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School of Optical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是2012年由原電子科學與技術系和光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合併成立的學院,現擁有4個本科專業(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積體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微電子科學與工程),8個碩士點(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半導體晶片系統設計與工藝、材料物理與化學、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子信息材料與元器件、光學工程、物理電子學、光電信息工程),7個博士點(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半導體晶片系統設計與工藝、電子信息材料與元器件、光學工程、物理電子學、光電信息工程)以及2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電子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已形成包括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學院現有兩個國家級重點學科,一級學科“光學工程”和二級學科“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2011年,學院被確定為國家試點學院。
2017年9月,光學工程學科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華中科技大學統籌光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兩個優勢學科力量,規劃建設“光電信息一流學科群”,納入學校“雙一流”建設總體規劃,予以重點支持建設。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190人,包括教授49人,副教授69人。學院與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一道,推進學科發展和教育創新,已構建了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其中包括中組部“千人計畫”和“青年千人計畫”入選者15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6人、楚天學者特聘教授7人、華中學者16人。
專業介紹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電動力學、量子力學、固體物理、熱力學與統計物理、物理光學、套用光學、雷射原理與技術、信息光學、電路理論、電子技術基礎、信號與系統、光纖通信技術、光電探測與信號處理、通信原理、單片機原理及套用、C語言程式設計等。
電子科學與技術
以材料為基礎,以電子器件的設計與製造為核心,以系統套用為方向。培養在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存貯以及顯示等領域的一個或兩個方向具有特色,能在相關領域從事研究、設計、開發和管理的高級人才。
主要課程:固體電子學基礎、半導體物理、電磁場與電磁波、量子力學、電子材料物理、CMOS模擬積體電路、積體電路設計基礎、感測器原理與設計基礎、光電子器件導論、電子功能材料與器件、微電子器件與IC設計等。
光電信息工程
培養具有較強數理基礎,英語套用能力強,系統掌握光電子學、光信息學,以及電子學與通信、計算機方面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工程實踐技能的高素質工程設計開發人才。
主要課程:套用光學、物理光學、光纖光學、電路理論、電子技術基礎、光纖通信技術、雷射原理與技術、光電探測與信號處理、光電系統原理與設計、光電圖像處理、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單片機原理及套用、計算機網路、C語言程式設計等。
光電子材料與器件
面向當前國家在太陽能光伏、半導體照明、納米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大需求,培養具有系統、紮實的理論基礎,英語套用能力強,系統掌握光電子材料與器件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實驗技能,熟悉光電材料與器件工藝,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研發人才。
主要課程:半導體物理、半導體器件物理、光電子器件工藝、信息光電器件、能源光電器件、納米光電材料與器件、光電信息功能材料、套用光學、物理光學、電路理論、電子技術基礎、光纖通信技術、雷射原理與技術、光電探測與信號處理等。
積體電路設計
全稱:積體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以半導體器件為基礎,以超大規模積體電路設計及半導體工藝開發為核心,以計算機體系結構、嵌入式系統集成及套用為方向,能在積體電路領域從事研究、設計、開發和管理的高級人才。
主要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處理器體系結構、系統原理與設計、數位訊號處理、半導體物理、微電子器件與IC設計、硬體描述語言與數字系統設計、微電子工藝學、數字積體電路設計方法、CMOS模擬積體電路、高頻電路基礎、數字積體電路基礎、積體電路封裝與系統測試等。
教學科研
學院擁有強大的科研平台,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雷射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下一代網際網路接入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電子信息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光電測試服務中心、武漢市積體電路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武漢智慧城市研究院、國家積體電路人才培養基地等重要平台,都已成為學院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支撐基地。
強有力的科研基礎為學院人才培養提供了支撐,學院在科研方面成績顯著,科研項目主要來源於國“973”計畫、“863”高技術,國家科技攻關,國防科研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部委下達的研究與開發項目,以及與企業界、大學、研究院所之間的合作項目,不少科技成果已得到推廣套用,為國民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人才培養
