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菩提無花時:與大師一起參禪》是一部中國佛教禪宗公案故事集。作者黑德昆、吳光遠收集了一百六十餘則禪宗祖師大德傳法、印心、開悟的故事,並加以點評,方便讀者理解。《菩提無花時:與大師一起參禪》分為四章。第一章:大千世界內,一個自由身;第二章:平常心是道,執著心是魔;第三章:直指人心,頓於成佛;第四章: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圖書目錄
前言:生活禪
第一章
大千世界內,一個自由身
準束縛了你
禪裡面有絕對自由
惟儼求悟
天然騎佛
燒佛也能取暖
丹霞背美女
坦山過河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梁武帝與達摩
閉著眼看
大小兩碗麵條
佛的慈悲心
救苦救難
不拜佛祖
逢佛殺佛,逢祖殺祖
智常斬蛇
踩死了蛤蟆
無聲驚雷
四大皆空
寒山與拾得
逢場作戲
東坡與妓女
“玉板”禪師
石頭路滑
馬祖可像木柴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如果舉掃帚呢?”
別以為我會佛法
打破茶杯撿起來
金錢也是好東兩
多滋多昧
自由是最大的幸福
但求身心灑脫
骷髏頭也可以盛粥
黃檗度母
對自己慈悲
做個真實的人
學生打老師
不輕視後生
老宿家風
待客之道
永遠不病的人
仰山搖樹
一塊田
為什麼看得那么嚴熏
不配做你的老師
打耍的小丑
桂花香
心在何處
傅大士講經
寒山
乞丐禪
禪月清輝
“我慢”
現身說法
是邪是正
“殿里的”
頸上的鐵枷
只管睡去
南泉斬貓
公開的擁抱
倒立而逝
第二章
平常心是道,執著心即魔
飢來吃飯,困來即眠
沒有束縛,何來解脫
春有百花秋有月
你拿飯來,我吃
每況愈下
什麼是文殊
穿衣吃飯
日用而不知
該放手時就放手
放下包袱趕路
有舍才有得
買紙
佛心
吃完粥就洗碗
不病的體
鎮州盛產大蘿蔔
吃茶去
趙州與尼姑
天堂和地獄
雲無人種生何處
不如拋卻去尋春
人問好時節
香山居士白樂天
雪竇不做郵差
不生氣
買土地的農民
退步原來是向前
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想睡就睡,想坐就坐
道在何處
大千世界一禪床
一堆牛糞
有與無
不見不聞
老僧何似驢
正與邪
百年一場夢
痛並快樂著
鹽醬是生活
水東流,日西去
兩條船
定照禪師
不捨一人
不記年歲
走出棺材
生死自如
布袋和尚
玩笑成真
禪師之勇
火鉗禪
一與二
水果的啟示
禪的妙用
詩人王摩詰
快樂處方
積善以成德
畸形心態
禪話禪音禪事禪心
人生單行道
騎著牛找牛
不曾吃著一粒米
黑暗中的光亮
生活的滋味
得不到和已失去
隨遇而安
感謝對手
一坐四十年
老僧炷香,能消萬劫糧
得與失
超越煩惱
第三章
直指人心,頓悟成佛
人人可成佛
菩提本無樹
不思量善地不思量惡
幡動?風動?心動!
煩惱即菩提
對鏡心數起
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
怎町動心
不定,不亂,不坐,不禪
馬祖證悟
磨磚做鏡子
無心自成佛,成佛亦無心
空歸何處
庭前柏樹子
你就是佛
不在明白里
佛是誰
瓶中的鵝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把“天生”拿來
缺少的東西
無心是道
心有多大
境由心造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佛性平等,普度眾生
傅大士照影頓悟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人生之路
送你一盤稀罕菜
仙涯教徒
憨山開悟
見性成佛
老釋迦
可惜不能送月光
悟與不悟
大道至簡
身外之物
偷竊的技巧
認識你自己
寫好一個“我”字
通身是眼
有沒有鬼
自家寶藏
大鵬鳥和小麻雀
要眼珠
趙州小便
自己必須解決的五件事
自傘自度
撿走心中落葉
愛是心心相印
生得“臭皮囊”
步步不迷失
盜賊與禪師
紫柏尊者悟道
一塵不染
來去自由
先要肯定自己
第四章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佛祖拈花,迦葉微笑
手指和月亮
“誰替你拖個死屍來?”
掉進井中的人
一與二
虛空以何為體
要行即行,要坐即坐
“把心拿來,我給你安!”
“你得到了我的髓”
神光斷臂
斷腿求道
“把你的罪業拿來,我給你懺悔!”
