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瑞源

民國28年(1939年),莊瑞源在香港初晤蕭乾,巴金在座,蕭乾向巴金推薦這位文壇新秀。 莊瑞源不僅創作成果豐碩,也熱心於編輯、出版事業。 民國32年(1943年),他在屯溪行醫之餘,創辦新生出版社,編印“新生文藝叢刊”(第一輯《暴風雨》);停刊後,又辦“新生文苑”。

莊瑞源
男,民國6年(1917年)出生於晉江安海。少時就讀於鼓浪嶼英華中學。受其三哥莊瑞霖早年從事文學創作的影響,愛好文學。抗戰前夕,考入同濟大學醫學院,入學後,對文學的興趣有增無減,在蕭乾編輯的《大公報》副刊、黎烈文主編的《申報·自由談》上發表許多散文、小說。抗戰期間,他隨校先後遷往贛州、桂林、昆明,作品散見於《文藝陣地》(茅盾主編)、《中原》(郭沫若主編)、《現代文藝》(王西彥主編)及西南、東南一帶報刊上。
民國28年(1939年),莊瑞源在香港初晤蕭乾,巴金在座,蕭乾向巴金推薦這位文壇新秀。一向熱心扶植青年作家的巴金為他編選散文集《貝殼》(收散文11篇),列入他主持的《文學叢刊》第6輯中,於1940年初出版。其後,莊瑞源在文藝界前輩鄭伯奇、朱雯等的扶持下,陸續出版《鄉島祭》(小說、散文、報告文學合集)、《窮巷之冬》(短篇集)、《生——遠景》(散文集)、《孤獨者的靈魂》(短篇集)等。俞元桂在《中國現代散文史》中,對他的散文作過中肯評價。他刻意在文體上多方進行探索,擴大創作題材,增強作品的現實感;長於抒情,不時以詩化的語言抒發出一種沉悶的靈魂獨白,構成他小說創作的獨特風格。
莊瑞源不僅創作成果豐碩,也熱心於編輯、出版事業。抗戰期間,他與黎丁、林蒲在桂林創辦今日文藝社,編輯出版“今日文藝叢書”14種,均為進步作品。民國32年(1943年),他在屯溪行醫之餘,創辦新生出版社,編印“新生文藝叢刊”(第一輯《暴風雨》);停刊後,又辦“新生文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莊瑞源任南京軍事學院附屬醫院院長。他在孔羅蓀關懷下,加入江蘇省作協,繁忙醫務之餘,先後譯出德國安娜西格斯《死者青春長在》、波蘭普魯士《傀儡》等,均為洋洋巨著。1977年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