條蛇一樣的蟲,他們把蟲懸掛在車邊,到華佗家去拜謝。華佗還沒有回家,他的兩個孩子在門口玩耍,迎面看見他們,小孩相互告訴說:“像是遇到咱們的父親了,車邊掛著的‘病’就是證明。”病人上前進屋坐下,看到華佗屋裡北面牆上懸掛著這類寄生蟲的標本大約有十幾條。廣陵郡太守陳登得了病,心中煩躁鬱悶,臉色發紅,不想吃飯。華佗為他切脈說:“您胃中有好幾升蟲,將在腹內形成毒瘡,是吃生腥魚、肉造成的。”馬上做了二升藥湯,先喝一升,一會兒把藥全部喝了,過了一頓飯的功夫,陳登吐出了約摸三升小蟲,小蟲赤紅色的頭都會動,一半身體還是生魚膾,病痛也就好了。華佗說:“這種病三年後該會復發,碰到良醫才以救活。”按照預計的時間果然舊病復發,當時華佗不在,正如華佗預言的那樣,陳登終於死了。曹操聽說華佗善治病,就把他召去,讓他常守在身邊。曹操被腦神經痛所苦,每當發作,就精神煩亂,眼睛昏花。華佗只要針刺膈俞穴,應手而愈。……

華佗卓絕的醫技,大都象以上所說的那樣。然而他本是讀書人,卻被人看成是以醫術為職業的,心裡常感懊悔。後來曹操親自處理國事,病情更加嚴重,就讓華佗專門為他個人看病。華佗說:“這病近乎難以治好,不斷地進行治療,可以延長一些壽命。”華佗長期遠離家鄉,想回去看看,就對曹操說:“剛才收到家中來信,正想短時回家一趟呢。”到家後,用妻子有病為藉口來推託,多次請求延長假期不肯回來。曹操幾次用書信召他,又命令郡縣派人遣送華佗返回。華佗自恃有才能,厭惡吃侍候人的飯,還是不上路。曹操很生氣,派人前往查看:如果他妻子確實生病,就賜贈四十斛小豆,放寬假期;如果他虛假欺騙,就逮捕押送他回來。因此把華佗遞解交付許昌監獄,拷問要他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說:“華佗的醫術確實高明,關係著人的生命安危,應該寬容赦免他。”曹操說:“不用擔心,天下會沒有這種無能鼠輩嗎?”終於判決了華佗死罪。華佗臨死前,拿出一卷醫書給守獄的官吏,說:“這書可以用來救活人。”獄吏害怕觸犯法律不敢接受,華佗也不勉強,討火來把書燒掉了。華佗死了以後,曹操腦神經痛仍舊沒有好。曹操說:“華佗本來能夠治好這種病。這小子有意留著我的病根,想藉此來抬高自己的地位,既然如此,如果我不殺掉他,他最終也不會替我斷掉這病根的。”直到後來他的愛子倉舒病危,曹操才感嘆地說:“我後悔殺了華佗,使這個兒子活活地死去了。” 廣陵人吳普、彭城人樊阿都曾跟華佗學過醫。吳普遵照華佗的醫術治病,許多人被治好救活了。華佗對吳普說:“人的身體應該得到運動,只是不應當過度罷了。運動後水谷之氣才能消化,血脈環流通暢,病就不會發生,比如轉動著的門軸不會腐朽就是這樣。因此以前修仙養道的人常做“氣功”之類的鍛鍊,他們摹仿熊攀掛樹枝和鴟鷹轉頸顧盼,舒腰展體,活動關節,用來求得延年益壽。我有一種鍛鍊方法,叫做“五禽戲”,一叫虎戲,二叫鹿戲,三叫熊戲,四叫猿戲,五叫鳥戲,也可以用來防治疾病,同時可使腿腳輕便利索,用來當作“氣功”。身體不舒服時,就起來做其中一戲,流汗浸濕衣服後,接著在上面搽上爽身粉,身體便覺得輕鬆便捷,腹中想吃東西了。”吳普施行這種方法鍛鍊,活到九十多歲時,聽力和視力都很好,牙齒也完整牢固。樊阿精通針療法。所有的醫生都說背部和胸部內臟之間不可以亂扎針,即使下針也不能超過四分深,而樊阿針刺背部穴位深到一二寸,在胸部的巨闕穴扎進去五六寸,而病常常都被治好。樊阿向華佗討教可以服用而且對人體有好處的藥方,華佗便拿“漆葉青黏散”教給他。藥方用漆葉的碎屑一升,青黏碎屑十四兩,按這個比例配製,說是長期服用此藥能打掉三種寄生蟲,對五臟有利,使身體輕便,使人的頭髮不會變白。樊阿遵照他的話去做,活到一百多歲。漆葉到處都有,青黏據說生長在豐、沛、彭城和朝歌一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