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格街謀殺案

莫格街謀殺案

《莫格街謀殺案》是埃德加·愛倫·坡於1841年發表在《格拉漢姆雜誌》(Graham's Magazine)的一篇短篇小說。其被認為是現代文學中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偵探小說。主人公 C·奧古斯特·杜賓(C. Auguste Dupin)是一個虛構的偵探。他在《莫格街謀殺案》中首次出現,隨後又在1842年發表的《瑪麗·羅傑疑案》(The Mystery of Marie Rogêt)和1844年發表的《失竊的信》(The Purloined Letter)中再次出現。

概述

莫格街謀殺案(Murders in the ruemorgue)是懸疑大師愛倫·坡的經典著作之一。

作品描寫了萊斯巴尼太太和她女兒卡米耶·萊斯巴尼小姐在室內被殘忍殺害的事件,通過對各種條件的層層推理和分析,將結果逐漸展示在讀者面前,最終讓人恍然大悟。作品同時塑造了杜賓這個具有超強的分析和觀察能力的人物。營造了一個血腥驚悚的場面,令人

恐懼的同時欲罷不能。

圖書信息

摩格街謀殺案摩格街謀殺案

作者: (美)埃德加・愛倫・坡

譯者: 張沖,張瓊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5-07-01

頁數: 428

定價: 28.0

裝幀: 平裝

叢書: 名家中短篇小說選

ISBN: 9787532737284

作者簡介

愛倫·坡愛倫·坡

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美國小說家、詩人、

批評家,提倡“為藝術而藝術”,宣揚唯美主義、神秘主義。受西歐尤其是法國資產階級文學頹廢派影響大。

他是偵探小說(detective story)鼻祖、科幻小說(science fiction)先驅之一、恐怖小說(horror fiction)大師、短篇哥特小說巔峰、象徵主義(symbolism)先驅之一,唯美主義(aestheticism)者。受到過愛倫·坡影響的主要人物有:柯南·道爾、波德萊爾、斯特芳·馬拉美、儒勒·凡爾納、羅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希區柯克、蒂姆·伯頓、江戶川亂步等。愛倫·坡最著名的文藝理論是“效果論”。坡的文學主張,死亡美學和恐怖美學。坡力圖在自己的作品中先確立某種效果,再為追求這種效果而思考創作。他在《怪異故事集》序中稱“自己的作品絕大部分都是深思熟慮的苦心經營”。

愛倫·坡與安布魯斯·布爾斯(1842~1914?)和H.P.洛夫克拉夫特(1890~1937)並稱為美國三大恐怖小說家。

作品簡介

杜賓並非一個職業偵探。他來自一個家道中落的家庭,和密友(也就是故事的敘述者“我”)居住在巴黎。一天,兩人在閱讀報紙時發現一段新聞:在巴黎莫格街發生了一件殘忍的兇殺案。死者是一對母女,死狀極為恐怖,但屋內貴重物品卻沒有丟失。更詭異的是,附近的街坊鄰居除了聽到受害人的尖叫外,還有其他人在案發現場說話,但是沒有人知道說的是何種語言。而且他們也可以證明兇案發生後無人從兇案現場離開,使此案存在似乎無法解開的死結。

此案引起了杜賓的興趣,使他決定進行調查。隨後根據現場的勘察,及死者指甲縫中發現的毛髮,他做出了推論,並最終巧妙地抓獲了兇手。

作品主題

愛倫·坡的小說,以永恆的死亡為主題,但又不完全等同於浪漫主義死亡的感傷,亦與哥特小說死亡的純粹恐怖有差異,當然也不同於現代主義死亡的荒謬。他是獨一無二的——以繁複的筆法,渲染詭異恐怖的氣氛,勾勒離奇的情節,以及那個亦真亦幻,令人驚詫莫名、難以置信的世界。

作品評價

《莫格街謀殺案》是世界小說記敘的成百上千個滅門慘案中的第一個。愛倫·坡把這種小說通稱為推斷式(reductional)小說,而非偵探小說(detective story)。他幾乎還不大可能使用後者來命名,因為當時的蘇格蘭場(英國倫敦警察廳)還沒有一個偵探室,而美國的大城市幾乎沒有組織任何警力來偵破刑事案件,這使我們不得不驚服於他的發明創造的天賦。

這也是一篇恐怖小說,列士巴奈夫人和女兒的死之細節確實令人毛骨悚然:母親的脖子幾乎完全被割斷了,當人們試著將她抬起時,頭竟然掉了下來。她頭上連髮帶皮被扯下了幾大塊,殺死後又被從四樓窗戶扔到地面,一片血肉模糊;女兒被掐死後又被塞進了壁爐的煙道里,硬生生地往上塞了好大一截。通過這一系列觸目驚心的細節描述,讀者不禁要構想兇手到底出於何種兇惡的動機,為何要用這般超人的力量和瘋狂的手段毀滅這兩個相依為命的母女,而頭天夫人提取的巨額現款竟擱在現場,分文未動……這足以讓巴黎警方撓頭百年了!