師徒的巴掌
誰是無位真人
剛才哭,現在笑
狗子有沒有佛性
南泉死後劍什麼地方去
禪是什麼一
悟道與學問無關
“我又沒有聾”
空手把鋤頭
不說話修煉
芥子納須彌
紅色的竹子
黃梅意旨什麼人得
日面佛,月面佛
當頭棒喝
老婆心切
無聲勝有聲
請為我奏無弦琴
解擊鼓
無念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無心可用,無道可修
尼師劉鐵磨
惟儼拒絕說法
不二法門
弄獅子
正是第二月
今日好曬麥
貓兒上露柱
“那個”為什麼不痛
雪峰悟道
百味俱足
當頭棒喝
一指禪
只為有,所以來
等我圓寂後就告訴你
人往哪裡去
占上風者未必上風
活在現在
從心流出
三分師徒,七分道友
一得一失
老師不是傳聲筒
無言無說
無難傳法
就是這個
哪座山可以住
誰是我們的後人
關
雲在青天水在瓶
連佛也不要見
是聖,不是凡
三十棒
一喝之重
後記:菩提無花時
後記
和光遠老兄約好共同參禪,去感悟一下佛教的智慧。
我想,那就先從學習公案開始吧,約定好了,我們開始紛紛的尋找,找著找著,不知不覺就這樣被吸引了。當今的社會因為忙碌,讓我們很辛苦。工作的壓力,嘈雜的社會,抬起頭,灰濛濛的,低下頭,我們又擁有什麼?曾幾何時,我們敲打著鍵盤,卻忘記了讀書的感覺,聽著紙聲摩挲,看著鉛字行行,仿佛昨日。
和我們一起與大師參禪吧,去尋找品讀和翻書的感覺。
承蒙原朋兄鼎力襄助,我們得以盡心編著,卻只是禪外說禪,不盼望得到讚許,只希望眾生和我們一起去尋找心靈的淨土。
和大師一起參禪,去尋找心靈的淨土。
菩提有花嗎?
有
那花是什麼?
……
菩提有花嗎?
沒有
誰說沒有
……
阿彌陀佛
序言
禪,梵名禪那,是一種禪定的方法。禪宗,因主張以禪來概括佛教的全部修習而得名。自稱“傳佛心印”,以覺悟所謂眾生心性的本原(佛性、自我)為主旨。相傳其傳法世系是菩提達摩、慧可、僧粲、道信、弘忍。弘忍的弟子神秀和慧能,前者主張漸悟,後者主張頓悟,並分別在北方和南方弘法,形成“南頓”、“北漸”兩派。後來,慧能的南宗取代了北宗,成為中國禪宗的主流。所以說,慧能是禪宗的實際創始人。慧能禪宗是中國佛教中流傳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宗派。
禪宗的全部主張可以用《壇經》里的四句話來概括: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我們不妨從下面這則故事來領悟禪宗教義——
一次,有僧問趙州:“聽說您曾親見過南泉和尚,是嗎?”
南泉是趙州的老師,在這兒比為成佛作祖的意思。
趙州答道:“鎮州產的大蘿蔔。”
僧又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趙州答:“老僧在青州做了一領布衫,重七斤。”
又有僧問趙州:“什麼是祖師西來意?”
趙州答:“庭前柏樹子。”
與此相同的是,有僧問河山良價“什麼是佛”,河山回答“麻三斤”。道悟問石頭禪師:“什麼是禪?”答:“磚瓦。”又問:“什麼是道?”答:“木頭。”
從表面看,趙州的回答與僧人的提問毫不相干,甚至根本不能算是回答。因為當我們提出這種問題時,總想對“成佛作祖”或“一歸何處”或“祖師之意”加以界說。但趙州禪師忽然提到了“大蘿蔔”、“布衫”、“柏樹子”。前兩者可能是趙州忽然想到的,而庭前的柏樹子則正好被他看到。當然,這些東西也可以換成別的,比如麻、磚瓦或木頭之類。但它們一定都是生活中的日常之物。生活中的大蘿蔔、布衫、柏樹子、磚瓦、木頭就是禪,就是道!
生活即是禪,禪不離生活。我們不能離開生活去另覓什麼禪、佛。《心經》更是開門見山地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可見,很多人都把佛教看做是消極避世的,其實這是個誤解。“遠離紅塵,遁入空門”,只是佛教的較低層次。在禪宗看來,真正的空門就是紅塵,紅塵就是空門,而不是紅塵以外另有空門。因此,在紅塵中須持一顆平常心,佛就在我們吃飯穿衣的日常生活中。
因此,禪宗最後提醒人們“平常心是道”。也就是要人們在平常心中去悟道。這就是覺悟,真正的覺悟。
黑德昆吳光遠
二○一二年十一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