為了適應21世紀信息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學院在本科生的培養過程中,始終堅持理工結合,強調寬口徑培養,始終堅持將本科教學作為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教學和科研的互動,不斷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優質的教學資源。學院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通過實際科研項目的驅動,將課外科技活動、科技競賽、專業實驗、課程設計、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等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注重本科生的長線培養。
學院擁有一流的教育教學資源,2003年,成為教育部和科技部兩部委聯合授予的第一批9個“國家積體電路人才培養基地”之一,2007年獲批教育部“面向群體創新人才互動式培養實驗區,2011年,教育部在高校內部選擇15所學院,設立“教育教學改革特別試驗區”,學院成為15所試點學院之一。
學院還積極探索本科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創新精神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學院負責承擔華中科技大學啟明學院兩個優秀本科生實驗班的培養和管理,包括“王大珩”光電實驗班和光電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實驗班。實驗班面向全校本科生選拔基礎好、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強的優秀人才,設計專門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個性化培養,其中“王大珩”光電實驗班重點培養光電領域優秀科學研究型人才,光電卓越工程師計畫創新實驗班培養光電領域的優秀工程實踐人才。
學院倡導教授、副教授面向本科生授課,高年級本科生進入研究所、實驗室參加各種實際項目的研究工作,已成為學院的傳統並形成規範化的制度。學生通過參與實際項目的研究,接觸到當前的科技前沿,在研究活動中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套用於實際,大大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國際合作辦學
學院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辦學,與法國巴黎南11大學和巴黎高等電子學校聯合開辦“光電信息工程”(中法班),採取3+3培養模式,直接選拔優秀本科生赴法留學,攻讀碩士學位和工程師學位(Engineer Diploma)。
與英國伯明罕大學聯合開辦中英班,交流模式為“3+1”(即在我院讀3年,赴英國伯明罕大學讀1年)、“2+2”(即在我院讀2年,赴英國伯明罕大學讀2年),中英雙方均互認學分,成績合格者獲兩校畢業文憑。
學生科創活動
學院在培養學生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外,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組織領導能力、交際協調能力、創新能力,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講座等為學生提供發展和提高的平台。
學院建立了CCMS、ICBASE兩個大學生科技創新基地,並結合專業特色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參與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的平台,培養有專業特色的、能綜合套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創作的、有創新素質和人文素養的新世紀人才。
學院成立了面向本科生的科技創新基金,實施本科生創新訓練項目,為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提供師資指導、實驗平台和經費支持。
此外,學院還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各級各類大賽,舉辦“本科生學術論壇”、“航空飛豹杯電子智慧型大賽”、“INTERSIL杯感測器設計大賽”等品牌學術科技活動,在全院營造了良好的學術和科創氛圍。
近三年來,本科生自主創新實踐活動取得了豐碩成果,先後榮獲湖北省大學生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6項,二等獎5項,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微軟創新杯”、“挑戰杯”、“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大學生英語競賽”等一系列大賽中,先後榮獲省級及以上獎勵110多項,其中國家級一等獎23項。黎冰等同學獲2006年全國挑戰杯特等獎,彭浩等同學獲得2009年微軟“創新杯”嵌入式開發項目全球亞軍,尹煜等同學獲2010年第二屆光電設計大賽“小車組”一等獎。
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累計達到50多篇,本科生群體科技創新活動呈現出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的局面。
本科畢業去向
學院畢業生以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動手能力強和後勁足而著稱。無論出國留學和考研深造,還是進入研究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學院學生都受到普遍歡迎,聲譽良好,已成為新生報考首選熱門院系之一。
畢業生具有較強的就業競爭力,學院一次性就業率位居學校前列。2012年,學院共有本科畢業生586人,保送和考取研究生275人,佔畢業生總數的47%,一部分優秀的學生保送或考取北大、清華、復旦、浙大;出國留學學生131人,佔畢業生總數的22.4%,如劍橋大學、史丹福大學、馬里蘭大學等世界一流名校。
畢業生就業形勢樂觀,前景廣闊,就業單位主要是研究所、政府機關、國有重點單位、三資企業等。如中航、中電集團下屬研究院(所)、IBM、Intel、GE、TI、朗訊、威盛、騰訊、華為、中興、長飛光纖、武漢郵科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