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玉繩斜轉疑清曉

菩薩蠻·玉繩斜轉疑清曉

《菩薩蠻·玉繩斜轉疑清曉》為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作品。上片全用白描寫景,寫夜宿灤河的月下之景,朦朧而淒迷。下片用金笳聲烘襯孤寂,結處又以紫鴛鴦之雙宿再襯孤獨之感,頗含悠然不盡之意。前景後情,又情景交融,清麗自然。

作品原文

菩薩蠻·宿灤河

玉繩 斜轉疑清曉,淒淒月白漁陽 道。星影漾寒沙,微茫織浪花。

金笳 鳴故壘,喚起人難睡。無數紫鴛鴦,共嫌今夜涼。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灤河,在今河北省東北部。源於閃電河,自內蒙古多倫縣折向東南,始稱灤河,以下流經燕山山地,在樂亭、昌黎之間入渤海。

②玉繩:星名。原指北斗第五星之北兩星,此處代指北斗星。漢張衡《西京賦》云:“上飛闥而仰眺,正睹瑤光與玉繩。”註:“《春秋元命苞》曰:“玉衡北兩星為玉繩。”

③漁陽:古縣名。在今北京密雲縣西南。以在漁水之陽得名。

④金笳(jiā):古代北方民族常用的一種管樂器。 唐 武元衡 《汴和聞笳》詩:“何處金笳月里悲,悠悠邊客夢先知。”。

白話譯文

玉繩星自西轉北,似乎天快要亮了。一輪略帶寒意的明月照耀著漁陽道。星光點點,映得寒冷的沙灘上影影綽綽。渺茫星光里,一陣陣浪花清漾。

古堡壘傳來金笳聲聲,使人難以入眠。還有那無數紫鴛鴦,都嫌今夜太過寒涼。

創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納蘭二十八歲,於扈從中填詞。此闕是描寫作者夜宿灤河的行役詞,觸景生情。

作品鑑賞

文學鑑賞

上片布景。謂玉繩低轉,夜已三更,好像很快就將天亮。漁陽道上,月色映照,四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灤河兩岸,寒沙搖盪,接連著星光。微茫星斗,編織著浪花。這是上片,於布景過程,交代人物活動的時間和地點,說明正夜宿灤河。

首句“玉繩斜轉疑清曉”。“玉繩”乃玉衡的北二星,玉衡為緯書中所指北斗七星的第五星,是斗柄的部分。“玉繩斜轉”,標誌三更早過,已近黎明,與“疑清曉”相合,而此時詞人猶然未睡,莫非心有所縈?“淒淒月白漁陽道”。只見寒月淒淒,魚陽道上一片寒白。“淒淒”二字,形容的是月亮,亦是淒涼悲傷心情的映照。接下是,“星影漾寒沙,微茫織浪花”,大概是由韋莊《江城子》“角聲嗚咽,星斗漸微茫”幻化而出,將秋夜、寒沙、星光、河水“漾”、“織”成絕妙的畫圖。此二句以蒼茫闊遠、氣勢恢弘的境界,與詞人悲苦淒涼的思鄉情懷、孤單落寞的心情形成巨大反差,顯得深厚壯觀,悲涼淒婉。

下片說情。謂嗚咽的號角聲,喚醒離人,在亂山中迴響。營地四周,壘起堅固的圍牆。河頭浣衣處,成雙成對的紫鴛鴦,今夜裡,想起也難於入眠。說自己的情,將鴛鴦帶上,並非反襯,即以雙反襯單,而乃“共嫌”,以為彼此都感覺到今夜的“涼”。

“金笳鳴故壘,喚起人難睡”。胡笳是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樂器,類似於笛子。唐代詩人李頎專門寫過一首聽彈胡笳的詩——《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盡言胡笳悲切之聲:“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淚落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詞人此處是用悽惻的金笳聲來烘襯自己的孤寂神傷。結處,“無數紫鴛鴦,共嫌今夜涼。”鴛鴦本就成雙成對,更有“無數”,這本是多么的纏綿繾綣。想像一幅場景:陽春三月,楊柳絲絲,細雨濛濛,閒居家中,有妻子相伴左右,一起吟詩作對,看鴛鴦戲水,何其樂哉!但是詞人此刻是扈從在外,離家千里,無人相伴,自是索寞無限。因此鴛鴦愈纏綿,視此景,詞人之心就越淒涼悲苦。繼用金笳之後,詞人復以紫鴛鴦之雙宿再襯孤獨之感,頗含悠然不盡之意。

上下片合而觀之,灤河之景,蒼茫而淒清;灤河之情,孤寂而悲涼。景與情,相應成趣,相得益彰,可謂合作。

名家點評

子艮 《納蘭詞剪碎一地的殘香與嘆息》

全詞情景交融,先寫灤河夜景,後寫孤寂之情。詞中正面描寫與側面2描寫並用,景中寄景,選景清麗,情調寂寥,用筆凝練,藝術手法甚為高超。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清代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出生於滿州正黃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自幼天資聰穎,18歲考中舉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傑出,著稱於世。曾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後更名為《飲水詞》,後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為《納蘭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