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注釋
①郁孤台:《贛州府志》:“郁孤台,一名賀蘭山,隆阜郁然孤山峙,故名。唐李勉為刺史,登台北望,慨然曰:‘予雖不及子牟,心在魏闕一也,郁孤豈令乎?’乃易匾為‘望闕’。”
②行人:指逃難的人。
③長安:代指北京城汴梁,李白《登金陵鳳凰台詩》:“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④余:我。
⑤鷓鴣:鳥名,其聲像“行得也哥哥,”易觸動羈旅之愁。
賞析
故國遠在千山之外,滾滾清江水是國人血淚匯成,其哀、其痛自不待言,人雖是勉強哽住,鷓鴣卻早已替人哀失國之痛。青山碧水中有鬱郁悲壯之音,正是稼軒素來風骨。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他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愛國者、軍事家和政治家。作品集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