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與藝術概述:
莎莉·曼恩(Sally Mann)1951年出生於美國維吉尼亞州西南部的萊剋星頓(Lexington,Virginia)。維吉尼亞純樸自然的環境對莎莉·曼恩的性格形成以及攝影的風格都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她的許多照片不難發現這一點——悠遠浪漫的環境中,南部夏日的空氣、厚重的泥土、茂盛的草木,她的作品地域性極強並帶有強烈的個人情感,這塊承載著她出生和成長的土地使她一直深深的迷戀。莎莉·曼恩和攝影的接觸開始於1966年,當時她在佛蒙特州( Vermont)的普特尼學院(Putney School)念書。最初曼恩是想用相機為她的寫作收集素材。但她立刻敏銳的感覺到攝影之中所蘊含的力量。
大學畢業後莎莉·曼恩回到了故鄉維吉尼亞,同時兼顧寫作和攝影,後來慢慢偏移後者。她的攝影沿用用火棉膠濕版法,以營造十九世紀老照片而著稱。她在侯林斯學院時,就曾重新沖印在雷辛頓開相館的攝影師邁克·米雷(Michael Miley)的玻璃版,莎莉·曼恩被其中柔焦畫意的效果所吸引,並沉浸於十九世紀的沖印技術當中。莎莉·曼恩用8×10的座機拍攝黑白照片,受到了一些人的質疑,也在藝術界和公眾中獲得了喜愛和讚美。在她早期拍攝的風景照片中,經常採用這種手法來捕捉隱藏現實之下的非現實,由此產生一種幻象般的畫面效果,這也為她以後的拍攝和視點的養成積累了經驗。
婚後的曼恩育有三子:艾米特(Emmett1979-)、傑茜(Jessie1981-)、維吉尼亞(Virginia1985-)。自從三個孩子相繼出生,曼恩便沒有時間到野外拍攝,從1984年到1995年,她將鏡頭對向她的子女,莎莉·曼恩將一些回憶、夢境、矛盾都融入為子女所拍攝的照片之中,同子女共同創造了一個不確定的童話世界。最終這些遊戲般拍攝下來的照片形成曼恩最重要作品集《親密家庭》:莎莉·曼恩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1992年出版的作品集《親密家庭》,以三個孩子為主題,記錄了了孩童自然而又故作沉靜的瞬間,照片充滿著高貴的自尊、敏銳的心智、未馴的優雅,表現出孩子的依賴與獨立、留守與離開之間的掙扎,捕捉到自發現、自我懷疑、脆弱、不朽等等情緒。而這本攝影集卻在美國引起了渲然大波。鏡頭下的孩子們,充滿了青春的叛逆、倔強、困惑和疼痛,有人說,她的鏡頭下能看見真實的孩子,卻看不見溫暖的家庭。
雖然非議不斷,但《親密家庭》依然給莎莉·曼恩帶來巨大的榮譽和商業成
功,她成為美國當代最炙手可熱的攝影家,她獲得過無數獎項,包括《攝影之友》的“1995年度最佳攝影師”、1989年“視覺藝術家”、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美國的頭牌攝影師”等等。
尤其在《親密家庭》出版後,數不清的展覽邀約、收藏訂單與媒體訪談相繼而來,並得獎無數。從1992 年春天的展覽開始,到當年秋天已經陸續接到超過三百多張照片的訂單,總價超過90萬美元。而且客戶要等待一年才能拿到她親自沖洗的相片。商業上的成功的同時,她的照片在很多博物館的永久收藏內, 包括現代藝術的博物館和在紐約的美國藝術的惠特尼博物館,以及在華盛頓特區的斯密森學會美國藝術博物館。
作品特徵:
莎莉·曼恩的攝影作品一般以合集系列的方式出現,她將一段時期的關注點或感受融入到某個主題中去,通過幾十張甚至上百張圍繞這個主題所拍攝的照片來反覆強調她所想要呈現告知或想引起你關注的事件和事物本身。這些猶如十九世紀磨砂玻璃般帶著劃痕的老舊氣息的影像,指引出一個陰暗神秘而又充滿生命力量的幻象世界。