然而在驚恐疑惑之餘,我們發覺這篇故事不同於一般的恐怖故事。一是故事的演進依賴的是杜賓(即愛倫·坡)的邏輯思考,那些來自諸方面的聽似無關的信息以及他在兇殺現場的觀察所得,在他的頭腦中被絕妙地擰成一股絲絲相扣的長繩,這根繩索硬是把兇手從空洞的渺茫的時空里一步步拖回到現實之中。二是在本篇中作者嘗試著以完全漠然的態度進行創作。杜賓是一個冷眼旁觀者,冷峻地解讀著一切符碼:報紙上的報導,死者的傷痕,窗棱上的半截鐵釘,地上的雜毛等等,其中沒有摻雜任何私人的感情。他毫無渲染恐怖的意圖,只是從純客觀視點窺視整個兇殺案,直至讓讀者從他的慧眼中看了個水落石出。

後世的許多作家都深受這篇小說的影響,他們悉心模仿愛倫·坡的創作技巧,寫出了大量發人深思、引人入勝的偵探小說。比如英國著名小說家柯南·道爾(Conan Doyle)所寫的《福爾摩斯探案記》的《巴克斯莊園的獵犬》(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等就是如法炮製,通過對蛛絲馬跡追根索源,使罪惡昭彰於世,可謂膾炙人口又大快人心,偵探作為一種職業被罩上了神秘超絕的光環,這也是愛倫·坡的功勞,在他之前,只有一些捕快手跟罪犯相搏,智力並未得到足夠重視,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愛倫·坡開啟了人們的智性,使撲朔迷離的疑案不再只是令人恐懼和困惑的敘述,而成了一場場令人激奮的智力遊戲。

(摘自《愛倫·坡作品導讀》,武漢大學出版社)

出版歷史

坡最初給本文命名為“特里亞農謀殺案”(Murders in the Rue Trianon),但隨後更名以便切合主題。

1841年,《莫格街謀殺案》首次發表於在《格拉漢姆雜誌》,此時坡也為該雜誌編輯。

1843年,坡決定出版名為《埃德加·愛·倫坡浪漫散文集》(The Prose Romances of Edgar A. Poe)的系列小冊子。《莫格街謀殺案》與諷刺性文章《消耗殆盡的男人》(The Man That Was Used Up)一起被收錄其中。在這個版本中,坡對小說進行了多達52處改動。

《莫格街謀殺案》的續集《瑪麗·羅傑疑案》於1842年12月發表。儘管該文的副標題為“《莫格街謀殺案》的續集”("A Sequel to '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同樣以杜賓作為主人公,背景也同樣設在巴黎,但兩者並沒有過多共同點。 在1844年7月出版的被坡稱為“或許是我最好的推理故事”("perhaps the best of my tales of ratiocination")的《失竊的信》中,杜賓再次出現。

小說原稿在用於《格拉漢姆雜誌》的出版後被丟棄在廢紙簍。一個名叫J·M·約翰斯頓的學徒取得了手稿並交由其父保管。它被放在一本音樂書中,並且在三次房屋火災中倖存下來,直到後來被喬治·威廉·切爾德(George William Childs)所購的。1891年,切爾德重新裝訂手稿並贈與德雷克塞爾大學(Drexel University)。他還為愛倫·坡在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的新墓碑的落成捐贈了650美元。

主要作品

莫格街謀殺案

瑪麗·羅傑迷案——《莫格街謀殺案》續篇

被盜的信

黑貓

莫格街謀殺案莫格街謀殺案

厄榭府的崩塌

麗姬婭

泄密的心

你就是兇手

橢圓形畫像

瓦爾德馬先生病例的事實真相

死蔭——寓言一則

威廉·威爾遜

紅死魔的面具

貝蕾妮斯

過早埋葬

莫雷娜

艾洛斯與查米翁的對話

千萬別和魔鬼賭你的腦袋——一個含有道德寓意的故事

陷坑與鐘擺

失去呼吸——一個布萊克伍德式的故事

埃萊奧諾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