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縣莘亭伊尹耕處碑

莘縣莘亭伊尹耕,處碑位於莘縣城北莘亭鎮大里王村西200米處,位於莘縣莘亭鎮大里王村西。莘亭,始建於漢代。

 莘縣莘亭伊尹耕處碑位於莘縣城北莘亭鎮大里王村西200米處,位於莘縣莘亭鎮大里王村西。莘亭,始建於漢代,後亭廢基存,清康熙55年東昌知府程光珠書“莘亭伊尹耕處”,題曰:“堯舜之道,畎畝之中,聖作物睹,龍雲虎風。”令知縣劉蕭勒石立碑,重修莘亭,亭東側有伊尹廟。伊尹生活在夏殷之間,他協助成湯打敗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荒淫暴虐的國君夏桀,廢夏立商,後又輔佐外丙、中壬為王,曾放逐太甲,“攝行政當國”,直至太甲悔過。大文豪蘇軾稱讚他是“行之天下不以為驚”和“臨大事而不亂”的古之君子。據《孟子》記載,伊尹相商前曾躬耕於有莘之野,後來莘縣城北之地一度被稱為“伊田”。
現為聊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伊尹(?~前1713),商初大臣。名伊(另說名摯),尹為官名。一說名摯。今莘縣人。出仕前,曾在“有莘之野”躬耕務農。傳說他為了見到商湯,遂使自己作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說湯而被用為“小臣”。後為成湯重用,任阿衡,委以國政,助湯滅夏。湯死後,歷佐卜丙(即外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後,即太甲即位,湯孫太甲為帝時,因不遵湯規,橫行無道,被伊尹放之於桐宮(今山西省萬榮縣西,另說今河南省虞城東北),令其悔過和重新學習湯的法令。3年後,迎回太甲復位。太甲死後,他的兒子沃丁繼位,期間伊尹去世。他為商朝理政安民60餘載,治國有方,被稱為“五代元老,一代賢相”。
伊尹廟位於莘縣縣城內。據莘縣舊志記載:“莘之北門外曰伊尹田,伊尹田北八里,古有莘亭。世傳伊尹躬耕處也。”又載: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東昌府知府程光珠訪求古蹟,親書“莘亭伊尹耕處”6個大字,題曰:“堯舜之道,畎畝之中,聖作物睹,龍虎雲風。”令知縣劉蕭勒石立碑,以永志之。其碑今在莘縣城北單廟鄉大里王村西,碑文大部清晰可辨。在莘亭東古有伊尹廟,又稱任聖祠,為漢時創建,後多次移址重修。清代移於城內。有正堂三間,門一間,周環垣牆,院內松柏參天,氣象幽森,古為莘縣八景之一,曰:“伊廟松風”,歷代地方志乘多有記載和題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