縱觀莎莉·曼恩所出的幾本攝影集:《十二歲》、《時光靜止》、《親密家庭》、《南方以南》、《遺蹟》以及她未出版的為她患病丈夫所拍攝的攝影集中,普遍都蘊含著一些對於生命讚揚熱愛以及對這一過程的黯然、傷感。這看似矛盾的雙方卻在她鏡頭下完整的融合。對於一個攝影家或藝術家而言,他∕她的視點或興趣點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經歷和時間都影響並左右他∕她的判斷。對於一個創作者而言,解讀其作品無法單就某一張或某一組,在整體上反觀一些作品我們會發現這種對主題的選擇是前後影響互為聯繫,以一種類似於進化的方式存在著。
《親密家庭》之後,莎莉·曼恩又拍攝的南方廣袤的風景和一些動物和人的屍骨, 相對於生命而言自然的變化是緩慢的,這些南方的風景幾個世紀以來似乎未曾改變。維吉尼亞,這片她生於斯長於斯熱愛著的土地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發生了許多戰爭,許多生命消失在這片土地,這片吸收生命又誕生生命的土地,發生著巨大歷史事件的土地竟如此平靜沒有改變。風景和孩子模糊的臉,歷史和“寵物狗” 的屍骨,這些沒什麼聯繫甚至相距甚遠的事物在曼恩的鏡頭下模糊了自身,共同指向了時間和生命,莎莉·曼恩將她所拍攝的這些同時間生命有關的照片集成兩個作品集——《南方以南》和《遺蹟》。模糊,成為《南方以南》和《遺蹟》給觀者最直觀的感受,這些焦點模糊,充滿暗角並帶有劃痕的畫面瞬時打破了人們對攝影的評判標準,這些宛如十九世紀老照片式的攝影所呈現出的正是一百多年來攝影技術上中力求消除的,成像不清曝光不勻拍攝不便等一系列技術關口一項項早被解決後,這樣一些看起來極不符合“清晰”、“光潔”攝影“標準”的照片被莎莉·曼恩所迷戀。然而,這種“模糊”不僅是視覺和畫面的,“模糊”消解掉了“具體時間”或“時刻”,一方面莎莉·曼恩所選取的老式照相技法自然而然的將觀眾帶回以往,而觀眾又知道這些照片並不是一百年前的,在“舊”和“新”之間,類似於這是“這是什麼時候”的問題自然就沒了答案。另一方面,“時刻”這種攝影本身想保留的,在莎莉·曼恩這裡卻被消解,雖然在《十二歲》里這種“時刻”還看得出,甚至很具體,但到了《親密家庭》“具體時間”就大打折扣了,當然從她的三個孩子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種類似家庭照似的現場,時間指向很明確,但就像文中之前所言,這並不是紀念照,莎莉·曼恩不是要告訴這是哪一天的什麼事,她想要的是一個理想中的人的生存狀態,她要說的從來不是一個具體事件。同樣《南方以南》和《遺蹟》,“具體的時刻”完全失去了意義,這就是那片土地,在不同的時刻發生不同的事,物是人非,生命的存在與消逝完全是剎那之間。在這樣的尺度上所發出的對生命的質疑實際上是對生命的肯定和懷念,就像莎莉·曼恩將矛頭對準時間,她卻把具體時間給消散掉了。不難看出,以時間這個在莎莉·曼恩作品中重要因素為例,她從對於某一特定時期的關注到對一段人生經歷的回憶到對整個生命過程到一段歷史甚至對生與死的追問,整體上越來越宏大也越來越深刻,可事實上她沒有將這個轉化變得複雜,在表現的每一個主題上莎莉·曼恩都很恰當的找到一個載體——青春期的女孩、她自己的子女、無人的風景、動物的屍骨……這些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在曼恩的頭腦中對每個主題的判斷隨著拍攝都會轉變為另一些東西,但大體上一直圍繞著時間、記憶、生死、幻象。在這個沉積開啟的進化中,她的語言和方法都更加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